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羿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0)
建筑结构是房屋建筑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建筑结构课程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培养其专业素质的主要课程。建筑结构课程是受力体系、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抗震学、砌体结构等多个方面结合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结构是房屋的骨架,是保证建筑物稳定耐用的基础。建筑结构的设计就是根据结构和材料运用中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地对视觉空间进行艺术加工与艺术处理,已完成当代审美对于现代化建筑要求的一种最为本质、也是更加经济的创作手段。为了适应社会对于土建类人才的需求,高校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建筑结构课程作为土建类学生学习的重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刻不容缓。
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的开设宗旨是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只有帮助学生掌握结构施工图、熟悉不同建筑结构的施工要求和特点,才能为其未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建筑结构课程的开设目标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单位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而改革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则是保证学生熟知建筑结构体系、具备工程实践分析和判断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很强。因此,高校在开展该类课程之前,需要为学生开设一些基础性学科作为该门课程的铺垫。例如,高校应当为学生开设房屋构造学、建筑制图学、建筑材料学、建筑工程力学等课程,使其具备扎实的相关基础知识,从而为后期的建筑结构课程学习做好准备。另外,建筑结构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也相对严格,简单地理论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吸收和理解,通过工程实践和亲身动手设计相融合,才能使的学生对于工程结构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由于部分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建筑结构的相关知识,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费力。而当前专门的建筑结构类书籍又相对较少,大多书籍都是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抗震等内容的结合,因此,对于建筑结构课程的突出和优化十分重要。通过对理论计算的弱化,突出构造措施的具体做法,巩固和加强“平法”识图教学的实践环节。例如,可以通过反复指导学生认识施工图纸,帮助其掌握对于工程结构施工图的读图能力。识图是工程施工中必经的一环,也是建筑结构课程中最难的一部分,由于学生没有参加过实际施工工作,对于建筑结构的构造了解不够全面和形象,读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晦涩的部分,强硬的记忆很难保证学生将所学灵活运用到实践,只有在课程设计中强调工程结构、构造部分的讲解,才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领会工程结构,对于施工图纸的理解也会更加轻松。
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高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主要特色,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教学宗旨。对于教学“职业性”需求的忽视,以及对理论教学目标的忽略都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共同突出高校教学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将是高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
教学方法的丰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在基本概念、构造要求、设计方法和相关计算步骤的讲解环节,高校教师可以灵活运用PPT模式和网络资源,以形象的动态图形和音频的形式,帮助学生通过三维立体图形等方式轻松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加深学生对于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另外,涉及到房屋构造、结构荷载传递以及结构破坏本质和破坏过程的内容时,多媒体动态图形的使用能够更加形象的描绘实际过程,配合现场参观、实验课程操作等,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会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楼梯、屋盖的构造和组成需要配合实物或者现场观摩的形式进行讲解。这种“走出去”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记忆,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都会更加轻松。
模型活动教学法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比较常见。所谓模型活动教学就是通过制作课程相关模型,提高学生理解效果和认知水平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模式能够顺应高校对于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要求。模型活动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教师首先介绍该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工程案例,通过分析建筑物的构造、相关参数的计量办法,指导学生制作建筑模型。该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制造模型的过程中理解建筑构造,不断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也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应有的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是对高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一项关键内容,以模型的方式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简述为核心,然而对于建筑结构这类实践操作型很强的技术类课程而言,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效果不佳。由于不能接触到工程实践,学生对于所学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在实践工程中的运用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显著不足。因此,加强高校建筑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对于高校而言迫在眉睫。通过带领学生进工地,为学生安排封闭期实习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了解工程项目、认识工程结构的机会,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实践教学能够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从而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转化成整体记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形成网络,从而强化吸收效果。
对于以上课程优化和改革的办法,需要一定的考核标准和举措加以约束执行。从建筑结构课程的实际来看,该门课程的公式、内容数量繁多,想要完全记忆对于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传统考核方式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学校效果和实践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考核办法也将有新的思路。例如,对于建筑结构课程的考核中,笔试和实践按比例分配。平时作业占整体成绩的20%;读图作图能力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整体的40%;结构模型制作情况占考试成绩的20%。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有效地改善“应试教育”的弊端,让学生脱离为考而学、为应试而学的错误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为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
建筑结构是一门综合类学科,是以培养实践性人才、技术性建筑人才而设立的一门课程。高校未来的相关教学中应当机密结合该门课程的开设宗旨,以更加新颖、实际的授课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活跃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只有保证知识的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够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社会实用型人才贡献出一份力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使教学内容更合理,教学模式多元化,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上手快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1]姚立娟.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