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民应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大坝场镇农业服务中心 565111)
思南黄牛是优良的农役和肉食兼备的品种,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而形成。思南黄牛主产于贵州省思南县,分布较广,省内周围县市地区多有养殖。
思南黄牛对山地适应性强,不需要精细喂养,抗病免疫力和繁殖能力都比较强。黄牛体型中等,身体紧凑,肉质独特上层,屠宰率较高,在本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发展结构中位置很重要。
随着养殖时间和外界环境改变,思南黄牛的品质出现退化,数量也在减少,思南黄牛种群延续和品牌打造出现危机。
这种品种改良的意识缺乏在政府和养殖户层次都存在。政府部门在本地品牌建立方面没有前瞻和远见,重在扶持,轻视品种保持和改良工作,缺少政府引导、专家技术指导的品种改良工序和思想。养殖户的思想观念依然停留在传统培育观念上,老经验老路子,在养殖和品种改进上,没有科学的指导。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上保守,没有认识到黄牛品种改良对于市场需求和认可的重要性,重在数量上的养殖,忽视质量上的改良培育。
首先,缺乏科学合理的品种引入改良培育机构,基础设施缺乏或落后,种牛和基础母牛的培育工作不到位;其次,工商监管和法制规范缺失,不法商贩违法违规买卖黄牛,导致本地黄牛品种纯度降低,种牛和基础母牛品质不断下降;再次,黄牛改良产业链不完善,黄牛改良的收益主要来自黄牛改良品种的出售,增收渠道单一,导致过分追求收益而忽略品种改良把关。
黄牛养殖方式仍以粗放式为主,没有精细化养殖管理的观念和机制。首先是饲料的品质和调配问题,饲料来源多样,未精选加工,随意采购,饲料卫生和品质堪忧,饲料中的营养不能满足黄牛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需求。其次,养殖过程没有科学的方式和机制,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随意性强,对黄牛的生长情况、体重变化、疾病防疫等不关注,发现问题处理方式不科学。再次,养殖大多以圈养为主,黄牛活动量减少,加之饲养品质低下、饲养方法不科学,长久养殖,必然导致品质下降,进而导致整体品种质量降低。
在科技发展大潮下,缺少科学技术指导的产业必然会逐渐没落。黄牛养殖和品种改良,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农牧部门的技术实力有限,科技水平不能满足黄牛品种改良的需要。专业畜牧人才的缺少也是一大软肋,品种改良是一项复杂长期的任务,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延续机制,确保品种改良的效果。
政府农牧部门要首先重视品种改良和科学养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黄牛品质优化复壮工作上,在资金和政策上争取更多的支持,并在相关技术知识方面,着重研究实践,制定新的产业发展规划和落实方式。对养殖户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基层形成科学养殖的思想意识,精细科学化的养殖方式,从而扩大和提升种牛、基础母牛的数量和质量。
重视改良工作机制的建立,政府与养殖户紧密协作,致力于本地区黄牛品种改良复壮。因混交杂配引起的黄牛品种退化,要重新对种群进行鉴定,选取符合思南黄牛特性的黄牛进行培育,并在每一代都选取优质个体,连续繁殖培育2~3代后,基本可恢复本地黄牛品种,达到提纯目标;因近亲繁殖引起的品质退化,则需要引入外地远亲血缘关系的思南黄牛,与本地区基础母球配种,从而更新和提升本区域内的黄牛品质,在通过优选育种的方式继续进行种群扩大和复壮,以后每隔2~3代都从外界引入优质种牛,用以改良和优化本区域黄牛品质[1]。
黄牛品种是根本,后期的饲养管理则是保障黄牛体质壮硕的关键。政府应当加大饲养教育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知识,深化科学饲养观念意识。相关部门机构要加大饲料管控,推荐和检验合格优质饲料。对于放养黄牛,加强草场管理,防止过度放牧。
黄牛品种改良和优化复壮,科学指导是根本保障;畜牧部门应当主动下基层,勘察黄牛生长和养殖情况,现场给予饲养指导,逐渐提高养殖户饲养水平;加大疫病防治宣传和方法普及培训,定期给予学习培训,发现新疫情,及时通报,并组织采取防治措施;专业队伍的建立则是整个品种改良饲养的基础,应当提供惠利条件,吸引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与相关专业院校或商业、社会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发思南黄牛品牌,形成思南黄牛品牌发展的良性循环。
思南黄牛的品质改良和优化复壮,一方面是品种的改良进化,一方面是饲养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两方面的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必须依托科技指导,生物学和养殖专业结合,政府与养殖户协作,共同恢复思南黄牛的优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