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不同湖泊群体及其子代的生长性能评估

2018-02-13 12:14陈校辉陈炳耀王明华李闪闪钟立强陈友明潘建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家系子代亲本

秦 钦, 陈校辉, 陈炳耀, 王明华, 李闪闪, 钟立强, 陈友明, 潘建林

(1.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7; 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 214081;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为我国名优淡水养殖鱼类品种之一,自然分布于黑龙江、黄河、长江及珠江等各大水域,因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据统计,2014—2015年我国黄颡鱼年产量约30万t[1]。目前,黄颡鱼的规模化繁殖技术已成熟,形成了优质高效的养殖模式,但黄颡鱼种质改良方面明显滞后。黄颡鱼苗种来源主要为野生种的家化利用,长期过度捕捞加之天然生态环境遭破坏等因素[2-3],导致天然渔获产量下降,规格变小,野生资源衰退。养殖种苗缺少定向选育,出现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延长、饵料转化率低和抗病力下降等近交衰退现象,给黄颡鱼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亟须开展有效的良种选育工作,促进养殖产业发展,加大市场供应,进而有效保护黄颡鱼野生资源,恢复并扩大其有效繁殖群体,保护良种种质资源,建立野生和养殖群体资源的良性互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种群来源及家系构建

本试验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禄口基地进行,先后引进巢湖(C)、滆湖(G)、洪泽湖(H)、石臼湖(S)和太湖(T)5个湖泊群体黄颡鱼亲本。引入亲本每尾亲鱼均注入1枚身份唯一的电子标记,放入土池混养强化培育。设计22种交配组合,其中5个湖泊群体间繁育组合17个、群体内繁育组合5个。对亲鱼进行人工催产,湿法授精,每个家系进行单独孵化,同步构建黄颡鱼家系49个,其中群体内繁育家系14个,群体间繁育家系35个(表1)。

表1 黄颡鱼各繁育组合家系数量

1.2 家系培育及性状测量

尽量减小各家系培育时环境条件的差异,采用环境条件标准化和数量标准化的方式对家系幼体进行培育。苗孵出 2~3 d,每个家系取苗种1 000尾,移入苗种培育车间培育池(3 m×1 m×0.6 m)进行仔鱼标准化分池培育,以浮游动物为开口饵料,逐步诱食配合饲料。稚苗约15日龄,转食人工配合饲料,每个家系随机选取500尾苗种,移入室外中间培育水泥池(3 m×2 m×1 m)进行稚鱼标准化分池培育。家系平均日龄120日龄,每个家系随机抽取鱼种50尾,合计2 450尾,注射电子标记,记录每尾鱼的家系编号、标识号码、标记时间、体质量、体长等信息,转入基地的土池0.33 hm2/口,进行幼鱼到成鱼阶段的标准化混合培育。家系平均日龄460日龄,核心群个体达成鱼规格,采集核心群个体体质量、体长及家系成活率数据。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体质量残差正态性检验。各交配组合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估计模型为:

Yijk=u+bWk+Pi+Sexj+eijk。

式中:Yijk为各生长阶段观测体质量;u表示总体均数;Wk为标记时体质量(协变量);b为回归系数;Pi为第i个交配组合的固定效应;Sexj为性别固定效应;eijk为随机误差效应。

采用120日龄和收获体质量数据计算混养期间家系体质量性状的绝对增长率(AGRm):

AGRm=(m2-m1)/(t2-t1)。

式中:m1、m2分别为时间t1、t2时的体质量。

各群体间配组繁育优势评估参照杂交优势计算公式:

式中:MP代表中亲优势;F1为群体间繁育组最小二乘均值;P0为相应双亲均值;BP代表超亲优势;PB为繁育组较好的亲本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生长阶段的体质量数据正态性检验

分别对黄颡鱼幼鱼阶段、成鱼阶段体质量数据进行残差正态性检验,结果如图1的直方图和P-P图所示,表明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不须要对各生长阶段体质量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处理,可直接进行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估计。

2.2 各生长阶段体质量和混养成活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繁育组合的120、460日龄个体体质量、混养成活率等实测值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各阶段体质量的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及异常值如图2所示。各交配组合子代群体120、460日龄体质量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8.87~13.99、71.86~130.86 g,标准差变化范围分别为2.26~6.40、44.54~65.01 g,混养阶段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m变化范围为0.18~0.35,变异系数的范围为0.25~0.66。较高的变异系数表明,黄颡鱼个体间收获体质量差异明显,体质量性状遗传变异丰富,选育潜力较大。混养期间各组合的个体成活率为44%~74%,体现出各家系的抗病及抗逆能力有较大差异。各家系120、460日龄的体质量和混养成活率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460日龄成鱼收获体质量和成活率无显著相关关系,r=0.242; 120日龄标记体质量与成活率有一定相关关系,r=0.300。

表2 120、460日龄黄颡鱼子代群体体质量性状及存活率

表3 黄颡鱼家系表型相关分析结果

2.3 黄颡鱼繁育组合子代群体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

各生长阶段体质量性状的最小二乘均值和繁育优势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各交配组合成鱼的收获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为83.01~125.55 g,其中群体间繁育组合均值为 105.48 g,群体内繁育组合均值为101.83 g,群体间繁育组合比群体内繁育组合均值高3.58%。各组合(父本×母本)以G×S、G×C、S×T组合收获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较高,分别为125.55、121.76、120.08 g。繁育优势分析结果显示,G×S、G×C、S×T繁育组合体质量存在较明显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9.89%、22.36%、20.99%,超亲优势率分别为15.77%、11.50%、4.62%。

表4 黄颡鱼各繁育组合收获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和繁育优势

2.4 黄颡鱼亲本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

5个群体分别作为父本和母本,子代460日龄收获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如表5所示。5个群体作为父本,其子代收获体质量按照最小二乘均值排序为G>T>S>H>C;作为母本,其子代收获体质量按照最小二乘均值排序为T>S>C>G>H。双亲5个群体父母本收获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为104.69 g,G、T、S作为亲本时,子代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较高,分别比群体均值高2.98%、2.99%、0.97%。3个群体可作为该性状育种的优良亲本,3个群体间交配生产的后代,具有生长优势。

表5 黄颡鱼亲本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分析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3.1 亲本评估与繁育优势分析

3.2 家系育种及目标性状选择

猜你喜欢
家系子代亲本
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亲本保护对策研究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云瑞10系列生产性创新亲本2种方法评价
火力楠优树子代测定与早期选择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杉木全同胞子代遗传测定与优良种质选择
火力楠子代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
马氏珠母贝红色闭壳肌F1代的家系选育及家系评定
一个非综合征型聋家系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2个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