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攀 马 乐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建筑设计是以一种结构形式对空间进行构筑,为室内设计提供载体。它是室内设计的必要前提。而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一种扩展与深入,其目的在于运用各种物质技术与艺术手段将室内的物理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使建筑的室内环境更符合居住者的各方面需求。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外部设计、建筑内部设计和公共设施设计三个部分。建设项目前需要对位置测量,根据设计实际情况的数据来进行设计,这些数据应该包括地理条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然后根据整个设计方案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建筑设计总体布局完成后:①要做的就是建筑内部设计,包括楼层高度、楼层数、门窗位置、安全通道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建筑物周围的景观设计。②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需要,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尽量选择污染小、寿命长的材料。③公共设施的设计,包括安全设备、加热和冷却设备、电路设备,所有这些都应与总体设计相结合。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的性质、环境和相应的标准,运用材料技术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出合理、舒适、美观的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室内环境。其细分后包括空间设计、界面设计、环境设计、陈设布局。在设计之前,首先要掌握建筑的尺寸和结构,使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所谓界面指的是天花板、地板、墙面等,界面设计主要考虑用户的个人喜好,同时也要注意整体的一致性。环境中应考虑光、噪声、风向等。室内陈设设计是室内设计的核心内容。挑选家具的过程非常重要。我们应该考虑与室内整体设计的一致性和摆放的合理性。
如果从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想脱离,而设计专业人士将业主要求作为重点或刻意追求自己的想法.没有和建筑设计及创建人进行交流,任意改造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甚至破坏轴承系统,不仅会浪费大量资源,而且危及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因此,通过实施的一体化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了解室内的各种使用功能和功能空间,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功能要求的部分,从根本上避免因相互分离造成的返工,从而提高效率,保护结构和节约资源的目的。
目前,各个领域的分工已经十分明确,建筑和室内设计产业正朝着明细化和专业化方向稳步发展。如果从室内设计到建筑设计,二者不合作,每个行为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和设计相关的所有内容都会失去完整性,无法达到基本功能要求。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实施后,建筑理念、室内空间和外部环境将以统一的理念为出发点,真正实现各角度、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在考虑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各方可以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给予建筑室内一体化的整体设计理念,根据全局角度明确建筑使用功能,确定主要的建筑风格,在此前提下保持和室内设计专业的密切沟通,使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风格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3.1.1 室内设计师参与建筑设计
精装修房的一切从设计细节入手,要想将设计进行到底,应使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和协调,这里称为“同步”的意思是对建筑和室内设计要在同一时期,“协调”是指室内和建筑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序号协调,也就是说,室内设计师应该在建筑设计的初期就参与其中。住宅建筑中室内设计师参与建筑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要反复的推敲、反馈设计方案,统筹安排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各种因素,包括水电暖通各种设计协调与合作,实现一体化设计,减少或避免由于设计不协调等因素造成的缺陷,使住宅室内空间更加人性化。虽然住宅建设由于自身的特点和诸多社会、经济、技术和人为因素的限制,无法达到完美的程度。但是,室内设计师参与了建筑设计的早期阶段,会减少许多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缺陷。
3.1.2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风格的协调
从专业的角度,强调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风格相互协调的概念设计,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视觉的延伸,心理整合,文化统一,使室内空间环境延续和传达的风格、精神和文化内涵与整个建筑是统一的。
精装修是现在工业化的产物。因此,即使是具有强烈个性需求的设计行业也留下了流水线加工的痕迹,这也促进了人们对独特个性和鲜明个性的迫切需求。在住宅小区室内设计中,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住宅小区的设计风格,增加室内设计方案,满足业主的不同爱好。虽然设计方案很多,但不能每个用户单独做一个设计,必然会出现部分雷同的问题。如何突出住宅设计中的个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个性的展示,只有交给业主才能更好的反映业主自己的设计思路。住宅装饰个性设计必须在精品装饰设计平台上进行。
综上所述,进行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之间关系的探讨对于促进两者之间的平衡,让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更加协调统一化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上文分析发现,两种设计之间具有相同点以不同点,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时要重点把握两者之间的实际情况,促进建筑物的统一性、协调性的发展。
[1]徐青青.基于绿色评价体系下的室内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4.
[2]程鑫.国内关于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关系的现状及其研究综述[J].建筑设计管理,2015(08):53~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