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融合战略研究

2018-02-12 00:20刘建琼
乡村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均等化军民公共服务

刘建琼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湖南 长沙 410006)

融合战略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的重点,涉及2个重要的“融合”,即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融合战略——军民融合。笔者认为,将军民融合战略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并力争到2020年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圆满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1 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基石

目前,三产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地方还处于一二三产业简单共存状态,即一部分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也让家里人开着农家乐,但是却各干各的,没有实现真正融合。换句话说,就是不论单一的农业生产还是以农家乐为主的农村观光旅游,都还没有真正发挥农业的应有功能。所以,三产融合必须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所谓三产融合,就是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进行资源优化和交叉重组的配置结果。一产泛指农业(农、林、牧、渔)生产,如特色农业、循环生态农业、现代化高效农业等。二产是指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国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行业仅有12个,种类较少,加工程度较低。更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如植物化妆品加工业、秸秆日用品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业和生物质能加工业等,还没有被归纳到国家统计数据中,这些领域将是未来农业生态增值的主阵地。三产是指农业本身衍生出的相关服务业,如农村旅游、亲子教育、康体养生、民俗文化传承等。

三产融合虽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各地实践表明融合方式多种多样。一是农业内部各工种相互渗透,如渔菜共生、稻鸭共生、林下养殖、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模式等;二是服务业向农业渗透,如旅游业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造就观光农业、网络销售向农村深入成就电商农业、文化创意及加工制作向农民普及筑就创意农业;三是工业工程技术、装备及设施等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如土壤修复工厂、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及植物工厂、工厂式水产等;四是三产交叉、融合开发的田园综合体、牧场观光、酒庄观光等。不管方式有多少,实践表明,适合本地的才是最好的,突出特色的才是最有市场的。

2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

城乡融合是三产深度融合所导致的生产要素及服务资源的交叉融合。城乡融合有2种实现方式:一是属地方式,就是空间布局的紧密融合如城郊融合类村庄,通过城镇地区带动乡村,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进而形成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二是非属地方式,顾名思义,就是距离城镇较远的乡村也可以实现城乡融合,如集聚提升类村庄(海岛村庄、国有农场及林场)和特色保护类村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他们主要依靠发挥生产性功能或者创意性功能,通过市场纽带与国内外大中城市形成紧密联系,因此非属地方式也可以概括为市场方式。属地方式的城乡融合由于积聚了较多的农村转移人口,需要配置与之相当的社会服务,所以需要更多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非属地方式的城乡融合,由于积累了较多的生产能力和创意资源,工作难点和重点在于市场营销环节,所以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无论属地方式还是非属地方式的城乡融合,都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人口人才流动自由化和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一体化。

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如下方面:一是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公共服务,如供水、供电乃至供气、交通通讯的均等化,还有就业、养老、应急等基本生存保障需求的均等化;二是满足基本劳动能力生成与提高的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均等化,还有图书馆、博物馆和电影电视等基本文化需求的均等化;三是满足基本健康保障需求的公共服务,如乡镇级医院、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健康咨询的均等化,以及垃圾回收与处理、污水处理与治理等基本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均等化;四是满足基本人格保障需求的公共服务,如养老助残、社会救助、社会矫正、就业服务和矛盾调解等的均等化。上述4个方面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城乡融合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城乡人口人才流动自由化包括2个层面,一是城镇化建设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都需要农村劳动力的供应,城镇常住人口就地就业与农业企业季节性用工之间不发生冲突,是下一步城乡劳动人口自由流动的必然要求。不少乡村基层调研报告反映,农民对农房改造、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十分强烈,所以,让有意愿的农民在交通相对便利、公共服务配套相对完善的中心集镇上集聚,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符合现代化进程的城市化建设要求;同时也有基层调研反映随着经济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经商、办企业和务工,一些鲜果龙头企业在生产高峰时雇佣的当地农民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素质偏低,因此,需要搭建城乡劳动力流动信息平台,实现某种平衡,既可以保证城镇化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又能确保农业发展过程中不缺少劳动力,这是城乡劳动力人口自由流动的应有之意。二是城镇化建设与农业三产融合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乡村振兴组织人才(俗称“乡贤”)。来自基层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城镇化公共服务建设中最缺的人才是医生和教师,三产融合中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因此,需要搭建平台甚至出台倾斜政策促进人才流向这些领域。

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一体化主要涉及2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二是城市资本有序流向乡村。世界银行选定的发展经济学第二阶段先驱人物哈拉·明特提出了关于发展问题的组织二元性理论:与发达国家经济情况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各种过大的“价格差”,开放市场(包括国际、国内2个市场)能够改善经济的组织结构,抑制市场则会恶化经济的组织结构。目前,在城乡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组织二元结构问题,城市中心与城郊房价“价格差”悬殊,所以,探索渐进分类放开农村土地市场,让农民拿自家的宅基地入股,和城市资本联合起来共筑乡村振兴事业,不仅可以平抑房价,还可以实现城乡深度融合。

3 军民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由此可见,军民融合也是乡村振兴融合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已经呈现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态势:一是出现了凭借地理空间优势而产生的军民融合特色小镇;二是军工装备服务于乡村振兴而产生了远洋渔场(海洋工程装备);三是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而出现的融合,如卫星遥感技术向农业灾害预防技术转化与利用、智慧农业改造边疆军团农副业生产等;四是军地应急应战一体化向农业生产保障领域的延伸而产生的融合,如林业消防及应急合作等;五是军转干部及退伍军人转移到农垦集团服务乡村振兴而发生的融合,如改制中的黑龙江农垦集团。

乡村振兴中的军民融合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军民融合之处在于:其他领域的军民融合重点是提高军备竞争力,即军事领域高科技与民间高科技相互转化是为了提高现代化军事作战能力,所以,其他领域的军民融合注重的是界内融合即军备技术标准的趋同;而乡村振兴领域的军民融合重点则是用军工技术服务并改造传统农业,以便最快速、最大化地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乡村一级则以现有的最高生产方式嵌入部队后勤建设,以便实现部队尤其是边疆偏僻驻军给养便利化,所以,乡村振兴领域的军民融合注重的是跨界融合,涉及的利益者会更多、安全监管会更复杂、人才配置要求会更严、对政策的顶层设计要求会更高,这在国家战略体系建设中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均等化军民公共服务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