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佐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受限于以往旧有的教学实践模式,使其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教师忽视大学生课堂主体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采用知识灌输的方法,不重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因而也可以想象教学效果的好坏。基于此,要想促进该课程教学实效的提升,就必须对教学实践模式进行创新,因而微电影模式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微电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因而大学生们也深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教师要贴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微电影是一种贴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新潮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都比较喜欢新鲜事物,看重社交,微电影恰好都符合这些条件,因而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可以考虑应用贴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微电影模式进行实践教师模式的创新,达到教与学共赢的目的。
一、应用的主要作用
(一)贴合大学生心理特点
大学生素质提升、性格养成以及走入社会中能力的发挥都取决于思维认知能力的好坏。以往旧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有其优势,但是其比较侧重于灌输知识,因而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不利于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的表达。这不仅会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造成阻碍,还会妨害其培养思维的认知能力。微电影可以帮助大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将自己的内心展示出来,弥补旧有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总的来说,该模式的应用不断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还通过贴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着手提升其的课程参与度[1]。
(二)利于大学生知行合一
使大学生认知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旧有的该课程的实践活动带有很强的封闭性特征,不注重大学生的参与度,因而也阻碍了知行合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微电影模式,可以使没有参与到其中的大学生都有极大的知行自由。从大量的实践中可以看出,该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度的大幅度提升,还能达成知行合一的课程培养目标,进而促进课程实践教学实效的大幅度提升。
(三)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
一般教育活动按照场所来划分的话,可分为课内及课外,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都是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该教育活动以课内为主,有着塑造大学生三观的重要作用。但以往的教育活动不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这使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引入微电影教学方法是从大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来施行的,因而能够很好的结合课内和课外教育。这主要是由于课内的知识理论是支持课外活动的开展,作为课外教育之一的微电影拍摄和制作的成功可以起到很好的丰富课堂教育活动的支撑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有时代特点[2]。
二、应用的主要步骤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前期的动员以及布置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还不了解实践教学以及在其中引入微电影模式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因而就必须开展前期的动员以及布置工作,使大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到,要想提升自身才干并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就必须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微电影教学模式。基于此,应该从实践教学的实际要求出发,进行围绕目的、意义以及实施过程的微电影模式教学手册制定工作,其后把手册发放给每个小组,并做以相应的指导;二是确定主题并做好预案。只有通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重点来确定微电影的主题,比如怎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培育和践行,具体可围绕给残疾人送祝福的主题来拍摄与制作微电影,进而可以使大学生得到教化,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三是培训制作微电影的方法。具体是聘请专业的教师来培训和指导学生制作微电影的方法,实践教学内容不同,因而微电影的主题也就不同。微电影应为实践教学而服务,不能脱离教学,但是也不能淡化教学内容,还应从实际出发来选择相应的设备和拍摄方法,现在主要是利用智能化的手机来进行微电影的拍摄及录制[3]。
(二)中期实施工作
首先,微电影的情境创设非常重要,主题一般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般鼓励大学生基于自身学科来选择不同的微电影主题和形式。比如进行新闻采访类型视频的制作是新传专业学生主要选择的微电影主题和形式,专业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发挥了实践教学的突出作用;其次,以自我实践为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引入微电影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知识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转化。该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制作微电影中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使其更具主动性。这是因为制作微电影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最后,还应重视小组的协作,助力微电影教学实践的成功完成。微电影制作和拍摄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协作和交流,因而可以使学生在协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和价值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有着促进学生沟通能力和教学实效提升的作用。
(三)后期的展示工作
一是展示成果。这不仅可以对大学生的表达力和独特性进行展示,还能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力度。因而可以采用报告会或是展示会等集中展示大学生们通过协作产生的微电影成果,这可以使大学生在观看其他组作品的时候,看到自身的缺点并进行及时的完善。并且在展示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也能够更好的体味到微电影模式所蕴含的乐趣,使其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最终起到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增强信息学习能力的目的;二是反馈作品。一般以教师为中心并依据上一环节每一组所确定和制定的微电影主题和预案,并点评成果。并且教师还应努力使每一位大学生在自由、公正的环境中对成果进行充分的展示,此外还应进行客观性的点评,使大学生对成果的优缺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找出实践中出现的难点,着重对其探索和协作能力进行培养,进而促进其分析和解决难点能力的提升[4]。
三、应用的未来展望
微电影教学方法不仅作为新出现的一种学习方法而引起大众的热议,还在各大高校普遍应用开来,是近几年以来最为热门的教育关键词之一。从大量的实践出发,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引入微电影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比较突出。因而,有关部门就对广大教师将这一教学新模式进行大范围推广与实践应用的鼓励。但是我们在应用这一新教学模式提升自身教学治疗并取得极好的教学成果的时候,还应该对未来推动这一教学模式的深入发展方面做一些全面性的思考。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引入微电影教学方法对学生们的参与度以及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进而保障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的目的;其次,结合课上与课下、内心与行动是微电影实践教学模式最终想要达成的目的,而不仅是着眼于实践。高校要想很好的将思想政治课程和实践教学对接起来,不妨从微电影创新方面入手,这种教学方法比较侧重于通过对大学生们进行拍摄微电影的组织过程,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品质以及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深化;再次,不可忽视的是这一种教学模式也有缺点存在[5]。该模式虽然有着极强的激发大学生有更强的社会实践参与力度的作用,但却在全员参与力度方面极其欠缺,加之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艰苦的实践条件、不足的保障资金等,一些高校不能到位的组织和规范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有些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极大的偏差,因而不会很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最后,微电影的表达主题有很大的可能因为每一组成员的过度讨论而出现偏差。此外,该模式的实践教学完全没有范例和步骤可以依照,并且教师难以给予全程性的指导,这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特殊状况,最终会对该模式的实践教学成果产生不利的影响。高校教师应该注意上述的问题并且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引入微电影创新模式不断进行探索,并施行相对应的措施规避潜在风险[6]。
四、结束语
本篇文章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当引入微电影教学方法的应用作用、步骤以及未来展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以及研究,为其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实例,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更具创新性,促进教师教学实效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柴素芳.以微电影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6(4):70-73.
[2]沙占华,柴素芳.微电影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形式[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9):130-132.
[3]柴素芳,沙占华.微电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载体——以河北大学微电影教学法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10):44-48.
[4]王琴.“微電影”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 2017(12):101-103.
[5]沈洊,陈燕,德纯.论借力经典红色电影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 大学教育, 2016(6):67-68.
[6]焦小英.微电影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7(9):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