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波
(通江县海鹰寺国有林场,四川 通江 636700)
森林属于陆地生态系统,其特征较为复杂,功能较多且稳定性很强,不但属于自然资源,而且属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森林资源具有经济价值,而且生态价值也非常高,能够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对生物圈物质循环产生较大影响。目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类的生活生产也会因此受影响,所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我国的自然条件较为复杂,其中雨林、热带季雨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寒温带针叶林属于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种类,自北向南依照温度变化分布。从相应调查与资料中分析了解到,我国的森林资源覆盖率为16.55%,在全球排名第七[1]。我国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森林资源建设项目持续开展,森林覆盖面积处于增加趋势。这会有效优化生态环境,而且会极大地推动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
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较少、森林质量较低,都是森林资源严重不足的表现。所以,林业单位与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森林项目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以上问题,切实发挥出森林资源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分布不均衡会限制森林总体功能的发挥。历史因素与自然条件因素都是导致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森林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一些经济欠发达区域,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对于森林资源分布会产生一定影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亟须优化,森林资源的覆盖率大约为1%。导致恶劣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频发的因素非常多,森林构造不合理与森林质量较低都属于主要因素。所以,开展森林项目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借助科学合理的方法切实使森林质量得到提升[2]。
质量较低以及结构不合理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特征之一。薪炭林、特用林以及防护林占比较低对于森林资源分布来说非常常见,这样会影响森林资源的健康长远发展。幼中龄林是一种后备资源,能够推动社会长远发展。目前幼中龄林木采伐问题是较为普遍的,这对培养后备资源会产生很大威胁。
原始的森林资源不足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之一,次生林属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关键构成,然而次生林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这不但会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而且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森林质量与绿色经济现阶段和预期成效有较大出入,必须持续进行探索研究。森林资源的总量本身就严重不足,且没有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就会不断恶化,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而且造成生态环境更为脆弱,更有甚者会导致生态失衡。
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同样属于制约生态环境优化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产生不小的破坏,且会增加森林资源管理保护难度,这对于森林资源的健康长远发展不利。另外,乱砍滥伐问题非常普遍,会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
具体分析发现,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首先,超限额采伐。着眼于眼前经济利益,一些林区的超限额采伐问题较为严重。实际管理经营的时候没有依据相应要求与标准限额采伐,随意开采未成材的林木,这样一来生态环境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其次,城镇化建设占用林地资源与土地资源。城市化建设属于经济发展的关键形式,而城镇建设会大规模占用林地资源与土地资源,这样生态环境就会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转换了林地的用途,如采矿与交通建设项目等,影响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最后,产权不确定与监督制度不完善。产权不确定与监督制度不完善也属于我国森林资源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实际开展此项工作的时候注意把以上问题和实际状况有效结合,确保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宣传工作,注重开展公民教育工作,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宣传工作,确保他们了解森林资源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价值,进而增强公众在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公众主动参与保护工作。另外,还可利用宣传车、电视以及网络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有效加强人们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完善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体系以及政策体系,让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受到国家政策的正确调控与引导,且使森林资源的破坏行为受到法律法规的管控。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如采取行政、法律及经济措施管控相应行为。为了对利益结构进行有效调节,避免人们为眼前利益乱砍滥伐,应用经济杠杆及产业政策,如投资、价格、税收及金融确保林业获得稳定投入。
为了使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问题得到根本处理,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林政管理改革,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发挥作用。施行林地管理方法,开展林木成活率验收,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展开。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以上工作展开定期检查,避免工作过于形式化,确保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林业工作人员和相应单位一定要意识到森林资源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对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重视度,认识到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缺陷,且及时改正,保证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