2018年11月6日-11日,第12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在珠海隆重举行。本届航展上展示的一大批代表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航空航天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防实力的不断增强。伴随着歼-20和歼-10B的轰鸣声,中国也向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天空最强音。
蓝天上下,粤迎盛事。
今年是中国航展的第十二次盛装亮相,航展举办期间恰逢中国空军建军69周年(11月11日),除中国空军大规模展示现役武器装备外,民航系统及航空工业、中国商飞、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业、兵器装备、电子科技、中国航发、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也携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参展,来自我国船舶系统的相关企业也携海上防务展品参展,航展展品结构首次实现“陆、海、空、天、电”全领域覆盖。
据统计,本届航展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国内外参展商770家,其中国际展商比例为45%,室内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比上届增长22%,并在上届航空航天馆(1-7号馆)、中国兵器馆(8号馆)、9号临时馆的基础上,增设了10号临时馆;室外展览面积近40万平方米;参展的国内外各型飞机146架;地面装备动态演示区面积由上届的7万平方米扩大至近11万平方米;凸显出本届航展的最大特点—展览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盛况空前。
本届航展国外展商数量达350家,比上届增加了30家,包括以波音、空客、俄罗斯飞机制造联合体、安东诺夫为代表的大飞机制造厂商,以庞巴迪、巴航工业、湾流、德事隆、贝尔、俄罗斯直升机为代表的公务及直升机厂商,以罗·罗、通用电气、普惠、俄罗斯发动机制造联合体为代表的航空发动机厂商,以霍尼韦尔、赛峰集团、派克宇航、联合技术公司为代表的航空系统集成厂商齐聚一堂,实现了航空产业链全覆盖。同时,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意大利、乌克兰、捷克、荷兰等传统欧美国家展团继续参展,德国、英国展团强势回归,白俄罗斯首次组织国家展团参展,中国航展的国际性进一步增强。
在航展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人类自古就对广袤无垠的天空充满向往,中华民族世代传递着飞天的梦想。19世纪以来,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面向未来,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必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习近平强调,中国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展会之一,为推动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本届航展必将有力促进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成果作出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上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国务委员王勇,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中将,空军司令员丁来杭中将等党、政、军领导,航展主办单位领导,外国军政代表团高级官员,参展国家驻华使节以及展商代表、航展专业观众、媒体记者共计50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同时在开幕式上,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宣布,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于2020年11月10日至15日在珠海举行。
国产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可谓是本届航展万众期待的焦点。在航展开幕之前,公众对歼-20会如何现身、又将做怎样的飞行展示就充满了猜测。在开幕式当天,三架歼-20以新涂装、新编队、新姿态横空出世,还进行了长达近15分钟的飞行展示,完成了一系列精彩的飞行动作,引得现场观众直呼过瘾。
而装配了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歼-10B验证机的亮相,则给了观众更大的惊喜,风头甚至盖过了歼-20。歼-10B完成了“眼镜蛇”、“落叶飘”等经典战机超机动动作,既凸显了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优异的飞行性能,又体现了试飞员精湛高超的飞行技术,也标志着我国推力矢量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歼-20仿佛不甘心被歼-10B抢去了风头,航展最后一天恰逢中国空军建军69周年纪念日,歼-20四机编队惊艳亮相航展上空,其中两架战机还开启主、侧弹舱,展示战机内载导弹。中国空军副司令员徐安祥中将在记者会上表示,空军歼-20战机以编队形式在航展上进行展示,代表着歼-20战机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作战能力;歼-20战机打开弹舱以盘旋形式在机场上空进行展示,说明歼-20战机已经具备了挂载新型中远程和近距空空导弹的能力,这也是人民空军和中国航空工业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新答卷。
