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至1956年江苏省蓖麻蚕试验繁育情况辑录

2018-02-13 22:11吴志平姜乃珍
江苏丝绸 2018年4期
关键词:收蚁蓖麻

文/吴志平 姜乃珍

上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党和政府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这一时期,江浙地区、山西、安徽、两广及辽宁等多个省区农村开展了蓖麻蚕饲养试验,因为蓖麻蚕茧丝可用于工业绢纺生产,能够部分解决农民的穿衣问题,同时,蓖麻蚕蛹作为天然的营养食物,放点油盐炸炒便可食用,能够缓解当时广大农村普遍缺乏肉食的问题。另外,利用蓖麻蚕粪沤制而成的优质肥料,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至上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穿衣问题也随之基本解决。随着各省区桑蚕饲养业的推广,桑蚕茧丝绸产业得以蓬勃发展,许多地方对蓖麻蚕的试验饲养及研究推广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各省区的蓖麻蚕饲养大多经历了多次兴衰起伏。至今,一些省区的蓖麻蚕试验繁育、科研及产业化工作,尚在持续进行中。

本文首先参阅文献资料,简要辑录了我国蓖麻蚕试验繁育及饲养历史情况。

其次,依据现存档案资料(江苏省浒关蚕种场存档,原“公私合营吴县原蚕育种场”于1956年收文资料),整理了江苏省溧阳县人民委员会林业科撰写的1955年蓖麻蚕饲养总结报告,辑录了1956年江苏省农林厅蚕业管理局倡议全省各蚕种场繁育蓖麻蚕种,供应省内各区县发展蓖麻蚕丝产业的情况资料,以及公私合营吴县原蚕育种场的相关汇报函件。

一、蓖麻植物、蓖麻蚕及其茧丝资源

1、蓖麻植物

蓖麻为大戟科植物,原产非洲,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多为小乔木或灌木植株,生长迅速。蓖麻多栽于大田、低山坡、宅基周边及路边空隙、边沟地等,我国栽植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最多。

我国现栽培蓖麻品种较多,主要分布有:有刺中粒种、无刺中粒种、红茎小粒种、白茎小粒种和蜡叶小粒种。蓖麻植物喜高温、不耐霜、而耐碱、耐酸,适应性较强。每年每公顷可采叶5000-6000公斤左右。

2、蓖麻蚕

蓖麻蚕又称印度蚕或木薯蚕,为蚕的一个品种(无滞育期多化性完全变态绢丝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ttacuscynthiariciniBoisduval,主食蓖麻叶)。蓖麻蚕为多化性,在适宜条件下无滞育期,可全年连续饲养。

蓖麻蚕属于野生蚕,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广食性蚕。在我国一年最多可发生6-7代;最适宜在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夏季生长,其抗逆性和抗病性都比家蚕强,适应性比较好、容易饲养;喜食蓖麻叶,也食木薯叶、鹤木叶、马桑、香樟叶、扁蓄、鹤木、臭椿叶、乌桕、马松叶和山乌柏叶等。幼虫初孵化时黑褐色,至2龄时变淡黄绿色,3龄后体表生白粉、呈白色,各体节上有疣状突起及斑纹。作茧呈榧子形、色白。

资源分布情况: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和海南等省区均有分布。

3、蓖麻蚕茧

蓖麻蚕茧两端尖细,形如枣核,中部膨大,腰幅两侧宽狭不相等,也有的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尾部封闭,头部有一个出蛾小孔。

蓖麻蚕茧与桑蚕茧、柞蚕茧同是当今世界绢丝工业生产的三大丝绸原料资源。蓖麻蚕茧丝品质与桑蚕丝基本相似,且弹性较好,经缫丝及整理后可得到1~4级的长纤维60.9%、短纤维35.3%,损耗仅3.8%。蓖麻蚕茧丝还具有可纺性好、吸湿性强及易染色等的独特优点;利用蓖麻蚕绢丝与棉、麻、羊毛或化纤等的混纺织物,可设计研发出创新丝绸产品。

