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端优化下的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构建方法分析
——以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为例

2018-02-13 11:27曾玉荣曹仁勇金质佳费文君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综合体田园农业

史 莹, 曾玉荣, 曹仁勇, 杨 霞, 金质佳, 费文君

(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2.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江苏南京 210038;3.南京溪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1157; 4.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民为邦本,国事农先。自十六大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1],十七大将“三农”工作放在党的重中之重地位[2],十八大提出走“四化”同步发展道路[3],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我国农村在党和国家政策引导下呈现多元化态势发展。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体现了不同阶段对乡村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农村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方面获得提升,尤其在农民生活收入水平上。而实际过程中,部分乡村由于过度开发三产、乡村孤立化等问题,产生了投入与产出倒挂、功能同质化种种现象,形成农产品滞后、模式单一、库存过量,阻碍了农村发展。

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将中央在宏观经济工作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落实到农业发展上来[6],是从供给端出发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性战略,其核心任务是在农村构建结构合理、要素齐全、绿色高效的产业体系,通过对农村的供给进行调整,使之与高端的市场需求相匹配[7]。

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8],立于空间整合视角,以产业融合的方式,从宏观结构布局和整体产业配置上提出了农村发展之路,贯彻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想。文章针对注重农村空间整体塑造的田园综合体和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的产业问题,从优化供给端出发研究田园综合体的产业体系,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具备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农村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分析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乡村产业的核心是农业。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9],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而当前阶段,我国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10],农村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1 农村发展和产业定位偏差

我国农村发展形成了丰富成果,以旅游休闲型乡村为例,在旅游发展定位引导下,经营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等多元业态,为当地村民提升收入创造条件,为外地游客亲近自然提供空间,区别于灰色城市建筑的奢华内装,青山碧水的田园仙境越发获得人们青睐。如浙江省桐庐县,依托自然山水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形成了地方旅游名片。一般来说,农业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须要通过信息的参与和共享来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效益[11],而实践过程中,部分乡村由于定位偏差,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一产和二产,过度开发旅游,将三产作为“杠杆”撬动整个农村发展,与本质相离。

1.2 产业结构和产品类型单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高质量的农产品供给是重要组成部分,供给端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满足新时代的产品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12],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依托。兴化市垛田镇以油菜种植形成主导产业,春季以油菜花观赏为主要业态,并合理利用农作物的季相性作为淡季补充在秋季种菊,让最原始的农作物在有限土地上发挥了经济与社会价值。与此相反的是,部分乡村不切自身实际地规划产业布局、制定产业结构,盲目投入、模仿,造成产品同质化、住房模式化问题频频出现,周末和假日经济特征下的库存明显。甚至有部分乡村在基本农田上大量种植经济林果、发展采摘旅游,产生了树种不结果、口感低等低产能现象,形成低质量的产品类型。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低质量产品库存过剩成为供给端面临的突出问题。

1.3 农村孤立化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漫长道路的目标。就城乡发展关系而言,二元机制壁垒还未消除,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还不平衡,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依旧明显;就农村个体发展而言,往往局限于孤立的系统加以对待,割裂了一定范围内多个体的有机关系,对区域整体缺乏统筹规划,不但不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无法发挥体系效益,而且在农村资源和基础设施本就滞后的状态下,易于形成恶性竞争,导致产品雷同、产能过剩[13]。

1.4 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落后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巩固,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在探索中更加丰富,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但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经营方式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14]。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重视农村产业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迫切需求,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依托田园综合体这一新型发展模式,从农村本质、农民的核心利益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立生态高效、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产业体系,是当务之急。

2 供给端优化下的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构建方法

2.1 田园综合体概述

田园综合体是“田园”与“综合”的合体,即在保持乡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突破惯常农业单线发展思维模式,顺应消费需求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要求,通过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是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15],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1)在空间构成上,田园综合体是统筹城乡内外空间的组合体,将地域内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游憩空间、生态空间纳入体系,统筹规划、科学引导。(2)在功能构成上,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复合体,包含农业生产区、生活居住区、农业景观区、休闲集聚区、配套支撑区5个基本板块,全面促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3)在产业构成上,是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体,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和根本,创新“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多种模式,向品种研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具有1+1+1>3的融合效果[16]。(4)在经营方式上,是协调多元关系的统一体,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以农民为主体,鼓励工商资本。

