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习 袁选兵
摘要:分析了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因及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11-0021-01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羊眼角膜结膜发炎的一种传染病。由衣原体、结膜支原体、细菌、病毒或立克次氏体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染快,眼明显发炎,大量流泪,严重时发生角膜混浊甚至溃疡。表现为羞明流泪,眼睛流出大量分泌物,结膜和角膜发炎,角膜浑浊和溃疡,甚至失明。该病非致死性疫病,但由于局部刺激和视觉扰乱,妨碍行走和采食,成年羊体重减轻,羔羊生长发育减缓,发病母羊产羔率降低,病程较长易造成衰竭死亡,直接或间接影响山羊养殖业的发展。
1 病因及流行病学
1.1 病因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多病原的疾病,主要由衣原体、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所致。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常存在于患羊的结膜囊、鼻泪管和鼻分泌物中,随眼分泌物排菌,病愈后,病原仍长期存在于眼分泌物中,使该病每年发生或从一个季节传到另一个季节。通常同种动物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相互摩擦、打喷嚏、咳嗽等方式而传染。蝇类可成为其传播媒介,一般不同种类的宿主之间不传染。
1.2 流行病学
近几年,湖北省兴山县大力发展草食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山羊产业也迅猛发展。该县每年都有山羊发生一种呈结膜炎症状的疾病,对近3年3 958只发病羊进行了诊治,其中成年山羊1 859只,羔羊1 356只,老年山羊743只,死亡187只,致死率4.72%,若不及时治疗,致死率明显增高。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山羊均易感染,甚至出生数日的羔羊也能出现典型症状。以幼龄和青年山羊发病率最高;该病的季节性不强,一年四季流行,但春、秋发病较多。一旦发病,传播迅速,1周内可迅速波及全群, 甚至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病率60%~100%,家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眼结膜以及分泌物中。刮风、尘土、厩舍狭小和空气污浊、强日光照射等因素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传播。主要是直接或密切接触传染,蝇类和一些飞蛾也能传播该病。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2~7 d,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数病例严重时体温达40 ℃, 病畜主要表现为结膜角膜炎。多数先是一只眼患病,然后波及到另一只,有时一侧炎症较轻,另一侧炎症较重。病初呈结膜炎症状,羞明、流泪、疼痛、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多量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以后可转变成脓性分泌物。结膜和眼睑红肿,其后发生角膜炎和角膜溃疡。随病情发展,结膜上的血管伸向角膜,在角膜边缘形成红色充血带。炎症蔓延,继发虹膜炎。角膜经1~4 d后浑浊,起初半透明、浅灰色,后浑浊度逐渐增加,呈云翳状,严重者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有时发生眼前房积脓或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造成永久性失明。病程一般为20 d,短者7 d,长者40 d,多数痊愈,极少数失明淘汰。
3 病理变化
镜检发现结膜固有层纤维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疏松,呈海绵状;上皮变性、坏死或程度不等脱落。角膜的变化基本相同,有明显炎症细胞和组织变质过程,但无血管反应。病畜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4 诊断
根据结膜角膜炎特征性症状以及流行特点即可做出诊断。但该病具有多病原性,有的病原除引起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外,还可出现其他症状,应综合诊断。
5 预防及治疗措施
5.1 预防
发现羊有一侧患病,立即隔离,单独饲养,加强护理,避免與健康羊接触,其他羊群要远离发病羊群放牧,减少传染。不引进病羊和带菌羊。要注意灭蝇,避免强日光照射和灰尘刺激,将患羊安置在光线暗和无风处,防止眼外伤。一旦有羊患病则全群可用黄芪多糖+环丙沙星预防性治疗7~10 d,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对弱小羊和羔羊,要给予补饲,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5.2 治疗
患羊隔离后,先用0.9%生理盐水冲洗眼睛,之后用药棉擦去眼角分泌物,并冲洗干净。
自配点眼液点眼:生力康复合干扰素10 mL+环丙沙星注射液10 mL+青霉素200万单位配成点眼液, 2次/d,连点3~5 d。采取以上述治疗方法,治愈率达99.8%。
6 体会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要早防早治,采取隔离、消毒、补饲、预防、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后,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和提高治疗效果。
点眼液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现配现用,操作方法简单实用。治疗效果明显,一般情况下3 d有明显好转,5 d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