“这几年,空军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忠实履行使命任务,积极回应人民期待。”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表示,空军向海内外进一步展现了“实战空军、转型空军、战略空军”的崭新形象。携手歼-20腾空而来、进行飞行展示的,还有运-20战机。运-20是我国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
攻击-2无人机也首次亮相,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中高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是中国执行边境巡逻、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武器装备。还有曾多次展翅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的空军轰-6K,以及空警-500、歼轰-7A、歼-10B、运-9、直-10K等战机,也向社会公众进行了静态展示。红-9B、红-22等防空反导装备,也彰显了中国空军加快推进防空反导能力建设的坚实步伐。
空军招飞展位是每届航展公众日人气最旺的展位之一,除了飞机、装备,招飞展馆里穿着军装的气宇轩昂的飞行员们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年,中国空军还请来了两位“萌萌的”机器人飞行员,可以回答招飞相关的简单提问。
本届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以“新时代、新作为,铸建航空强国”为参展主题,设立了“长空亮剑”、“融合创新”、“走向世界”、“文化引领”四大展区。参展展品共计134项,其中37项首次亮相,占比28%。值得一提的是“走向世界”展区,以“空中丝路”构型,形象展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枭龙”战斗机、K-8教练机、“翼龙”无人机、“新舟”涡桨客机、运12系列通用飞机,以及安哥拉机场、斯里兰卡机场等国际合作项目。刚刚在湖北完成水上首飞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也进行了静态展示。“新舟”700、AC系列直升机、FTC-2000G等众多明星机型也悉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中国航空工业还首次将沉浸式体验这一流行元素和航空工业元素相结合,推出了一种新型科普体验模式。这个名为“鸾鸟”的大型沉浸式航空主题体验项目,通过真实演绎、实景体验以及线上程序等创新模式,创新会展新形式,增强了游客沉浸式体验感与代入感;通过“航展+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形式,宣传航空工业的核心要点和发展理念,以角色体验激发航空报国精神。整个“鸾鸟”沉浸式体验,以4个高度仿真实验环境、9家航空工业厂所、17架室外真机展品为道具,15名航空专家、43名演员全场联动,让观众们实现了“带着身份、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带着使命”逛航展。让参与者“视有其景,听有其声,感有其境”,打造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科普体验。
图/东方IC
此外,航空航天3号馆的中国商飞展区,由德国厂商按1:1比例制作的巨大CR929样机格外引人注目。与C919一样,CR929的字母C代表的是中国,数字9代表的是“长长久久”,R是Russia的首字母,代表的是这一项目另一参与方俄罗斯。数字2则表示项目是由双方合作进行的。CR929是中俄联合远程宽体客机。2017年5月C919首飞不久,中俄双方即共同成立了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RAIC),并在同年9月29日正式将项目飞机命名为CR929。C919是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大飞机,但比较而言,CR929才算是真正的现代大飞机。CR929项目工程浩大,全部设计工作将会在2020年完成,预计首飞时间则要到2030年。CR929是中俄双方为打破一些国家对大飞机相关技术的垄断进行的重要合作,具有显而易见的战略意义。
在本届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携180多项产品参展,展示内容包括宇航系统、防务系统、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三大类。其中,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以1∶10模型首次集体亮相。“彩虹”系列无人机、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空间互联网系统“鸿雁”星座等也在本届航展上进行集中展示。其中,空间站核心舱、嫦娥四号探测器与中继星模型、大推力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实物等均为首次对外公开展出。
图/视觉中国
