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GAP体系下白芨组织培养与栽植技术

2018-02-13 12:16潘正伟
乡村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白芨根部中药材

潘正伟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1 白芨形态特征与作用

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3~50 cm。肉质块茎,乳白色,具1~3叉呈菱角状;根系为须根,常并生;总状花序,常有花2~7朵,花为淡紫红色,不整齐;蒴果呈柱状,外具纵棱,两端微尖;种子极小,多数。花期5—7月,果期8—9月。白芨有2种生态类型,一种花白色稍黄,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另一种为紫花白芨,紫花白芨又有大种白芨、小种白芨之分,其中以大种白芨块茎产量较高[1]。

白芨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等省区。此外,安徽、江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分布。几乎遍布于云南省海拔1 600~2 600 m的林下、沟谷岩缝中、潮湿山坡与岩石上,喜温暖,耐阴性强。药用假鳞茎,10月茎叶黄枯时采收。性微寒,味苦,用于治疗肺伤咳血、外伤出血、溃疡疼痛等。《本草纲目》载:“气味苦辛,无毒。主治痈疮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除白癣疥虫。结热不消,阴下痿,面上皯疱,令人肌滑。止惊邪血邪血疬,痢疾风痹,赤眼症结,温热疟疾,发背瘰疬,肠风痒痿,扑损,刀箭疮,汤火疮,生肌止痛。止肺血。附方:跌打骨折:酒调白芨末二钱服,其功不减自然铜、古铢钱也”。江西省、湖南省与云南省近15家中药厂用白芨假鳞茎制白芨片、粉、糖浆与冲剂。白芨现已列入濒危野生保护植物,也是云南省地道药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药物。

2 白芨培育现状

目前,白芨繁殖方式主要有2种:种子繁殖、分株繁殖。野生白芨种子非常细小,千粒重仅为0.005 6 g,缺乏营养,常规播种育苗出苗率低,生长缓慢。有的采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虽然速度快、繁殖系数高,但是繁殖原材料耗费较多,难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自新世纪以来,国家把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与现代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相结合,加速了我国传统中药现代化生产管理。2002年7月我国正式颁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2003年9月颁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此规范即大家平时所说的中药材GAP(GAP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自提出中药材GAP技术概念以来,国内众多中药材生产基地、相关专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就踏上了探索实施中药材GAP之路。从2003年11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受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中药材GAP技术不仅能继承发扬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经验,而且可使按规范生产出的中药材达到“优质、高产、稳定、可控”的要求,使中药材走出国门,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白芨开展GAP技术栽培生产具有重大意义。而白芨组织培养是白芨GAP栽培种植的前提,所以白芨组织培养是目前及将来最佳的一种繁殖方式[2]。

3 白芨组织培养技术

3.1 外植体的选择

外植体选择健康白芨种子。

3.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①无菌萌发的培养基为Kundson和MS培养基;②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1.1 mg/L+KT 0.12 mg/L;③分化培养基为MS+KT 2.04 mg/L;④生根培养基为MS+IBA 2.05 mg/L+NAA 1.84 mg/L。分化形成苗后连续光照。培养基均添加蔗糖22 g、琼脂8 g[3]。

3.3 培养方法

首先,种子采集于成熟而未开裂的蒴果,外果皮常规消毒,在无菌状态下取出种子,接种于Kundson培养基上,30 d后可直接形成幼苗。

其次,种子萌发后,在②号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快速形成白色或淡绿色的愈伤组织。

然后,丛生芽体的分化将上述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③上,12~16 d后出现大量丛生芽体,光照后丛生芽转变为绿色,并可不断增殖。

再次,生根培养将丛生芽体切割后转接到④号生根培养基上,可长出粗壮根系,如将愈伤组织转入MS基本培养基中也可以分化出芽体和根系,但是生长速度缓慢,一粒种子经过上述多次转移培养,可获得大量植株,每株3~5枚叶片。

最后,试管苗移栽。白芨组培苗在培养瓶中长至4~6 cm,可出瓶练苗。为使试管苗适应新的自然环境,要将试管苗放在温室内炼苗4~6 d,以提高小苗的抗病能力。白芨练苗苗床pH值呈弱酸性,一般要求为5.8~6.8。移栽基质可以使用天然腐殖质,或35%珍珠岩+蛭石35%+泥炭15%+无菌壤土15%,只要管理到位,成活率可达90%。栽苗前,可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喷洒消毒[4]。