二、我国蓖麻蚕试验繁育简况

1、历年繁育情况

我国劳动人民对于蓖麻植物的栽培和利用,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籍《唐本草》(公元639年)中就有记载。

蓖麻蚕原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森林中,故称印度蚕。在1938年前后引入中国台湾省高雄地区;1940年后引入中国东北、华东及华南等地;《江苏省蚕桑丝绸志》(蚕桑篇,附录一、大事年表)记载:1945年(民国34年),江苏苏州浒墅关大有蚕种场从台湾引种试养蓖麻蚕。

1953年,广东省引进试养蓖麻蚕;1955年,在广东湛江地区进行农村区域试验获得成功;1956年,广东省选择蓖麻种植面积较多的县或农场试行大面积推广(周锦南,广东蚕业,1963(2))。

1956年,浙江省一些企业收购了蓖麻蚕生产的各项产品,蚕茧作为绢纺、毛纺工业原料由国营公司布置收购,鸿丰丝厂、浙江麻纺厂等共同进行了生丝的缫制及丝绵的试制工作(求良儒,蚕桑通报,1956(4))。

1964年,江苏省浒关蚕种场试验繁育了蓖麻蚕,并对收蚁要求进行了理论探讨(王静江等,广东蚕业,1964(3))。

1966年2月14日至20日,为促进蓖麻蚕生产在华东各地迅速发展,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在上海召开了生产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福建、江西、浙江和江苏等省的生产和科研人员(周匡明,蚕业科学,1966(1))。

1981年11月4日至8日,中国蚕学会在广西柳州市召开了全国蓖麻蚕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主产区广西、广东、山东、安徽、湖南、河北、山西、贵州及云南等省区(吴冬秀等,蚕业科学,1982(1))。

我国生产蓖麻蚕茧鼎盛的1965年,曾经生产鲜茧4.2万多吨(折合茧皮6000吨),年产茧量居世界首位(罗恒成,广西蚕业,1990(2));我国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安徽及河北等省,蓖麻蚕生产也获得了较好发展(李政等,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0(4));蓖麻蚕茧经精炼后,可作为绢纺优良工业原料(罗坤,云南农业科技,1997(3));在我国北方地区,蓖麻蚕的饲养规模曾经也不断扩大,为绢纺丝绸产业做出了较大贡献(田秀铭等,北方蚕业,2007,28(1))。

2、我国部分省区适宜发展蓖麻蚕茧生产

蓖麻蚕作为一种重要的动物资源,或是茧丝来源资源,都有其特有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我国部分省区有一定规模的蓖麻蚕茧生产。

有建议认为,江苏一些地区可适量发展蓖麻蚕茧生产(张国兵等,辽宁丝绸,2010(4));蓖麻蚕丝是上等的纺织原料,经济价值非常高,市场需求旺盛,发展蓖麻蚕可以帮助农民快速脱贫致富,是河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想项目(段卫平等,河南农业,2015(17));研究人员根据安徽省蓖麻蚕养殖的历史、气候、地理特征和试养结果,分析了安徽省发展蓖麻蚕的可行性,提出了蓖麻蚕在安徽省的发展建议(赵萍等,现代农业科技,2016(24));近年来,印度的蓖麻蚕茧产量持续发展,研究人员采用文献检索与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了印度蓖麻蚕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成就,对中国蓖麻蚕产业发展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贾雪峰,广西农学报,2017(3))。

三、1955年江苏省试验饲养蓖麻蚕总结报告

1955年,江苏省在溧阳、靖江、淮阴、沛县等县,进行了蓖麻蚕的试养工作,获得了部分经验,并于1956年3月由江苏省农林厅发文,倡议全省其它区县开展蓖麻蚕的试养及调查试验工作。同时,通知附上了由溧阳县人民委员会林业科撰写的饲养总结报告(档案资料:公私合营吴县原蚕育种场,1956年3月15日收文,字第90号。吴佩秋于六月十五日批阅“胡技师:原种、普通部传阅”)。