在航天馆的正中央,1∶1实物形式(工艺验证舱)的中国“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有如镇馆之宝。中国空间站的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空间站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的主要场所,支持开展少量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介绍,空间站核心舱有3个对接口和两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另有一个出舱口供航天员出舱活动。
在空间站核心舱一侧,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长征五号、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十一号重型运载火箭,也是首次集体亮相。其中,重型火箭长征九号是本次航展上备受关注的型号。展出信息显示,长征九号运载火箭为执行未来载人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等任务研制,将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也以最大规模的姿态参与本届航展,展出由防空体系、海防体系、对地打击体系、无人作战体系、预警监视安防体系、商业航天体系、指挥通信与支援保障体系等七大体系组成的全域攻防装备体系,共90多项展品,全面展现在构建装备技术创新与科研生产体系方面的发展成果。其中,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FM-2000、LW-30激光武器系统、WJ-700高空高速察打一体无人机等40项装备首次亮相,颇受外界关注。
本届航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次基于“3+N”主营业务布局,以构建军民融合的网络信息体系为主题,体系化展出中国电科在陆、海、空、天、电诸多领域400余项尖端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百余项产品为首次亮相,以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高精尖产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战化、体验化,全方位呈现信息技术的魅力,揭示信息系统“密匙”。包括首次揭开系列新体制雷达装备的神秘面纱;首次立足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展出区块链、量子保密等前沿科技;首次推出无人机反制全处置链条解决方案,展示在无人机侦测、管控、干扰、毁伤应用方面体系化的科研成果;首次展出全球第一套LED穹幕显示屏,带来极具视觉冲击的观影体验。
这款由洛普、赛四达合作研制的全球首个LED飞行模拟器“AIR STAR”,最大视场角可达水平360°、垂直180°,具备高对比度、高刷新率、更快的响应速度等优势,可以帮助飞行员熟悉不同的飞行高度、距离和方位,为飞行员体验重大作战行动、熟悉各种作战技能和协同编队等复杂飞行任务提供临场体验。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在本届航展上展出了130余项产品,超90%以实物参展,分为防务电子、信息安全、公共安全三大板块,以实物展示、互动体验、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重点展示中国电子多年来在这三大领域的先进成果和应用,突出中国电子网络安全和信息产业“国家队”形象。
走进中国电子偌大的展示厅,一块块炫彩液晶显示屏颇为抢眼。据了解,中国电子液晶显示器制造服务位列全球第一,液晶电视制造位居全球前列,具有完整的LCD产业链,是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制造商和服务提供者。在信息安全领域,中国电子重点展示其从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安全整机到生态服务系统等30余项自主研发产品。中国电子重点布局发展CPU芯片,研发设计了兼容ARM指令集的飞腾系列CPU,逐步构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相关产业生态。
去年年底在第四届全球互联网大会上正式发布的计算机软硬件“PK体系”(飞腾CPU+麒麟OS),也首次亮相航展现场。“PK体系”是由飞腾处理器(CPU)和麒麟操作系统为核心,同微软+英特尔ARM+安卓系统和苹果体系一样,都是基础的、先进的、开放的架构组合,性能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型山猫全地形车、轮式装甲车、履带式排爆机器人、双臂排爆机器人、履带式无人侦察作战平台、步枪、机枪、冲锋枪、狙击枪、转轮防暴枪、激光眩目器……8号馆内,清一色的作战装备在展馆中排列有序。
2012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次参加第九届中国航展,当时航展现场只有一个简易的临时馆,但地面武器装备的首次展出获得了观众出乎意料的关注,轰动一时。2014年,航展公司顺势搭建了中国兵器馆,并邀请兵器工业和兵器装备两个集团共同参加。自此,兵器馆成了航展上人潮涌动的集中点之一。
此次航展,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展出6个领域共计251项产品,产品数量较上届航展增加一倍多,包括末端防御装备体系、快反部队装备体系、智能弹药、机载武器、无人平台、轻武器及反恐等6大领域,其中60%以上参展装备均为首次公开展示,参展规模、产品数量、技术水平创下历史之最。以合成部队、山地部队、两栖部队、岸防部队、特战部队、快速反应部队为代表的成建制装备模式和以陆军一体化作战体系、精确打击装备体系、防空系统、近岸海域综合防御武器系统等,均在兵器馆内进行了静态展示。