4 白芨组培苗GAP栽培技术要点

4.1 净苗

出瓶取苗要操作规范,否则根部受损将严重影响成活率。开瓶后向瓶内注入1/3清水,摇晃使白芨苗与营养液分开后,将瓶内苗和营养液一起倒入洗苗盆内,用清水冲洗干净苗根部的营养液。若清洗不干净,用小刷轻刷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将洗干净的苗根部进行消毒。不能用手直接搓揉苗根部。如果苗根部有部分交缠,不可强行分开,以免拉扯造成伤口感染,整体栽种即可。

4.2 消毒

苗根部用600~1 200倍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液浸泡根部10~15 min,阴干,植入消毒腐熟的腐殖质中。

4.3 栽种

苗床要求为高墒,防止生理积水。栽苗时,根部覆盖厚度以盖住球茎为宜,覆土太厚将严重影响根部生长及有氧呼吸。栽种完毕后,浇足定根水,打开遮阳网,调节空气湿度至85%~90%,适当通风,并使环境温度维持在22~26℃。并每隔两三天喷施一次,当移栽小苗新叶展开、苗根伸长后,每月用叶面肥稀释液喷施追肥,促进生长发育[5]。

4.4 湿度控制

白芨属于阴生植物,空气湿度要求为85%~90%,刚栽种的幼苗需要足够的叶面水,基质要求半湿半干但不能形成积水,空气湿度的控制可利用雾化水加强或者减少。白芨喜湿润、怕积水,积水过多过久会使根茎因为无氧呼吸使根腐烂而死。因此,基质的透气性和保湿性决定着幼苗的成活率。

4.5 温度控制

通常白芨生长的最适合温度为25~30℃,所以要通过大棚的通风口大小来提供,调节合适的温度。夏季高温可用喷雾降温。白芨驯化3~5个月后,春季外界气温逐渐回升,有利于组培苗适应自然环境,最宜移栽。但由于各地土质营养成分含量不同,气温也存在差异,因此,温度管理和每年的长势均存在很大的差异。

4.6 光照

大棚需盖上透光率为75%的遮阴网。冬季气温下降后,可根据情况去掉遮阳网,具体根据当地实际温度来决定。

4.7 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4.7.1 常见病害的防治。白芨病害主要有叶斑灰霉病、黑斑病、根腐病等。①为防治叶斑灰霉病,建议清除病株残体,发病早期摘除下部病叶;及时采取药剂防治,可以轮换使用以下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施。②白芨较易发生黑斑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枯枝或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侵染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扩大再侵染。为有效防治白芨黑斑病,一般可以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浸种,也可在栽苗时浸苗基部10~15 min。③雨水过多是根腐病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等条件有利于发病。根腐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发病后无根治的方法。一般可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50%百菌清600~800倍液喷施,苗床加强通风排水。

4.7.2 常见虫害的防治。白芨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可食害假鳞茎、幼芽、根茎,造成缺苗死苗,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和地老虎。①蛴螬即金龟子的幼虫,取食作物的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使幼苗枯萎死亡。可在蛴螬发生严重区块,栽种前采取拌肥、闷种等措施,用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将种苗闷2~5 h后栽种,来防治蛴螬危害。②金针虫即叩甲的幼虫,咬食块茎,将幼根茎食成小孔,致使死苗、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可在金针虫发生严重区块,与防治蛴螬相似,用拌肥、闷种等措施进行处理。③蝼蛄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种子或发芽的种子,并取食嫩茎、根。危害特点是将白芨地下茎咬成乱麻状,同时蝼蛄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凋枯死亡。在蝼蛄发生严重区块,以毒饵引诱捕杀为主进行防治。④地老虎幼虫食性很杂,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可将茎基部咬断,常造成白芨缺苗断条。在地老虎发生严重区块,以深翻灭卵、除草杀虫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防治。还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75%辛硫磷1 200~1 600倍液灌根。

5 结语

发展白芨GAP生产体系,要从白芨组织培养操作开始,并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才有利于不断提升白芨种植技术,促进白芨栽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能保证白芨的质量,实现安全、有效、稳定,做到质量可控;另一方面,可扩大生产规模化,在产量上能满足制药企业对白芨原料需求的同时,保证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保证种植户和商家的利益平衡,为白芨生产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白芨根部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一起GIS终端环氧套管法兰根部开裂的原因分析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航空液压导管根部喷丸强化性能研究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