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晔
(浙江省文成县周壤镇人民政府,浙江 文成 325311)
黑痢与血痢均是指猪痢疾,流行期长以及病情严重是该病的主要特点。猪痢疾会导致病猪出现粘膜出血性下痢与腹泻,传染性极强,一旦出现患猪则难以控制病情,死亡率较高。并且,治愈后还会影响猪的正常发育,因此对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治极其重要。
猪痢疾只感染猪,不同品种与年龄的猪均会感染,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7~12周龄的幼猪。带菌猪以及病猪为主要传染源,带菌率最高的为痊愈后的猪,可带菌70d以上。猪的粪便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方式,其会污染饲料、环境以及饮水等。狗、苍蝇以及老鼠则为猪痢疾的主要传播媒介。流行期长以及传播速度慢是猪痢疾的主要特点,若猪群被感染,要想彻底清除较为困难,尽管用药能够缓解病情,但停药后容易复发。
2.1 最急性型与急性型 猪痢疾的潜伏期通常为3~15d,自然感染时间则为10~14d。最急性型与急性型通常发生于猪痢疾初期,感染猪症状不明显、食欲不振、突然死亡以及精神不振。发病后,猪的粪便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状,并含有血块、粘液等。其次,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猪痢疾还会引起猪的高烧,当病情恶化至一定程度后猪的粪便会掺杂渗出物碎片以及未完全消化的饲料,粪便变为褐色或绿色糊状恶臭稀状,病猪会逐渐消瘦,最后因衰竭而死。
2.2 亚急性型或慢性型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通常出现在流行中后期,且病情较缓的仔猪身上,粪便颜色灰白呈黏液稀状样、精神与食欲不振以及被毛杂乱,粪便中掺杂有坏死组织碎片以及黏液。病程长是亚急性型与慢性型的主要特点,一般为10~15d,发病仔猪会逐渐消瘦,影响正常发育,病猪病情可能会出现自然逆转,但这种情况几率极低,或短期内复发或出现死亡,幸存仔猪多发展为僵猪。
3.1 病原学检查 需在第一时间对病猪的粪便以及大肠粘膜,并将其制作成涂片,通过自然风干的方法,利用火焰来固定。染色后镜检可见,标本当中含有3~5条形态弯曲的螺旋体。
3.2 血清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猪的血清,结果为阳性,再根据病理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等因素来辨别猪是否感染猪痢疾。
确保猪在营养方面的需求是预防猪痢疾的前提,因此对所养生猪的营养予以合理的控制,确保营养均衡,同时在喂养的过程中需保证原料质量,根据比例来配合植物性蛋白。在猪仔出生7d内需重视对其的营养供给,确保充足。其次,在对猪予以实际养殖的过程中,还需确保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维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定期进行消毒与灭鼠,注意养殖场所的保湿与通风。另外,还需注射预防疫苗。在对病猪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在其肌肉处注射5%的痢菌净,按5mg/kg的注射量,2次/d,连续7d。
猪痢疾除对猪正常发育造成影响外,还对养猪产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对猪痢疾予以诊断与防治,可以确保养猪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所以,在对猪予以养殖时,需重视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将预防与治疗结合在一起,进而从源头上防止猪痢疾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