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英琴
(子长县植保植检站,陕西 子长 717300)
黄瓜属于葫芦科甜菜属植物,在我国北方地区通常采用温室栽培技术进行培育。在温室栽培黄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栽培条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严格参照标准要求操作,重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与浇水等,提高黄瓜的适应性与抵抗力,从而提高栽培效果。
多数黄瓜品种在8~11 h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黄瓜生长的基础与前提,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黄瓜喜欢潮湿的环境,栽培过程中要求保持水分充足,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光照充足条件下可以适时提升土壤湿度。另外,黄瓜喜肥而不耐肥,要求结合黄瓜生长状态选择施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同时合理控制土壤的pH值,通常pH值控制在6.5为宜,以保证黄瓜健康生长。
现阶段,我国黄瓜品种众多,农户应结合土壤环境与需求选择品种。通常,应尽可能选择抗病性强、适应力强的黄瓜品种,防止受到病虫影响,提高种植效果。栽培前应先晾晒黄瓜种子,随后浸泡在热水中使种子泡发,水温保持在50℃,并保证水分充足。当水温与室温接近后浸泡4 h,利用棉纱布包裹除去种子中的水分,晾干后准备种植。
黄瓜一般在2月初种植,主要采用嫁接和营养钵育苗方式。育苗质量关系着黄瓜的生长效果,为提高育苗成效,以营养钵育苗为例,营养土的配制比例为肥沃园土6份、腐熟的马粪和圈肥4份,其中再加入腐熟捣细的粪干或鸡粪15.0~25.0 kg/m3、过磷酸钙0.5~1.0 kg/m3、草木灰5.0~10.0 kg/m3,充分拌匀后即可,有助于提高黄瓜幼苗的抗病性[1]。具体栽培时应先利用药土覆盖,然后将土覆盖在种子上。需注意白天室内温度保持在25℃,夜晚温度控制在20℃。待黄瓜出苗后可以适当降低温度。黄瓜出苗后在确保定植后不受冻的前提下尽早定植,定植应选择晴天进行,并控制好黄瓜种植距离,通常株距保持在25 cm左右为宜,有助于让每个植株接收到充足的阳光,保证植株健康生长。
首先,定植后需根据采收量和植株表现,确定追肥的品种和数量。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并注意钙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补充。其次,先要浇好定植水,定植后10~15 d浇好缓苗水,根瓜采收后晴天上午浇催瓜水。因为黄瓜结果期较长,因此进入盛产期应增加灌水量与灌水频率。再次,定植后温室内土壤温度较低,要求种植人员应适当提高温度,从而为缓苗创造条件。缓苗后结合室内温度进行放风处理,通常上午温度超过32℃时开始放风。如果外部环境温度较高,可以适当加大风口。通常温室日间温度控制在30℃最为适宜,夜晚温度控制在18℃较为适宜。对温室小拱棚上的草帘应做到早揭晚盖,有助于提升土壤温度。搭架引蔓时应拆卸小拱棚。最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和瓜条的陆续采收,生长点接近屋面时要采取落蔓。在落蔓的上方把拴在铁线上的塑料绳解开,使黄瓜生长点下落至合适的高度后再重新拴好,落蔓前将下部的老叶、病叶及时摘掉,可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病害传播[2]。
我国北方地区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疫病等。防治时应秉承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避免大范围、大量应用化学试剂,保证黄瓜食用安全。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当出现霜霉病时,可以采取温汤浸种、安装杀菌灯、交替喷雾杜邦克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等防控措施。感染黄瓜疫病后,叶片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大病斑;瓜条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病瓜皱缩,软腐,有腥臭味[3]。为有效防治该病害,需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6%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按照0.25 kg/穴用量进行灌根,防治效果理想。
黄瓜是市场上重要的鲜食蔬菜之一,但是在黄瓜栽培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利于黄瓜健康生长与农户经济收入的提高。对此,要想提高黄瓜产量,应科学种植、加强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方可保证黄瓜健康生长,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