该总结报告详细记载了蓖麻蚕试养的全过程,从催青、孵化、收蚁,到各龄期的饲育要求、采叶要求及储叶细则,从上簇、采茧、蛹期保护、蓖麻叶粉的制作与添食方式、代食品,到交尾要求和制种产卵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实验描述。该报告内容翔实,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通知和总结报告全文辑录如下:

江苏省农林厅(通知) 农蚕(56)字第五六八号

事由:转发溧阳县蓖麻蚕试养经过报告

主送机关:各蚕桑县、市人民委员会、各国营及合营蚕种场、江苏省蚕种公司。抄送机关:各蚕桑专署、中农部经济作物总局、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

附件:如文

去年,本省溧阳、靖江、淮阴、沛县等县,均曾进行了蓖麻蚕的试养,溧阳县并作了某些试验和调查,在收蚁、饲养、代食品的选用等,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现将该项饲养经过报告转发,以供参考。同时,并希各地能多方面的进行必要的调查试验研究工作,并随时将材料函报以利工作。

江苏省农业厅(印) 一九五六年三月六日

蓖麻蚕试养经过报告

(一)前言

溧阳是一个丘陵地区,荒山空地较多,群众有丰富的饲养家蚕的经验,过去也曾种过大量蓖麻,对发展蓖麻蚕,具有良好的条件,五五年八月中旬本科同志自省蚕种公司取得三眠蚕十条,带回饲养,至廿六日全部上簇,第二代选育4OO头,试养经过情况良好,县委甚为重视,计划五六年大量推广,准备向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商议部分品系原种,自行保育越冬繁殖,为了进一步摸索饲养技术经验,以打下越冬工作及五六年农村推广干部的技术基础,第三代在十一月廿五日开始收蚁,继续饲养4280头,其中一部分进行了各种代用饲料的比较实验,并分别试用蓖麻叶粉添食,至一月中旬制种结束,后奉省农林厅指示,全部运往扬州饲养,方告结束。

在溧阳经过了三代的饲育,技术处理,基本上参照科学院实生所“怎样饲养蓖麻蚕”一书及农业学报五卷一期所载文献进行的。虽然摸索了一些情况,但由于我们缺乏经验,且只是利用办公室隔成的小房间饲养的,设备简单,参加的只三人,并兼做其他工作,由于人力、物力和技术经验的限制,在操作处理上存在很多缺点,兹就第三代饲养经过报告如下:

(二)催青收蚁

一、催青

1、保温保湿:将消毒蚕卵依产卵日期分别用硬纸做的小盒盛放,置于家蚕种催青用散卵框上,盒上用棉纸覆盖,以防止尘灰沾染,影响孵化。温度经常保持25℃为中心,干湿差在前卵期为2-3℃,后卵期是1-2℃。自产卵经过十天孵化(在第八天早上,卵色由淡黄转为灰青色)。

2、出蚁:蚁蚕出壳,大部为顺出,但亦有少数逆出的。蚁蚕虽先用口器咬破卵壳,但却以尾部先行钻出,恐与我们每天取盒观察卵色,多受震动有关,但蚕儿食叶发育均未见有何差异。另外,在母蛾末日所产卵中有少数较常卵为小的油渍状黄色透明卵,不变色亦不孵化,孵化时间自早晨六时开始,九时最盛,但至下午一时尚有陆续孵出的,蚁蚕出壳后,稍行爬动,伏在垫纸上静止不动,约经半小时左右,方开始行动觅食。

二、收蚁

起初用叶收法,分别在下午二时、三时、四时进行,结果二时收蚁的,仍有再出,四时收蚁的出得较齐,但早出的四处乱爬,三时收的较适中,但将叶子敷上后,一部分迅速食叶,另一部分仍潜伏不动,必须分成两批收蚁饲育,在手续上增多麻烦,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作了一些简单的调查,初步印象:

