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企业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探究

2018-02-13 05:25闵凡萍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战略选择企业

闵凡萍

摘 要:在社会文化科技持续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界对以知识更新为首的新动能有更加迫切的需求。此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也由传统的技术竞争转变为知识产权的竞争。作为企业新的竞争砝码,加强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则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但当前我国多数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力图通过对企业在专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企业专利保护的战略决策,希望能为企业的专利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专利保护;战略选择

在社会经济体系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的今天,传统的效率低下、质量堪忧、耗能颇高的产业和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持续升级和转型的需要。科技创新和发展进步的广泛需求在社会经济中不断涌现,企业中具有创新性与领先性的新的产业技术模式初露头角,为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旧动能之间的转换便迫在眉睫。作为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中升级而衍生出的重大战略改革的创新机制,新旧动能转换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此背景下,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解决就业难题的主阵地,更是自主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的重要主体。作为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的运用与保护也成为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内容。但由于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问题,探究企业专利保护问题的解决策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一、专利保护的由来

中世纪的西方国家为了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某些贤明的国君致力于打破技术封锁的不利局面,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给予引进人以奖励——特许引进人制造或销售某种新技术或产品的特权。此时,专利保护的雏形便出现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更迭,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或技术的发明人、创造人寻求对自己成果的法律保护。根据历史记载,世界上最先实行专利保护制度,并形成独立的法律条文的国家是威尼斯共和国。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也于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我国企业专利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一)企业创新成果产权化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其创新成果的专利保护意识淡薄,鲜少使用专利保护手段来保护合法的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的专利保护意识直接影响着企业专利的管理力度。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专利”保护认识尚不深刻,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少,特别是众多中小型中鲜有申请专利保护的记录。它们中的多数企业不能及时对企业的创新发明成果申请庇护,导致同行业中其他企业可以肆无忌惮地窃取其核心技术,致使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山寨产品,不仅非常容易地陷入知识产权纠纷陷阱,而且对企业品牌效应和市场地位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专利管理机构缺失、人才匮乏

由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不够重视,这导致了企业中专利的管理机构缺失,同时精通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专利的保护工作往往交由其他企业代为管理,使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流于形式。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还有大量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而且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力。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纠纷处理等工作需要用到多种手段和方法,涉及战略管理和法律保护等多方面内容。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还不能有效運用法律手段进行产权保护,这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失之间有很大联系。

(三)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许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并未启动,大多处于较为漠视与松散的状态,并未健全建立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的完整管理制度体系,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缺乏统一、规范、明确的规定。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标准化的制度与规定未形成,知识产权管理也无法有效贯穿于企业运营中,更谈不上知识产权战略优势的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关乎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保密性与工作进程,若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将无法形成统一合力,导致知识产权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

三、企业专利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选择

(一)提升企业管理者的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与企业中其他人员相比,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某项管理政策的重视程度将决定它的发展水平。

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定期评定考核、大型企业建立试点等方式建立示范企业的举措来加大企业对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应该自觉加强企业专利保护意识,通过宣传、培训、激励等方式来推动企业的专利保护进程。

(二)健全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依据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企业内部成立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部门,通过聘请、培训、奖励等多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培养和组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管理和执行人才队伍,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岗位胜任力来实现企业高标准的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工作,并通过有效的宣传鼓励全员参与,多方面多角度确保企业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和保护。

2.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一方面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方针与基本政策,另一方面完善企业针对不同产品和岗位人员而制定的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归属、保密协议制度。具体而言,企业应该建立完善如下专利保护规章制度:技术研发制度、专利申请制度、产权注册制度、产权归属制度、奖励制度等

3.完善企业专利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及争议处理机制

针对公司侵权问题的集中点,及时有效地进行知识产权的识别和评估,明确企业各部门的风险预警管理职责,在供应、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与此同时,建立争议处理、纠纷控制程序,运用适宜的争议处理方式、以事实为依据,妥善处理知识产权(如专利)等方面的纠纷,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施行企业专利知识产权的阶段性保护

如上所述,企业在专利知识产权保护的各个层面都有欠缺,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性阶段性保护策略:

1.研发阶段:针对多数人对专利申请的阶段的认知错误,我们应该从专利研发阶段就着手专利申请工作,企业应及时将专利相关资料报送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备案,避免专利研发外泄等情况的发生,保护发明人及企业的权益。

2.申请阶段:企业申请专利时,应该注重专利申请权的权属,即一方面应该明确是否是合作开发或者委托开发的专利申请;另一方面应该明确职务与非职务发明的申请权归属,以上;两方面都应该通过相关法律形式(如签订合同等)进行规范。

3.应用阶段:当出现专利转让行为时,如为方便企业代为生产能够产生效益的某类产品,个人会选择在产品应用阶段将专利转让给企业,此时应及时有效地签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转让合同。与此同时,企业在接受专利转让之后,应该按时维护专利权的效力,进行专利成果的物性转化。

4.侵权阶段:当出现诸如私自制造、使用专利等侵权行为时,专利权所属单位应该及时甄别侵权行为并采取协商、诉讼等手段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结语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我国长期施行的计划经济体制间接导致了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对知识产权的接受程度不高,社会公民与企业普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有待提升。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保护专利等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巩固市场地位、获取利润的重要武器。企业应该也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晓静.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10):30-35.

[2]闻卉,曹晓刚,黎继子.专利保护下考虑再制造竞争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21):64-71.

[3]许民利,莫珍连,简惠云.考虑低碳消费者行为和专利保护的再制造产品定价决策[J].控制与决策,2016(7):1237-1246.

[4]鄭本荣,杨超,杨珺.专利保护下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决策[J].系统工程学报,2017(1):103-113.

猜你喜欢
战略选择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创新理念的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