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香,翟宝,陈建
(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原中国水泥厂创建于1921年9月,由上海民族工商业者姚锡舟等人筹集白银50万两建成,同年12月22日经国民政府农商部核批注册营业,1923年4月16日开工生产,是继最早由日本投资的启新水泥厂后,我国最早的民族水泥企业之一。
姚锡舟(1875—1944),上海市人,于 1900 年创办姚新记营造厂,1904年创办新记轧石厂,1919年创办大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21年创办中国水泥公司龙潭工厂并任总经理,1936年创建永新麻织厂,1940年创办华伦造纸厂。
中国水泥厂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龙潭镇青龙山的北麓,东与句容市相邻,北距长江7 km,西去6 km与312国道相衔接,厂内1.5 km的铁路专用线,经龙潭车站与沪宁线相接,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1927年,中国水泥厂从德国进口了两条直径2.85 m、长60 m的湿法旋窑。1933年又从德国购进一台日产熟料170 t湿法旋窑。中国水泥厂形成了由4台湿法旋窑构成的日产水泥715 t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
1927年秋初,奉系军阀孙传芳,纠集了十一个师又五个旅的兵力,发动渡江战役(即龙潭战役),于8月24日在南京至镇江的江面上实行强渡,并以龙潭为主渡点。26日晨攻占了龙潭火车站及附近的险要高地,工厂被孙部所占,部分厂房设备遭损毁,历时数月后始得修复。孙传芳坐镇水泥厂指挥军队向南京逼近,这时在南京的李宗仁、何应钦一面部署防守,一面电令白崇禧部自镇江驰援。30日李、何、白三军进行了全线反攻。31日中午双方进入激烈的白刃战,下午2时,孙传芳部三面被围,被迫缴械投降。1946年国民政府为了纪念龙潭战役阵亡将士,特在龙潭黄龙山北麓53 m的高处立碑建亭,名曰“会师亭”。 2006年6月龙潭会师亭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名录。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不断扩大,工厂被迫停产。是年11月18日,日军占驻工厂,1942年12月南京沦陷,在侵略军的强迫威逼之下,将工厂以租赁形式出租给日本磐城水泥株式会社经营。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工厂复归原主。
1949年4月23 日,南京解放,中国水泥厂获得新生。1954年实现了公私合营,企业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孔山石灰石矿位于厂区西南方向13.5 km江宁县汤山镇湖山村,是中国水泥厂第二个石灰石矿区,孔山矿的主体设计由上海华东建材工业设计院承担,窄轨铁路专用线由上海铁路局设计事务所承担建设。孔山矿于1967年试生产,在当时全国水泥行业是具有国内现代化先进装备的一流矿山,1968年正式投产。整体工程实际开支1600万元。
1968年孔山矿区石料经13.5 km 762 mm轨距的窄轨铁路专用线5台蒸汽机车运进工厂联合储库。1977年5台蒸汽机车全部停用,换成4台280 kW内燃机车。6 t矿车于1983年停用,换成载重20 t的气动自卸矿车,10辆一列车,共25辆,常开2列车。
原中国水泥厂使用过的著名水泥品牌有:泰山牌、工农兵牌、石城牌、五羊牌、金宁羊牌。
用中国水泥厂公司水泥建造的举世瞩目工程有:南京长江大桥、中山陵、金陵饭店、金鹰大厦、希尔顿国际大酒店等。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由5台小型湿法窑支撑的中国水泥厂,经过60余年疲惫运转,再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经营十分困难。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下达了《中国水泥厂技术改造设计任务书》,批准新建1条2 000 t/d新型干法窑。1994年8月工程项目开工,1996年5月开始试生产,1999年11月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形成熟料产能110万t/年,企业也同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在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海螺水泥以承债方式整体购并中国水泥厂后改制成立。
2002年,中国水泥厂由于工艺落后、负担沉重、经营不善等原因,企业亏损数亿元,职工长期发不起工资,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为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在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中国水泥厂作为南京市“国企三联动”改制试点单位,由安徽海螺集团投资3.83亿元整体承债式并购重组,成为当时南京市“国企三联动”改革的成功典范。
重组后的十几年里,集团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率先关闭所有湿法线,淘汰落后产能,累计追加投资15亿元,分别于2004年7月和2005年2月建成投产了2条日产5 000 t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利用三条水泥窑的废热回收,于2008年12月建成投运了24 MW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公司的产能规模、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经济效益、竞争实力和环保节能水平达到区域行业先进水平,成为南京市最大的水泥工厂。
企业改制以来,国有资产不仅实现了保值增值,而且员工收入持续增长,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先后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 “建设新南京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南京市节能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做为国家“万家企业”,结合国家、省、市“十二五”期间下达公司的节能量80 000 t标准煤目标,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十二五”期间合计实现节能量97 000 t标准煤。公司在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工作。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配套建设24 MW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该机组是利用海螺自主创新技术,通过回收水泥窑的余热废气进行清洁化发电,不需补燃。日发电量约58万度,吨熟料发电量达40 kwh,所发电量全部自用,可满足水泥窑生产的60%电量,产品能耗下降18%,每年节约标准煤约7万t,减排二氧化碳约15万t。该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
(2)积极贯彻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多项收尘改造,确保环保达标排放。公司从2013年至2015年先后投入3500余万元,完成三条水泥窑分级燃烧+SNCR脱硝改造,同时采用美国巴威公司技术,对水泥窑头窑尾电收尘器进行了高频电源升压改造,以及煤磨、水泥磨系统除尘设备改造等,改造后南京市环境监测站检测结果粉尘排放浓度均优于现行国家行业环保排放标准。
(3)2016-2017年先后投资2 500万元实施了2#窑、3#窑系统改为三风机系统、3#窑分解炉扩容改造等多项节能改造。经过测算,三风机系统较二风机系统每年节余电量500万度;分解炉扩容改造实施后标准煤耗下降3.8 kg/t,年节约用煤9 250 t,节约电量315万度,通过实施上述节能改造有效降低了煤、电耗各项能源的消耗指标。2018年3月,投资2170万元,对2#、3#窑头进行改袋收尘技改。技改结束后,经过第三方环保监测单位现场采样比对,颗粒物排放浓度均低于重点区域10 mg/m3的排放标准。
(4)公司90%的电气设备采用节能电力设备,促进节电管理。如采用了节能变压器、变频调速装置等,功率因素补偿,采取就地和集中补偿结合的方式减少无功损耗,使总降功率因素达0.98以上。2015年至2016年,公司按照节能政策文件要求,利用窑磨检修机会,投资300万元,先后对公司15台老旧S9、S7型配电变压器以及486台Y系列电机进行了能效提升。此项节能工作完成后,经测算,每年节约电量50万度。
(5)公司十分重视厂区的绿化工作,设立专项绿化资金。2016年公司将绿色矿山创建列为矿山管理工作的重点,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矿山对表土、低品位矿石及所有废石进行综合搭配使用,资源回采率达100%,实现零排放。矿山开采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本着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矿区道路两侧及采场边坡等区域进行了矿山土地复垦综合治理。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公司完成了近25万m2的绿化施工,其中铺植草皮12万m2,植树造林190余亩,厂容厂貌逐年更新,实现了厂区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将按照海螺集团“建设国际知名品牌”的总体要求,把握机遇,着力延伸产业链,为南京市打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百年老店,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