1、制种时必须严格地实行同天产卵同批收,两天之间以中午为划分的界限。例如:一号出的蛾子在下午四时交配,二日上午十一时拆对,自此至三日中午为止的时间内所产卵收入同一批,三日下午至四日中午的卵,另外收一批,因为产卵大部分在晚上,这样就可以基本上达到同天产卵同批收蚁,而使孵化能更齐一。

2、收蚁宜用纸引法,即在卵上覆纸以引收蚁蚕,使开叶时间统一,可减少分批麻烦。

3、为控制蚁蚕不使逸散,用红、绿、淡绿、黑、赭、黄、白等各种颜色的薄纸做成垫卵纸,四周加上一道不同颜色的边,收蚁前在蚕卵上覆以不同颜色的盖纸,另以淡绿纸及红纸,剪成铜元大圆形,分散覆在蚕卵上,部分盖纸(引蚁用)隔夜用切碎蓖麻叶夹压,另一部分盖纸上面用条叶诱引,实验结果:

(1)蚁蚕似有喜淡绿色的倾向。卵上覆以淡绿色,蚁蚕大批群集纸上,达90%以上。

(2)蚁蚕不喜红、赭、黑、黄等颜色,深绿色亦不喜爱,在以这些色纸作边框时,蚁蚕极少逸出此范围,用作盖纸时,即使上面撒以条叶,亦仍有很多蚁蚕未被吸引。

(3)较好结果是:以白色纸垫卵,将卵摊平,折整成长方形或方形,四周距一寸左右,加上一道一寸半左右的赭(或红、黑)色的纸作边,在收蚁当天早晨盖上淡绿色薄纸,收蚁前半小时,在盖纸上撒切碎条叶,蚁蚕很快爬至盖纸下面,揭起,扫除条叶,反转后即可正式给叶饲育。

三、收蚁用叶:蚁蚕食叶自叶缘开始,此与家蚕啃食叶底平面的情况不同,有背光性,在食叶后,常喜群集叶底,同时蓖麻叶叶面很薄,容易干萎蜷缩,给叶不能像家蚕一样切成一分或二分方小叶,为减少因刀切加上压力而致叶质受损,所以只宜用手撕成约三、四分方的小片,叶面向上,叶脉向下(叶呈干萎时向底面蜷缩,叶底向下便于蚁蚕食叶及丛集休息)。三龄以后可给与全叶。

(三)饲育

一、稚蚕用叶:收蚁及稚蚕用嫩叶问题,我们起初怀疑是否会因营养不足而诱发蚕病,经用不同成熟程度的叶子喂蚕,结果以嫩叶给与的食叶迅速,发育快,并无任何蚕病发生。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性、开放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研、分析、讨论、辩论、探究和归纳总结等,对所学习过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并将它灵活地应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上,而且促进教师不断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生产实践能力,将教学、理论学习、实践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补充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和短板,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以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性纺织技术专门人才[1-2]。

二、水叶饲育:蓖麻蚕喜食新鲜饲料,对稍呈干萎的叶子,食欲即大为减退,水叶对蓖麻蚕亦甚适宜。我们一般在每回给叶前二小时左右,将本回用叶浸在清水中,给叶时轻轻抖去过多的水即可给与。饲育第一代时天热,叶子易干,一直浸在水里,半天左右就发酵生腻,每二、三小时换一次清水就好了,浸水时间不能太长。早晨采叶白天吃,傍晚采叶夜里吃。第三代遇严寒水冻仅在给叶前浸水。

三、给叶回数:稚蚕期给叶六到七回,壮蚕期给叶五到六回,两回给叶间,视察各匾,将压在蚕身下面的叶子翻起,以便蚕儿取食,如嫌干,可湿水再给。

四、给叶量:每回给叶量随龄期及发育而有不同,一、二龄给叶约一层到时一层半,三、四龄一层半至二层,五龄二层至三层半,起蚕稍少,盛蚕较多,尤以五龄二天后食叶量大大增加,必须注意饱食。

