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敏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浙江省临海市是农村合作经济最早的探路者。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来自临海市。不仅如此,随着农业经营规模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不断完善,临海市逐步从低水平“小合作”走向高层“大联盟”,建立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
2005年,浙江省率先颁布了第一部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使得许多农民通过持有该合作社股份,首次直接连接到大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还扩大了公司与农民之间的联系空间。2006年1月在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201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5〕17号),决定将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与深化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改革相结合,统一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人们简称其为“农合联”。“农合联”正式亮相,成为“三位一体”的“体”。农合联的价值在于满足现代农业管理实体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如技术创新、信贷供给、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农业产业链的运作,分享产业扩张和整合的红利。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将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与构建农合联组织融合起来,让供销合作社在崇尚合作的农合联这个大平台上,发展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型合作关系,使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供销合作社的主要职责是依靠自己组建农合联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承担农合联理事会的日常运作工作。大家可以将其理解为政府为了开展为农服务工作而向供销合作社购买的公共产品。同时,有利于供销合作社在农合联这一合作经济平台上,参与为农服务、发展合作经济,在“离农化”轨道上调转头来,重新回到农民的怀抱。
根据调研发现,临海市农合联成立后,加强了内外资源的整合,通过创新合作方式,形成了具有生产、供销、信用等多种服务功能的为农服务体系,使其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时,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增加了农产品市场份额,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是建立一个将农民合作社与区域农业合作社结合起来的服务体系,对产业特点不明显的镇农合联按区域优势进行重组整合,鼓励支持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一个联合机构。二是创新镇农合联运行机制。探索改变原有镇农合联依托镇街农村公共服务中心运作的模式,将镇农合联的功能转移到联合社、龙头合作社等自身实力较强的平台上,充分发挥其业务能力,建立利益共同体。三是实施组织标准化运作。浙江省率先作出“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决策部署和35项配套文件,组织结构涉及32个子系统,进一步完善“三会”加强农业合作执行委员会建设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3.2.1 做实生产合作。重点建设“智慧农资”,设立9家农资综合服务中心和新型庄稼医院,开展技术辅导、测土配方等“技贸合一”的农资服务;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网络,累计完成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154.7 t;通过农民信箱等媒介,为农合联会员发布“每日一助”481万条,庄稼医院接待问诊农民1 300余人次,年服务农民3万余人。延伸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健全“公司+合作社+基地+网络配送”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组织开展集农产品展销、年货联销在内的有特色、有影响、有品牌的为农服务活动,使之成为农合联服务的“新名片”。
3.2.2 做活信用合作。全面开展农合联会员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与会员星级评定挂钩的农商行授信、利率优惠等机制;积极发展合作金融,探索股权抵押、“四证抵押”贷款方式,解决抵押担保难题。
浙江省率先提出打造七大类型的基层示范平台,建成了13个特色明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示范平台。其中,市农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同时继续做大做强合作社,打造百家规范示范的“领军型”合作社,培育千名农合联领军人才、万名合作经济专业人才。另外,涌泉镇农合联通过整合线上资源,抱团与物流企业合作,洽谈建立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开设物流专线,使快递费下浮25%,促使其他物流也降低费用,年节省支出200万元。
本次走访调查的选定对象主要分为四类,即临海市农业合作社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农村地区乡镇的主要领导、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农合联辐射范围内的农民(成员和非成员)。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197份有效问卷。在有效问卷中,有92个会员,34个非会员。
在教育程度方面,28%的成员是初中学历,55%的成员是高中学历,11%的成员是本科学历,6%的成员是研究生学历;51%的非成员是初中学历,41%的非成员是高中学历,8%的非成员是本科学历,没有学士学位。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者对农合联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更愿意参加农合联。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提高农民对农民社团的认识,从而提高农民的组织水平。
在家庭年收入方面,加入农合联的农民的年收入远远高于未加入的农民。就2015—2017年的收入趋势而言,53%的成员表示加入农合联后家庭的年收入有所增加,甚至有14%的成员表示收入大幅增加;49%的非成员基本保持了增加收入的态势。这种比较进一步表明农合联确实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了影响。
在提供服务的频率方面,60%的受访者认为农合联经常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18%的受访者认为偶尔会,14%的受访者认为不经常,8%的受访者认为农合联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在会员满意度方面,65%的会员非常满意,25%的会员基本满意农合联提供的服务,6%的会员说不清,4%不太满意。一般成员仍享有比非成员更好的服务。
在销售方面,80%的受访者认为农合联帮助寻找销售。但在避免农民降价方面,只有25%的农民表示农合联发挥了作用。因此,农合联不应只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而应在帮助农民抵御生产风险、提供事前规划指导、避免农民之间恶性竞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成员和农民的沟通方面,80%的成员经常向农民提供反馈,17%的成员从未向农民提供反馈,3%的成员基本上没有向农合联提供反馈,反映出农合联需要创新与成员的联动机制。
邵家渡镇是临海市葡萄的主要产区,该镇农合联的农技专家在葡萄下架后,会来到葡萄种植园给予农户修剪枝条、揭盖薄膜等技术指导,进入最后销售期,农合联给当地农户专门平整了一块销售场地,建立摊位、建好雨篷,方便了周边农户。此外,当地农合联引导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内销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以合作共赢的理念,开放招商,加强与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动产销对接城市菜篮子,办好临海市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等农产品展销会,展示当地现代农业取得的成就和最新发展水平,扩大农业交流合作范围,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空间。
临海涌泉镇结合橘农及专业合作社需要,成立植保医院、农村资金互助社、网络销售及天猫电商平台、运输物流平台等,从农产品种植、销售等上下产业链全流程能提供农资供应、检验检测、技术培训、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产品销售和运输物流等多样化、“妈妈式”服务,助推农户增收致富。例如,“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一对一”结对帮扶种植户,免费在种植、信息、管理等方面提供传帮带服务,农村资金互助社向农合联社员提供授信贷款、低息扶持资金等,健全的服务体系为农户增收致富提供了保证。
临海市有3 08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每个合作社的平均成员不到40人,资产不到100万元。其中许多是为政策补贴而建造的“空壳子”[1],合作社的内部产权不规范、产权关系不明确。如果农民合作社不成规模,那么会影响农合联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快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实体的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
作为一个重构机构,农合联的各种运作机制仍处于探索期,仍需要多方探讨。在调查期间,发现一些试点地区的工作人员对转移到农合联存有疑虑,认为这可能导致原农业职能部门的职能“空白”,无法履行相应的政府职能。只有健全农合联的各种服务功能,才能使农合联真正成为代表农民利益和农民服务的新型社会服务组织。同时,要处理好人员身份的过渡问题。按照执行委员会的职能履行职能,以确保人员的素质,“三位一体”改革的人员优先从其他与农业有关的部门转移,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保留其原有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才能让机制更有活力,同时兼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