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机制研究及对策

2018-02-12 01:04:50浙江省安吉县农办313300吴婉芳
新农村(浙江) 2018年5期
关键词:餐厨资源化垃圾

浙江省安吉县农办(313300) 吴婉芳 王 桔 喻 凯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是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浙江省安吉县作为“两山理论”重要思想的诞生地,2009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即已达100%,收集率达98%。

1.做法和特点

(1)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一是政策保障。安吉县从生态立县和美丽乡村发源地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办法》,制订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地方标准、《中国美丽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农村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指南》等一系列举措和标准,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到实施村进行垃圾分类专项指导,并通过查看台帐、现场踏看和随机走访等,对乡镇申报验收的垃圾分类实施村集中验收考核,并纳入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督查。二是资金保障。对实施垃圾分类的行政村,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奖励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垃圾分类资金补助,考核优秀的每年补助标准可达到20元/人。2013年以来,县财政用于该项补助的资金累计达1 200余万元。同时,鼓励餐厨垃圾高效处理,对行政村购置设备给予50%的一次性补助,4年来共补助1 300万元。此外,县、乡镇财政还落实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垃圾分类工作日常巡查、考核及垃圾分类大赛等。三是全民参与。在实施过程中明确要求实行农户源头分类,为此仅分类垃圾桶一项就投入20万元/村。通过营造鼓励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发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县、乡镇、村各级举办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大赛,参与人数达到1.5万余人。积极引进各种社会化、市场化合作机制,建立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和废旧衣物捐赠箱,通过建立垃圾换积分、积分兑商品、积分赢大奖机制,引导农民参与垃圾分类。

(2)坚持科学的推进机制一是鼓励试点先行。2013年选取7个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并将垃圾分类纳入农民培训计划,全县共办培训班196班次,受训人数18 600余人次。通过试点,汇集餐厨垃圾生物菌高效处理、沼气利用等五大处理模式,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组织各村互相观摩学习、快速推进。建立台帐,及时总结成效和经验。目前全县有133个村已正式运行,占全县行政村的71%,累计惠及农户6.1万户、21.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5%。二是坚持有序推进。在试点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县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7年9月底已实现行政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委托浙江大学编制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科学推进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和处置工作。三是强化多方合力。在推进中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多部门协同,深入指导,严格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和《指导手册》等工作标准。激发乡镇、村主观能动性,对申报验收的村集中验收考核,并纳入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督查,实现垃圾分类长效监管。

(3)重视持续的创新机制 一是方法创新。在推进城市先进物业进农村的基础上,2017年3月成立了农村物业管理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和垃圾分类业务培训,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供多样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使垃圾分类等物业管理工作从“低、小、散、弱”走向规范化管理,被誉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创新之举。

二是技术创新。积极推进“互联网+”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结合,运用“互联网+”实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通过购买服务,与第三方合作进行集管理、监督、服务、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手机端运行系统“乡村卫事”微信公众号开发,引导全民参与和美丽乡村环境管护,提高长效管理效率和水平。

三是模式创新。2016年开展垃圾不落地试点,在天荒坪镇余村村、上墅乡探索生活垃圾运行新模式,实行“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在收集过程中“垃圾不暴露、转运不落地、沿途不渗漏、村容更整洁”,使垃圾管理在分类基础上,提升到更高层次。在全县推广“余村模式”和“上墅模式”。

2.存在问题

(1)分类投放意识仍待加强 由于受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较淡薄,主要靠积分兑换商品或政府监管等手段。由于源头分类设施保障不到位,大部分家庭的生活垃圾未能干湿分离。从政府到社会、到居民家庭,自上而下,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亟待加强。

(2)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难 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餐厨垃圾难以制作成有机肥或饲料,堆肥“产品”尚未被国家批准推广应用,分类出来的果皮、菜叶等湿垃圾经过压水后只好作填埋、焚烧等处理,所有经过源头分类的垃圾最后又回到混合处理的老路子,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3)再生资源等回收系统亟待完善 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存在散、小、乱现象,规范的回收从业队伍和完善的可回收体系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低价值物品如针织物、玻璃等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成为垃圾源头减量化不明显的重要因素。

(4)重投入,轻运行,长效管理资金压力大 根据已实施村测算,每个村当年建设需要投入30万元以上,运行资金每年在8万~10万元。随着垃圾分类处理的全面推开,将给财政和村集体带来不小的资金负担,导致部分村投入设备只是应付检查、考核,长期闲置,无力运行。

(5)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垃圾处理涵盖源头控制、分类收集、回收利用与末端处理等过程,涉及诸多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管能力匮乏、设施和运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

3.思考和建议

(1)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垃圾分类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要积极营造共同参与、互相促进的浓厚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的宣传,利用各种平台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教育基地。要从娃娃抓起,做到家喻户晓,真正普及分类处理知识,强化分类意识,完善分类标识,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覆盖率。

(2)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确保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要加快建立运转完备、规范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通过政策引导、行业整顿、强化管理等措施整合现有废品回收队伍,促使其规范化、规模化,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优化废旧物资回收点布局,完善回收网络;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拓展业务覆盖范围,运用电话回收、网络回收等方式,提高回收效率,方便农民交投;支持回收企业和有条件的加工处置企业在镇村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并将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的处置纳入回收体系。

(3)提升处理技术标准,加快硬件设施建设 要花大力气解决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障碍和产品出路问题。要通过完善技术、制定标准,解决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障碍,切实做到以资源化利用促进分类,推动减量目标的实现。

(4)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 要针对制约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的重点与关键环节,明确部门责任,建立健全检查、评估和考核体系。要积极推进源头减量化,着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实施电器以旧换新、全装修住宅率先推行餐厨果皮粉碎机建筑标准等工作,减轻集中收运和末端处置的压力。

(5)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来源 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村民主体的运行模式,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减轻村集体负担。逐步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餐厨资源化垃圾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石材(2022年2期)2022-05-25 13:04:14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气联供系统优化
垃圾去哪了
小型堆肥箱用于餐厨垃圾连续堆肥的性能试验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6
倒垃圾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餐厨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