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芝
[摘要] 目的 比较皮下注射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应用胰岛素治疗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给药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和胰岛素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种围生期结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方法治疗妊娠糖尿病可根据病情合理确定胰岛素的用量,能降低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和胰岛素剂量,改善围生期母婴结局。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泵;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a)-0093-02
妊娠糖尿病属高危妊娠,患者有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或高血糖,可严重危害母婴安全。胰岛素广泛正确使用,能控制孕妇血糖在适宜的范围,使之顺利渡过妊娠期,显著降低新生儿早产、低血糖、巨大胎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自然流产等的发生率。胰岛素可采用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给药方式,为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该研究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应用胰岛素治疗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给药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找寻可靠的给药途径,保证妊娠期母婴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应用胰岛素治疗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无妊娠高血压、严重的肝肾心肺功能障碍并配合开展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4~39岁之间,平均年龄(28.46±4.15)岁;体质量范围在60~74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65.84±6.18)kg;初产妇16例,经产妇14例;孕周范围在26~38周之间,平均孕周(31.82±2.16)周。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3~40岁之间,平均年龄(27.89±4.24)岁;体质量范围在59~75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65.66±6.23)kg;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13例;孕周范围在25~37周之间,平均孕周(31.77±2.05)周。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孕周的平均数数值和初经产妇比例等影响研究结果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相同。①饮食治疗。为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不出现饥饿性酮症,妊娠期间所摄取的营养应满足孕妇和胎儿需要,糖类应严格限制。根据孕妇实际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合理确定孕妇摄入的热量,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占热比分别为20%~25%、45%~55%和25%~30%;应少量多餐,每日五六餐。饮食控制3~5 d后测定包括0点、三餐前30 min、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相应尿酮体在内的24 h血糖(血糖轮廓试验),如出现尿酮体阳性,应重新调整饮食。②酮症治疗。尿酮体阳性时应立即检测血糖,饥饿性酮症时血糖过低,应尽快摄入食物,如未好转应给予葡萄糖溶液靜点;反之,患者为高血糖酮症,此时应给予患者持续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当血糖检测值在13.9 mmol/L以下时,应持续滴注胰岛素+5%葡萄糖或糖盐溶液,配制方法为2~3 g糖+1 U胰岛素;当血糖检测值超过13.9 mmol/L时,应持续滴注胰岛素+生理盐水,滴注速度为4~6 U/h,用药过程中按照1次/1~2 h的频次监测血糖和酮体,以调整胰岛素用量;当尿酮体转阴后,将胰岛素用药方法改为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在适宜范围。
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轮廓试验结果,结合空腹血糖值和患者早晚餐后2 h血糖值进行基础性胰岛素用量调整,合理应用胰岛素。对照组患者按照0.4 U/(kg·d)的起始剂量,应用诺和灵30R分别于三餐前30 min进行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调整依据血糖检测结果进行。实验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的治疗方法[1],胰岛素制剂未诺和灵R,分时段设置输注量。有基础量和负荷量之分,前者为通常情况下输注量,后者为三餐前输注量,起始剂量为0.4 U/(kg·d),各占输注总量的50%。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和胰岛素应用剂量,观察两组患者妊娠期间出现早产、低血糖、巨大胎儿、妊高症、自然流产等围生期结局的例数。其中低血糖反应是指血糖检测值低于2.8 mmol/L,且有相关典型症状[2]。
1.4 统计方法
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和胰岛素剂量应用(x±s)表示,应用t检验;早产、低血糖、巨大胎儿、妊高症、自然流产等围生期结局应用绝对数和相对数(发生率和总发生率)表示,应用直接概率值法比较两组患者各种围生期结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计算应用χ2检验,计算器V1.70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和胰岛素剂量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为(10.13±3.12)d,胰岛素用量为(52.03±4.89)U/(kg·d);观察组患者中,上述2个指标的观测值分别为(5.57±2.97)d,胰岛素用量为(35.83±4.57)U/(kg·d),见表1。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和胰岛素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围生期结局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新生儿早产、低血糖、糖尿病性巨大胎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自然流产分别出现3例、7例、8例、8例和2例,观察组患者分别出现2例、3例、4例、3例和0例,各种围生期结局的发生率见表2。endprint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各种围生期结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3 讨论
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是减少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主要方法[3]。妊娠6~8周时,孕妇可出现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酮症酸中毒和昏迷,原因在于此期血液量增加,红细胞相对减低,机体分泌胰岛素数量相对不足,空腹血糖相对偏低;如此期出现早孕反应食欲不振,饮食量不足,如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可显著降低血糖值,两者共同作用,可产生上述结果。随着妊娠进展,胎盘分泌的拮抗胰岛素产生的激素量逐渐增多,降低了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反应的敏感性,抗胰岛素作用逐渐提高,患者胰岛素用量应不断增加,不同患者需求量存在个体差异。妊娠期孕妇分泌具有脂解作用的胎盘生乳素,这种激素可作用于周围脂肪使之分解成为糖类和脂肪酸,其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机会明显增加。若妊娠期合并感染,也可以提高胰岛素抵抗和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机会。
孕妇临产后即可出现低血糖反应,也可出现酮症酸中毒。前者产生的原因时孕妇通过饮食难以获取宫缩消耗的大量糖原,胰岛素剂量不调整可显著降低血糖含量;后者是由于孕妇情绪紧张、疼痛、进食无规律等因素造成血糖波动幅度过大,胰岛素用量很难掌握,可致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所以,在分娩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出现机会;为满足孕妇营养素需求,维持血糖正常,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可给予静脉补液处理。
胰岛素泵最大特点:微量、持续,更符合人体生理状态胰岛素基础分泌,不仅每3~5 min分泌微量胰岛素,且全天有早晨5∶00-6∶00和下午4∶00-5∶00两个波峰,上午10∶00-下午2:00和晚上10∶00-凌晨2∶00两个波谷。胰岛素泵可模拟生理性分泌模式,与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前者的药代动力学效果更好,患者血糖水平可得到安全有效控制,效果较好;且胰岛素可在三餐前分次小剂量追加,避免多次注射痛苦,更方便护理操作[4]。
妊娠期不能单纯以尿糖作为妊娠糖尿病及其病情轻重和胰岛素剂量调整的依据,因为此期可出现血糖正常而尿糖阳性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该研究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应用胰岛素治疗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给药方式,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和胰岛素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围生期结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綜上所述,采取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方法治疗妊娠糖尿病可根据病情合理确定胰岛素的用量,能降低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时间和胰岛素剂量,改善围生期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 赵向府,庄晓明,吴小娟,等.中国人暴发性1型糖尿病2例病例临床特点总结及文献复习[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 34(3):466-469.
[2] 江仁美,陆桂荣.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127-129.
[3] 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侯燕,王冬梅.妊娠糖尿病患者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血糖飘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学,2012,42(1):31-34.
[4] 林彬,高燕燕.CGMS在监测妊娠期女性的血糖漂移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107-1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