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乌鲁木齐830049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人大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从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六个方面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基础在村、村级发展关键在业、产业发展首要在人,引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新疆要实现乡村振兴,同样需要抓住人才振兴这个“牛鼻子”。
近年来,新疆各行政村和社区已做到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阵地得到极大加强。2018年初,自治区党委决定向南疆22个深度贫困县、1 289个深度贫困村选派由县处级干部和县处级后备干部担任的第一书记,为实现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基础的基层人才队伍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笔者通过驻村工作1年和参与“访惠聚”工作三年的经历,深切体会到当下制约新疆贫困村脱贫、乡村振兴、农业科学发展的瓶颈,并不在于缺点子、缺项目、缺资金,而在于缺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群众普遍反映“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村支两委人员少、年龄大、视野窄、整体素质低、后备干部缺乏,农村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科技人员少、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等短板直接制约着新疆农村科学发展和乡村振兴。
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农村的印象是脏乱差,对农民的印象是傻笨黑,对农业的印象是苦累穷。城里的孩子不敢到农村创业,农村的父母不愿孩子回农村就业。要培养造就引进乡村人才,就必须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展示新农村、宣传新农民、发展大农业。逐渐转变社会对乡村的旧印象,树立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当农民体面、有发展的新观念,让广大有志于乡村发展的人进的来、留得住,不会因为社会压力或家庭压力被迫离开。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乡村两级,乡镇领导班子是一线“指挥员”。他们官不大责任不小,管好用好这支队伍,就牵住了乡村振兴的 “牛鼻子”。当前,新疆行政村和社区一级党组织实现了由机关干部担任党工委书记和第一书记全覆盖,这为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但从乡村的长远发展和真正振兴来看,还必须依靠和培养当地“土干部”,选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担任乡镇主要领导,带领基层把各项政策对接落地,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
没有大量掌握先进农业技术、扎根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就没有农业产业的振兴,乡村振兴也就是一句空话。要培养乡村干部成为一线的“技术员”,要把好的农业技术人员用到重要岗位,让农业技术人员有奔头、有发展。既要立足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又要跳出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针对当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紧缺、年龄老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力度,壮实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经济能人是示范带动产业兴旺、农民致富的领路人,要发挥他们头脑活泛、人脉广泛的优势,通过他们外引内联、牵线搭桥,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推广“能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立能人与农户间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领农民闯市场、办实业、兴家业;要推行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个培养”机制,为农村经济能人提供展示才能、发挥作用的舞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性因子。
农村“四老”讲政治、重公道、有威望。在促进乡风文明中,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政治优势,向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借力,既尊重传统礼俗又推动移风易俗。在加强乡村治理中,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威信优势,在弘扬法治、维护伦理、调解纠纷、凝聚乡邻、监督工程设施建设、协调村落公共事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重塑乡村社会规范;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经历优势,加强村落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把乡村文化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精神财富、物质财富。
振兴乡村,农民是主体力量,没有农民的参与再好的战略也实施不了,他们是一线的参与者。农民群众最重实际,要构建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利益引导机制,调动农民群众由被动接受转向自觉认同、主动参与、共建共享,强化“乡村振兴我的责任”。 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让农民群体脑子“富”起来、思想“活”起来、志气“强”起来,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要实施好南疆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