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妮
中午,赵小曼一个人,在城市的雾霾中游荡。
没胃口,连公司饭堂的门都没进,她却装得像刚吃饱的样子,跟随饭后鱼贯入電梯的同事,也进入电梯。
“赵姐,你脸好苍白!”人群中,忽响起一声惊叫。
赵小曼不禁一把捂了脸,冰冰的。没想到,晨起精心抹的腮红,竟熬不到半天光阴,就消失到茫茫霾霭去了。
心惊,肉跳。这一张比纸还白的瘦脸,骤然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赵小曼很不自在,想避开。她习惯了一个人,习惯了被遗忘。
赵小曼常年独自待在办公大楼第十二层,顶楼。
顶楼有三大间,北边是公司的大会议室。南边,西大间,是由旧电话机房改换而来的杂物房;东大间,公司档案室──赵小曼的地盘:分四间,一间办公室三间档案库,一溜儿的门串成一串,军绿色的档案柜也是一溜溜一串串的,进去,就像进了迷宫。
迷宫,赵小曼是不怕的,只是长年累月一个人在这里,难免寂寞。
以前,常有同事来借档案、查资料,抽空说笑一阵,日子就过得快。近年,国有大工厂变成了大公司,样样现代化管理了,赵小曼的纸档案也转换为电子档案,查阅档案在网上进行,人见不着面了,只见用户ID。
每年三、四月,是移交档案资料的时间,各部门的资料员就一个一个抱着上一年的资料进来了。这是档案室的热闹期、青春期,人来人往的,有点儿办证大厅的味道。赵小曼忙忙碌碌地清点、接收,脸上就常常氲上激动的小红晕,甚至,倒春寒的天气里鼻尖上也冒出几点细汗。
这股热潮一过去,一下子,就又沉寂了。大楼里,最接近天空的地方,跟天空一样,是寂静的。
此时,电梯狭小,人言唧唧,赵小曼鼻尖又要冒细汗了。她急忙从包里摸出一块糖塞进嘴里说:“没事,没事!只是有点儿低血糖。”
电梯升一层停一阵,升一层停一阵,同事们三个出去了,两个出去了。
赵小曼一个人,上十二层,顶楼。
门一开,防虫药灵香草的香气就扑过来,像被关了一宿的孩童。
赵小曼早已喜欢上了这气味。香,古旧,仿佛钗裙沉静的古女子。二十年了,赵小曼就这么静静地坐在这里,浸满了灵香草的气息,仿佛已经变成了一株灵香草,防虫,百毒不侵。
赵小曼最喜欢档案里的手写字。在灵香草的氤氲气息里,不论美丑,在清一色的打印体中贸然出现,那些手写字都别有风味。
雾霾漫在窗外,人的动静偶尔从楼下传来。十二层,寂寂无声。顶楼的光阴,似乎总比下面的慢,慢到常常被遗忘、被抛弃。
赵小曼停下手上的活儿,发愣。听一听,西头杂物房,有老鼠吱儿吱儿叫唤,似是小两口吵架,又似是商量吃喝大事。大会议室开会了,扩音器放出的回响,穿过厚墙壁,嗡嗡地进入赵小曼的耳道,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不知怎的,赵小曼忽然感觉到无限悲凉。她趴在十二楼的窗口,透过灰茫茫的霾,看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看远近的银行大楼、邮政大楼、快捷酒店、联华超市,看路上车来车往。而当她低头,看自己的同事着西服抱文件夹在楼下来去匆匆,看下早班的着蓝黑工装服的工人拖着疲惫的脚步慢慢走出公司大门──他们,都比平时缩小了许多,仿佛还在不断变小──她内心就空荡荡的,竟然有一头扎下去的冲动。
但是,她可不能死,这么多年赵小曼是为儿子活着的。二十年前,她还没有工作,丈夫在车间的一次事故中死去了。公司问她有什么要求,她只说:“我要把他三岁的儿子养大。”于是,她就进了已故丈夫工作过的公司,走上十二楼,走进灵香草的气味里。如今儿子大了,似乎并没那么需要她,复员后,在另一个城市打拼,极少回家。
二十年,七千三百个日与夜,一个女子最好的年华,消逝于无形。心底的荒凉,正如一座高速发展的城市,雾霾如影随形。
赵小曼穿过一溜儿的门,绕过一溜儿的档案柜,走到库房的深处,抽出一盒旧档案,瞧瞧有没有虫蛀,有没有发霉变脆。
忽然,她一阵眩晕,倚着档案柜软软地滑下去。
不远处,是火车站,一列高速动车正轰隆隆驶出城外,像是这个城市不断向外延伸的长臂。楼下,十几个部门几十台计算机飞速运转,销售的网点布到了西半球。没有人知道,在顶楼,一个迷宫般的大房子里,一个瘦弱的女人枯萎在地上,像一株远离深山的灵香草。
也不知过了多久,赵小曼悠悠地又兀自醒转过来,感觉像是睡了一觉。
窗外,日已西斜,下班的潮流早已过去。
公司大门外,最后几个寥寥的背影在夕阳里,也缓缓消失了。赵小曼按按心口,定定神,依旧按习惯把档案摆整齐,把柜里一盒防虫药也拿出来,闻闻,打开,看看。
绿纸盒里,褐色的灵香草蜷缩,枯,瘦,脆了,淡了,仿佛随着香气的消散,这皮与骨也要化成灰了似的。
赵小曼全身毛孔唰地全立起来,一个寒战打出。
这晚上,赵小曼没能睡好。
第二个晚上,依然没能睡好。
第三个晚上,赵小曼终于睡着了,还做了梦。梦里,一粒种子在她心里冒了芽,优哉游哉,长成了一株鲜活的灵香草。
选自《百花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