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尧
(泰来县林业局,黑龙江 泰来 162400)
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生长环境、气候类型、土壤要求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林业栽培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因此,在林木栽培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做好栽培前的准备工作,如分析植物的适宜生长环境等。只有做到全方位的考量,才能提升林业栽培质量。与此同时,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尽可能选择生命周期较长、抗病性较强的树种,确保所选择的树种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在人工造林工程中,通常林业技术人员会选择单一的树种进行造林,但这种造林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出现病虫害问题,往往会导致病虫害快速扩散或者蔓延,进而必然会导致整片林木遭受严重的危害。鉴于此,在进行树种选择时,应尽可能丰富树种种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树种搭配,不断优化生态结构。
2.1.1 选苗。在树木栽培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树苗,做好树苗运输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避免树苗遭受损害,以助于提升树苗的整体质量,确保树苗的成活率。此外,移植树木时,需合理修剪树木的根系,将根系长度控制在30~40 cm,确保树木的扎根质量。
2.1.2 栽植。完成选种环节工作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造林方案,进一步明确相关注意事项,合理确认树木栽培的时间、地点、栽培密度等。通常,需合理设置树木之间的间距,以避免相邻树木之间相互竞争,促进树木生长。在树木的栽培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种植穴的挖掘工作,确保种植穴呈沟犁状,沟深和直径根据土球大小来确定。此外,在树木栽种之前,需要做好肥料及水分的补给工作。通常,所施加的肥料主要由磷酸二胺与腐熟肥混合而成。做好上述环节的工作之后,需要栽植树木并做好回填工作,并要对回填土进行压实操作,确保树木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出现倒伏。之后需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补水,保证满足树木的生长所需。
2.2.1 种植前的准备。栽培牧草时,种植人员要做好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如及时翻地。当秋季来临时,需要对翻整后的土壤浇水,以保护土壤。第2年春季,冰雪融化为土壤带来充足的水源,保证土壤中水分含量适中。
2.2.2 种植管理。在牧草种植之前,需要以条状施肥方式在种植地施入磷酸钙。种植牧草时,行距控制在30 cm以内,种子的播撒深度控制在50 cm以内。播种完成后,需要做好种子的压实工作,避免种子裸露在外与空气接触。
2.3.1 定植。定植是栽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整体栽培效果影响极大。定植之前,种植人员需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及工作流程,挖好坑穴并合理施肥与灌溉,确保定植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进而保障定植质量。定植时,枣树树冠矮小,适宜进行合理密植,但过于密集不利于枣树生长和管理,因此需要根据枣树的品种和冠幅确定种植密度。长期枣粮间作行距8.0~15.0 m,株距4.0~6.0 m,定植采用南北行。定植穴的大小一般为80 cm×80 cm×80 cm,并施10 kg以上的农家肥。冬小麦、夏大豆等与枣树的间距需要保持在2 m以上才可以实现增产,2 m以内易出现减产现象[1]。
2.3.2 施肥。种植人员尽可能选择有机肥作为定植底肥,林木在次年发芽之前,结合实际需要对林木施加基肥。通常,施肥期主要分为2个阶段: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或者7月上旬追加果树专用肥或磷酸二铵1 kg;花果生长期需要叶面喷肥4次,即花期和幼果期各喷1次0.3%尿素与0.08%稀土溶液的混合液,并在采果前后各喷1次0.3%磷酸二氢钾。初花期对叶片进行喷水,并且在16:00或者06:00进行施肥。
2.3.3 修剪。当冬季来临时,需要对枣树进行修剪及定干,第1~3年通常不进行修剪,尽量多保留枝条,在第4年树高2.5m以上时进行定干[2],并将定干高度控制在1.2~1.5 m,按照组织培养、短截、旋转顺序进行作业。首次定干完成后,种植人员需要做好营养补给工作,每年进行2次摘心抹芽,促使枣树萌发新枣头。但要严格控制修剪强度,确保枣树树冠分布均匀、通风效果良好、枣头不过密或过疏、旺枝与旺枝之间结成结果枝组,提高枣树结果量。
大力发展林业不但可以达到美化园林、净化空气的效果,而且有助于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林业栽培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状况和林业栽培技术的标准规范进行作业,做好各个时期的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林业栽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