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洲
(安徽省马河口木竹检查站,安徽 舒城 2313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森林资源遭到过量开发和利用。针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并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力度。根据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现状,找到最合理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优化。此外,相关研究人员也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课题,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研究资源管理新方法,将研究理论应用于实践。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如建立了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和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这一系列的措施改变了森林资源监控系统。经过50多年的林木开发历史,森林资源为国家提供了约50亿m3的木材,并且森林资源仍然保持着良好生长态势,森林覆盖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8.5%增长至目前的16.5%,在全球森林资源减少的背景下,我国森林资源仍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发展活力[1]。
但是我国的森林保护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森林资源保护存在一定难度,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围林耕地、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使我国森林资源和经济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破坏,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下。
一些厂商只注重短期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经济效益,没有树立起可持续生态发展理念,生态观念淡薄。在一些林区,一些厂商经营森林资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导致大量土壤、河流污染以及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危害到了周围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导致森林资源效益并没有发挥出来,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句空话。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造成人员治理时,存在管理法规不配套、有法不依以及有法难依等现象。另外,在处理森林资源问题时,没有处理好权责之间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使得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导致利益流失[2]。
目前,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时,还没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护技术,导致森林调查、森林设计与森林监测无法达到同步效果。因此,要想实现森林资源信息共享,就必须实现人员管理高效化,这表明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大部分森林经营单位未编制切实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导致对一些森林砍伐现象无法及时处理,森林资源无法得到保护。
从全国森林资源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森林资源整体分配和发展还不是很均匀,特别是在地域上,差异较大。我国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山地,如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森林质量较好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如大小兴安岭;我国西南地区林木数量虽多,但林地质量较差;我国中西北地区,林地资源较为匮乏,是我国林地资源分布最少的地区。
随着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森林乱砍滥伐现象日益严重,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链失去平衡,供氧能力减弱,给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因此,实行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十分必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对全球资源危机以及环境恶化进行思考,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一条解决资源不足的主要方法。因此,解决森林资源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森林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全球环境和气候发生变化,影响全球自然环境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稳定性。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维系当代资源发展,更重要的是满足后代对森林资源的需要。所以,森林资源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是要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改变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传统认识。森林资源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以及森林环境的管理,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造福整个人类。
相关部门和政府需要对森林资源管理加以重视,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资源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改变过去的人治状态,由人治转变为法治。
大量引进和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如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现代技术应用到森林资源管理中,并培养出大批森林管理的专业人才。
对于生态林和公益林,需要将保护和合理补偿相结合;如果是商品林,需要进行依法管理和集约经营,指导森林管理单位进行科学经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完善相关森林法律法规,制定生态标准,规范森林保护和开发行为。
森林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保护森林资源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并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动起各方积极性,才能平衡二者间的关系,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