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庆,魏莉霞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半夏(Pinellia ternata Brie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使用频率高[1]。传统以挖掘野生块茎作为原料,近年来因采挖频繁,野生资源日趋枯竭[2]。而国内外市场对半夏的需求却有增无减,价格也逐年攀升[3-5]。人工种植半夏成为满足半夏市场需求的必由之路[4]。半夏对土、肥、水、温度、光照等条件有较严格的要求。在人工种植过程中,栽培技术的掌握和合理运用显得尤为关键。我们针对西和县半夏生产中存在的栽培技术不够规范、产量不稳等问题,在西和县洛峪镇、稍峪镇和榆中园艺场开展半夏种植的相关试验,总结出了半夏高产栽培技术。
半夏不宜连作,否则易发病、减产。以近10年来未种植过半夏、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为宜,偏碱性的土壤不宜种植半夏。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底肥施优质农家肥45 000~75 000 kg/hm2,秋季深翻晒垡。用10%草甘磷水剂7.5~15.0 kg/hm2兑水300~450 kg,对杂草茎叶定向喷雾。最好在封冻前浇透水1次,春季播前耙耱,以保持墒情。
块茎质地紧实、芽头健壮、种茎切开含有乳白粘液的为良种,带有病斑、质地松软、芽尖损伤的为劣种,受过冻害的种茎种后也会生长不良。选桃叶形半夏做种,产量较高。不结株芽或株芽产生较少的半夏不可做种。
春季适时早播。西和县、天水市周边地区一般在“惊蛰”后,即3月上、中旬开始播种,榆中县在3月下旬开始播种。
根据株芽在叶柄上着生的垂直高度为种茎直径的2.6倍左右的特性,为了使一代株芽在地下形成,减少培土1次,使其尽早形成新植株,一般种茎种植深度要稍大于种茎直径的2.6倍左右,大种茎稍微播深一些,小种茎播浅一些,但最深不超过10 cm,最浅不少于5 cm。种茎直径为1.2 cm以上的大粒种,播深8~10 cm;种茎直径为1.0 cm左右的中粒种,播深6~7 cm较适宜。播种时,种茎撒匀后撒1层土杂肥拌生物钾肥,再覆盖土壤,有明显增产效果。
春季播种后地面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1 500~2 250 kg/hm2封闭型除草剂或采取覆盖措施,灭草效果显著。播种后盖麦草不仅保持土壤水分,还可提高地温,使半夏提前进入生长期,提高产量,同时可以避免半夏后期生长过程中下雨或者浇水后土壤板结的问题。
如果因为天气等原因错过了最佳播种时间,播期延迟,可以采用地膜覆盖,以达到提早出苗、出苗整齐、苗子长势强的目的。对春季干旱时保证出苗、提早出苗有较好的作用。出苗达70%~80%时揭去地膜,然后覆盖长5 cm左右的秸秆。
半夏生长喜欢荫蔽环境,强光照会导致倒苗。半夏常在6月底7月初出现倒苗,块茎膨大及新的株芽形成受阻,影响最终产量。果树行套种半夏不仅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为半夏遮荫创造了良好条件。也可在7月份烈日直射时间较长时采用遮阳网遮盖,或者全生育期秸秆覆盖,既可以降低地温4~5℃,又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半夏喜湿润怕干旱,又忌涝害。干旱时易出现倒苗,长期浸泡在水中又会造成种茎腐烂,所以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使地面5~8 cm保持湿润,同时起到降温的作用。夏、秋季汛期,发现地中积水时要及时排水、抢收,以免减产或绝产。
半夏喜肥,生长中期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也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当追施尿素、磷酸二铵。半夏株高只有20 cm左右,杂草生长会抑制半夏生长,应尽量保持田间无杂草,严防草荒。
病害应以预防为主,种茎应选择没有病害感染的,将种茎在太阳下进行晾晒以杀灭表皮病菌,播种前也可以拌种消毒,高温多湿季节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6月中旬开始叶面喷波尔多液(CuSO4、生石灰、水质量比1∶1∶120)防病,每隔10 d喷1次,连喷3次,可以预防大多数叶部病害的发生。使用波尔多液时应避开高温、高湿天气,一般在15:00时后喷药较为安全。如遇到发病严重造成多数块茎开始腐烂时,要及时抢收。
多在高温多湿季节、种茎已经受到病原感染或者前茬耕地有病害发生过的情况下易发生,主要危害地下块茎,造成腐烂,地上部枯黄、倒苗死亡,同时感染周围的植株快速感病造成大面积发病。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无病种茎,没有发生过病害的耕地。二是雨季及大雨后及时疏沟排水。三是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在穴处用5%石灰乳淋穴,防止蔓延。
发病后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使叶片变为花叶症状,叶片变形、皱缩、扭曲;植株变矮、畸形。防治方法一是提前消灭传播病原的蚜虫;二是选用无病种茎;三是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深埋,病穴用5%石灰乳浇灌,以防蔓延;四是应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无病毒种茎。
病斑为点状或片状褐色或暗褐色椭圆斑、角斑,病斑中心易破碎脱落穿孔,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焦枯而死。防治方法:①6月初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15 d后喷1∶1∶120波尔多液,间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②拔除病株销毁。③用炭息和苯醚甲环唑混合喷雾防治效果很好。
在高温雨季、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最易发生,特别是在通风透光较差时更易发生。发病时叶片好像开水烫过一样,呈半透明下垂,相互黏在一起。发病急、传染快,一经发现很快蔓延。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选择半夏种植地时应选择前茬没有发生过猝倒病的地块,种植地选好后要及时秋耕晒垡,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雨季和高温季节应注意田间排水。高温雨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 7 d喷1次,连喷3次,注意喷药均匀细致,不重喷、不漏喷。也可用66.5%普力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良好。
蚜虫是同翅目蚜科昆虫,为害半夏叶片,使叶片变黄,植株生长受阻。发生期用40%乐果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8月底9月初,当叶子变黄绿色时即可采收,此时采收易去皮清洗,半夏粉性足,产量高,质量优。若采收过晚,或在气温低于8℃以下时采挖,则费工,又难去皮,产量低,质量差。收后可人工去皮或机器清洗脱皮后晾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