第十一届中国航展上曾展示了各式的步枪、机枪、冲锋枪、狙击枪、转轮防暴枪、激光眩目器……大约有20种大枪类,步枪又包括了突击步枪、精准步枪、战斗步枪,其中包括95式步枪。本届航展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设置了民用枪体验区,展示国产40毫米榴弹狙击器、40毫米半自动榴弹发射器、12.7和8.6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等各类枪支70多款,为这届航展准备了一场枪械的视觉盛宴。
地面装备动态演示是中国航展自上一届起新增的一大亮点。随着地面装备动态演示区规模的扩大,本届航展地面装备动态演示的内容更加丰富。这些陆战装备不仅在展馆中进行静态展示,还每天都安排了动态演示。数十个型号装备齐“秀绝活”。
图/东方IC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资燕京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有限公司三家民营企业也强势加入地面装备动态表演。在起伏路、车辙桥、涉水池、中心转向区、卵石路、滚木路、试车架、双层纵侧坡以及蛇形机动区等演示场景内,五家参演单位展出了近40个型号装备,包括坦克、装甲车、防务突击车、越野车等,同时还进行模拟部队日常训练场景的演示,生动展现了中国防务装备的优异性能。
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众多身披丛林迷彩颜色的陆军装备中,一抹独特的海洋迷彩颜色尤为吸人眼球。“这款装备可以海陆两栖作战,海洋迷彩颜色在海面作战时会更有隐蔽性。”据介绍,这个海洋迷彩颜色的VN16型两栖装甲突击车,是目前世界上海面航行速度最快的突击车。现今的作战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海陆空天联合作战的模式,我军在陆军装备作战领域,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方面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首次携90余项展品亮相,吸引了大家不少的眼球。此次航展,中船重工共有八家成员单位集中亮相,室内外展览面积近千平方米,通过实物动态演示、模型、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共展出了包括车载76毫米自行火炮武器系统、多用途无人作战艇、系列化惯性导航设备、雷达与雷达对抗系统、光电与光电对抗系统、无人机、应急交通保障装备在内的90多种展品,可为用户在智能无人装备、信息电子系统、安防系统、水中兵器、模拟训练系统和陆军装备等领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完备的服务保障。
中船重工作为中国高端装备业骨干力量和船舶工业“领航者”,拥有我国最大、最具竞争优势的造修船基地,年造船能力超过1500万吨;作为我国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的主体力量,承担了航母、核潜艇、常规潜艇、水面舰艇、水中兵器等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任务,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刷新了同类型潜水器的下潜深度世界记录。舰船是集成陆、海、空、天、电各种技术的平台,在这些领域,船舶工业也有着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让海洋装备驰骋深远海,让海洋装备技术跨进陆空天。
除了中船重工这样的造船巨头,多家民营企业也推出了不少先进的水上装备。云洲智能公司展出了L80浅吃水警戒巡逻无人艇。据介绍,该无人艇是中国第一艘、世界第二艘级别的某型无人艇,这次是其首次公开亮相。该艇可采用全自主、半自主、远程手动遥控、人工驾驶等多种操作方式,最大的亮点是不仅可以完成单艇任务,同时可以组成小型、大型、超大型的无人船编队,甚至能与有人舰艇组成编队。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军民融合”战略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本届航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向世界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装备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图/视觉中国
在为期六天的展会里,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个军政贸易代表团参观;专业观众近15万人次,普通观众约30万人次;共举办各类会议、论坛、活动、BTOB共190场,签订了逾569个项目价值超过212亿美金的各种合同、协议及合作意向,成交了239架各种型号的飞机;来自境内外425家媒体、2850名记者采访报道了本届航展盛况。
东方潮正涌。就在珠海航展开幕的前一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并向世界宣布一系列开放新举措,昭示继续坚定开放合作的决心和信心。开放和发展,如同静水深流,在珠海航展的平台上激扬起了朵朵浪花。2018年中国珠海航展向世界传递了中国自信、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伫立新的时空坐标,趁着扩大开放的东风,广袤的神州大地将以开放为弦,合力奏响改革发展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