五、稚蚕防干纸育:

1、目的与作用:稚蚕盛食期夜间给叶薄了蚕儿易食叶不足,给厚了有部分干萎,蚕儿便不喜食,我们人力少,又不能增加给叶回数,为了减少夜间操作时间,同时又照顾蚕儿饱食,我们除了室内保湿在2℃差中,并试用了防干纸育,与普通育比较,因保持湿度较大,叶子常保持新鲜状态,蚕儿食叶较足,发育较快。例如:第十二区防干纸育一龄食叶经过较第一区普通育短六小时。

2、防干纸的制造:用市上纯净无味的洋烛(因无石蜡)融成蜡液,另以铅皮置于火缸上烘热以白打字纸铺在铅皮上,即用纱布蘸融蜡,边烘边涂在纸上,涂过正面,再涂反面,即成防干纸。

3、防干纸的使用:稚蚕期全部养在长13公分,宽10公分,高3公分的硬纸盘中,一、二龄用的防干纸须对折起来,用钉书钉订起,只留一边,使用成套袋,给叶后将纸盘(连蚕)装入,再将袋口向下,折转压入盘下,三龄时口不折,或只用大张防干纸,上覆下垫。四、五龄时只用作垫纸。稚蚕期主要在夜间使用,即在晚上十时给叶后(给叶较多)装袋,至二时,只打开纸袋,取出纸盘,将袋中空气更换一次,随即重新装入,除少数必须添叶外,一般不必给叶,只须稍为翻动。

七、除沙:我们在一龄中差不多每天除一回沙,虽然较为仔细,但检查结果,遗失蚕很多,有一次200头蚕,就遗失了七头,因稚蚕欢喜在叶底休息,叶子萎缩,很易疏忽,因此除沙回数不宜过多,一龄一回除沙,三龄二回,壮蚕期一天一回即可,准备除沙的这回给叶前,撒些切草等隔沙材料,后再加网,除沙时就较利爽。

八、眠起处理:蓖麻蚕的眠起处理和家蚕有很大不同。盛食至就眠很快,给叶量要适时减少,同时它又会饿眠和假眠,看上去好像可以眠了,实际上还要吃叶,因此决不能过早停叶,眠时胸部并不抬起,吐丝亦很少,只伏在残叶上不动,新头部三角形渐露,经十七、八小时就脱皮而起,起蚕稍为休息,即四处爬动觅食,能爬至邻近匾中,或者取食眠前宿叶,同批收蚁的稚蚕期眠起很齐,壮蚕期可能有不齐现象,我们感到如果发育不齐时,不如在眠前进行提青,分批就眠,处理较易。二、三龄起蚕头部经一小时左右即由水白色变黑色,而四、五龄起蚕头部水白变淡灰后直至上簇,几乎一直是淡灰褐色,因此饷食不能看头色变化为标准,起蚕索食就可以给叶。但为便于处理,掌握起蚕达九成左右即可饷食。

九、采叶:

1、叶源规划:我们饲养的第三代蚕,自十一月廿五至十二月十六日,全龄经过廿一日二小时,一直吃的城区野生蓖麻叶,曾遭到五次重霜,营养价值大为降减,叶缘焦枯,叶中亦大部呈软熟状态,但有少数生长在建筑物南方及向阳坡地的,因温度较高,仍有整株未受霜害。由于事先我们对城区叶源进行了调查,柔嫩新叶及空旷地,向北地,易受寒害的叶子先采,保证了全期饲用蓖麻,未生缺叶恐慌。