2.2 供给端优化下的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构建方法

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本要义,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和田园风光、多产业深度融合、多主体合力经营是该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另外,供给端优化要求在田园综合体的产业体系构建中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需求端引领供给端创新,创造需求端主体乐于享受、应用、消费的价值成果[17]。综上所述,有效构建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可以从精准定位、精确定量、精致定型3个层次逐级入手。

2.2.1 精准定位 以市场为导向打造符合地域特点的田园综合体,首先要有精准的定位引领,遵循三大原则。(1)以农为本原则,一产既是基础又是根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也要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市场主导原则,把握市场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注重区域间错位发展,形成创新定位。(3)资源禀赋原则,整合本土资源、适应自然条件、挖掘人文特色并要能够弘扬乡村文化。

2.2.2 精确定量 对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类型进行逐级定量,分为3个方面:(1)产业布局定规模,按照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与趋势,紧密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基础、历史文化底蕴,确立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分区、制定面积规模。(2)产业结构定比例,以一产为根本,合理制定二产、三产比重,深度促进融合,引导产业链横向、纵向延伸。(3)产品类型定数目,以田园特色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丰富类型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增加高端文创等旅游产品,确保中高端有效供给,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改善当前市场高质量产品供应不足、低质量产品库存过剩的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现象。

2.2.3 精致定型 探索创新运营管理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引入先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本,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民及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构建股份合作、财政资金股权量化等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管理,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共建共享,最重要的是保障农民收益,真正实现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村文化旅游“三位一体”[18],打造田园综合体空间整合、产业融合、功能复合的精致形态。

3 供给端优化下的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构建方法——以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为例

溪田田园综合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西岗社区,总规划面积718.4 hm2,于2016年9月开始建设,2017年7月成为国家首批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综合体的建设大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挥产业的支撑带动效用,构建以精品粮食作物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3.1 产业发展的精准定位

在定位上,实行以农为本的总体定位、综合区域环境和基地特色的产业定位。利用区域丰富的农业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溪田田园综合体总体定位为以“基础设施强实、资源配置丰富、农业景观独美、产品配置高效,集农业发展样板区、农民生活幸福区、农村建设展示区于一体的‘三区一体’田园综合体”;基于区域农业基础,着眼于“农业+旅游”,以“公园型农业生产展示与体验、兼具特色有机产品展销”为产业定位。

3.2 产品体系的精确定量

根据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综合市场需求,溪田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布局划分为水田作物生产区、旱田作物生产区、有机雨花茶种植区、园艺花卉种植区、设施蔬果种植区、露地果树种植区,以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有机蔬果、有机茶叶、药用作物构成的有机农作物种植体系为主导产业,发展集观赏休闲、科普教育、体验参与、购买品尝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通过加工制造形成营养稻米、有机菜籽油、五谷杂粮粉、有机蔬菜、水果、雨花茶、养生花果茶、药用养生饮品、特色野味等城市农副产品供销售,成为副产业(图1)。

