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合国
(农安县巴吉垒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吉林 农安 130212)
随着“三农”政策的落实和扶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农村经济获得了繁荣发展,也相应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使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显然,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水平是决定农民收入是否提升的根本性因素,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之间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然而,因长期受传统城乡二元经济机制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农民收入也落后于城镇居民。因此,国家、各级政府及农村经济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完善农村基础农业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机制,确保农村经济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综合分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发现,农村交通问题是首要因素。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严重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交通不畅通,农村经济发展陷入走不出去和引进不来的困境。为此,笔者认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于强化农村交通建设。城乡之间要全方位拓展公路网,实现城乡之间快速衔接;镇与镇、村与村之间要建设镇级公路和村级公路,打通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自然屏障,实现乡镇交通系统化和整体化;强化对各级公路的维护、管理和优化升级,确保各级交通网顺畅和四通八达[1]。农村交通发展建设能够破除长期以来农产品走不出去、外来产品和资源引不进来的经济发展瓶颈,有助于降低农产品加工、运输成本,也有助于引进外来资金和经济资源,更好地投资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水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只有完善农村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第一,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向农村地区给予财政扶持和财政转移,设立农村水电发展专项资金,实行专项资金专用,且专人管理和监督。充分利用好专项资金,实现农村水电系统全覆盖,且不断优化改造水电基础设施。第二,要选派水电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扎根农村水电建设,与广大农民形成凝聚力,建设农村水电基础设施。第三,要为农村基层水电管理人员提供一切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农村基础水电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农村水电基础设施进行常规管理和维护,保障农村水电基础设施保持正常运作。随着农村水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正常运作,农村经济发展成本将大大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效率提高,进而有助于农民增产增收。
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更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采取一切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坚持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落实富民强农和农村土地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田种地积极性,且完善农村财政监督机制,打击一切有损农民切身利益的行为;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践行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制度。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户籍制度的改革,许多农民流向城镇就业生活,造成了农村大量田地荒芜,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要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改革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大胆创新,注重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全面实施,将有助于农村生产机械化和集约化发展,进而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和特色农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路线,走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之路。第二,当地政府要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学习,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养,鼓励农民在家创业就业[2]。因此,要改变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和收入稳步增长。
当地政府要转变职能,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和服务水平。对于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民创业要简化办证手续,减免管理费用,降低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民创业的成本。要联合有关税务和银行金融部门,在税收方面和贷款方面为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民创业开通绿色渠道,降低贷款门槛或者减免贷款利息。对于发展特色绿色产业的企业和农民,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随着这些措施的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势必将得到外来资金的支持,并形成农村产业圈,在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就业率。
重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关乎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影响着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为此,我国要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把农村经济发展理念立于我国长远国家战略计划中,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只要国家、政府和人民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全方位搞农村经济发展,一定能够振兴乡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从而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