2、采叶方法:采叶时叶上剪留五公分左右的叶柄,比不连柄的较耐储藏(叶柄不能过长,以免营养大量流向叶柄损失)饲育时能稍搁空,蚕儿食叶,似稍便利。

3、洗叶:叶面往往积很多尘灰,晴旱天气,一般须经水洗后方能饲蚕,但如须储藏的,在叶子采回后,先行抖散,经一小时的阴凉,再行储藏,至饲用前一二小时,洗净,浸入清水。

十、储叶:蓖麻叶极易发散,必须注意储藏。稚蚕期我们用小缸储叶,缸底盛少许清水,水上再放用细竹搭成的井形空架,然后再储放叶子,中间稍凹,缸口用湿布覆盖,壮蚕期我们用油茶种子的竹囊子,内垫少数稻草湿水,再放叶,上盖少数湿草,另外,在阴暗室内,地上先铺二寸厚稻草,洒水,放叶作成畦状,上面再盖湿布或喷水稻草,储叶时间较长。第三代蚕,壮蚕期已是十二月上旬,储叶最长的经十二天,仍似新采叶。

十一、蚕病:饲用蓖麻的三代均无蚕病,但第二代饲用青菜的43头蚕,二龄饷食后即发生软化病,体软、皮肤皱缩,似透明,粪粒似念珠,有丝相连,即用2%福尔马林液添食,病势稍减,但延至二、三、四眠后,软化而死的达39头,即90%以上。第三代饲育前,蚕室、蚕具进行了彻底的漂白粉液消毒。稚蚕期淘汰小黄蚕,软化病已绝迹,但饲用塔菜的,在四龄二日发生脱肛病蚕二条,拾除后即未见,全期仅发现一个死笼茧,系伤蛹,其余很少蚕病。

(四)上簇

上簇是一件较为麻烦的工作,它和家蚕有很大不同。

一、熟蚕:五龄盛食后,食叶锐减,终至停食,稍行动,排完粪粒(不拉稀粪仍粒状仅稍软)体呈透明,静止不动,片刻后,胸部收缩,头部向上抬起,往后仰倒,似甚用力,终至排出似稀蛋白样的透明粘液,亦有稍带黄色的,匾内粘湿,必须经常撒切草隔离及除沙,排完粘液后,体躯大大缩小,皮似厚老,放耳边抓体上肉刺有鼓声,略带数分钟,即拼力往四周再向上爬,找营茧地方。

二、上簇前处理:熟蚕有强烈的爬动习性,即使将其放在各种簇上,仍要往上乱爬,直至墙顶壁角,很难控制,我们试用了好些办法,用覆簇网亦无大效,最后得出一点印象是:是好在排完粪及粘液后,即提出放在空匾(四周不能有靠傍东西,以免爬走),让它爬动一二小时,然后放上山簇,似能较快营茧。

三、山簇:我们用黄豆叶、葵花叶、玉米叶、高粱叶、一寸左右宽的纸条、稻草制成的草龙和伞形簇、纸袋内塞纸条及用木条钉成的漏空木箱(糊纸穿孔,内放折成峰谷状的报纸,再放纸条)……做成山簇,结果:黄豆叶、葵花叶干枯后粉碎,茧色污染,不能采用。其余均可采用。但玉米叶、高粱叶及稻草必须充分干燥,纸袋、木箱制作麻烦,不适实用,纸条取材较难,草龙的制造与取材较易,可以进一步研究采用,一般地说:草龙簇枝只要五寸左右长度已够,比家蚕草龙更要称疏,草龙放在匾内,下铺一层乱草,上簇后上面再敷一层乱草,四周不能有靠傍东西,待茧壳形成后,因大部分在上面,可把簇翻过来,再上一批蚕(蚕粪已排完,故无污茧)。

猜你喜欢
收蚁蓖麻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春柞蚕收蚁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春柞蚕收蚁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母校那棵蓖麻树
星空 (外一首)
河南一化二放秋柞蚕收蚁日期探讨
巧嘴绕口令
蓖麻蒴果剥壳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有限元仿真
蓖麻
蓖麻防害虫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