水田作物生产区,采用油菜(冬)—水稻(夏)茬口轮作,并在其中专门开拓一块区域种植水生蔬菜,以南京特色水蔬“水八仙”进行轮作,建设与水生观赏挂钩并重的生产基地,提供特色田园采摘体验功能。旱田作物生产区以小麦和豆科作物、杂粮轮作,并开拓区域采用小块地垄模式的耕作方式,增加五谷品种,树立科普牌,同时作为种植资源的收集与展示,拓展田园综合体的科普教育功能。设施蔬果种植区,包含蔬菜规范化生产区、品种园、市民采摘园、家庭智能承包农场4个部分,以茄果类、瓜类、菜用豆类、叶菜类作物种植。露地果树种植区,选择适应南京气候、土壤特征生长的梨、葡萄、桃等优良水果品种,实行果树良种产业化开发。园艺花卉种植区包含花海景观区和百草园,选用药用观花植物和园艺观花植物打造花海,规划于前3年轮茬种植紫云英、波斯菊,具有乡野特色的观赏性且能够作为沼气原料培育土壤,规划3年后播种宿根植物夏枯草与桔梗,且可采摘回收用作药材、花材,打造受市场欢迎的副产品;百草园以绣球花卉和药用、可食植物种植,区别于千篇一律的城市造景,形成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并生产有机食材供销售。有机雨花茶种植区,在岗地地形上种植南京著名的雨花茶,引进先进的茶工艺设备,设专区供体验采茶、制茶、品茶全过程,展示茶文化(表1)。

表1 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分区

3.3 空间、产业综合发展的精致定型

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以南京市江宁区生态循环线主轴为动力,以七仙大福村园区和溪田生态农业园为主要核心,以综合体内“七乡村一社区”为主体,围绕田园农业基础,形成“一轴二园七乡村一社区”的规划格局。在产业发展上,田园综合体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经济体系,转换为依靠农业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形成产业循环[19]。将农田、蔬菜大棚、景观花海等产生的残叶、藤蔓等废弃物收集利用,粉碎处理后部分用于有机肥还田,其余部分进入沼气发电设施,用于加工、餐饮、休闲体验等三产经营所需,产生的餐饮、景观废弃物继续进行收集处理、发电,形成整体的良性循环状态(图2)。

最终,溪田田园综合体以引导农民参与、促进多方合力发展为基本原则,在运营管理方面,全面以南京市江宁区区委、区政府、部委办局精神为引领,在组织架构上以龙头企业为主运营方,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3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全时期、全过程地加强对田园综合体的技术指导,容纳多个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在生产方面,成立专业种植小组,为产业规划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生产技术。从整体统筹到个体引导,通过多方投资主体的协同共建、合理发展,提升田园综合体的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富有活力、富民惠民的发展状态。

3.4 投资估算与社会效益

3.4.1 投资估算 本项目运营周期设定为40年,其中项目规划建设期为3~5年,采取边经营边建设模式,通过“自筹+财政补贴”获得资金来源。田园综合体产业发展稳定后,预计生产项目、旅游服务等各类项目可创年产值合计 1 238万元,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稳定提升(表2)。

表2 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农业生产项目年均效益估算

3.4.2 社会效益 (1)带动农民增收。溪田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朱高村、陶高村、张家村等周边村庄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包括农业种植项目、加工项目以及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容纳千余劳动力临时就业,包含周边百余村民的长期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升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2)满足市场需求。溪田田园综合体以精品粮食作物和有机茶叶为产业特色,实施精细化管理生产,满足城市各地区消费人群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缓解农产品市场低质量产品过剩、而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3)提升乡村风貌。田园综合体建设全面促进了农民精神面貌、乡村整体风貌的提升。通过合作社定期组织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加强对生产技术的指导,重视对乡风文明的宣传,建设有高度凝聚力的和谐环境;通过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将原本分散的乡村空间环境和产业资源纳入体系、统筹规划,在差异化引导中维持整体建设的秩序性。(4)发挥示范效应。作为国家首批试点项目,溪田田园综合体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乡村空间整体风貌营建方面,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4 结语

田园综合体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创新性地从宏观空间整合与产业融合上为破解“三农”难题提出了思路,是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有效途径。笔者以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为例,针对农村发展中的空间规划、产业定位、产业布局、产品体系及产业经营问题,从顶层设计出发,对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以农为本、市场主导、资源禀赋的定位原则,对产业布局和产品体系提出了具有地方适应性和注重区域特点的定量要求,对农村空间和产业运营提出了宏观统筹、创新体制的定型方法,促进形成高质量的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实现供给端优化,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综合体田园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田园乐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