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坤荣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教学之道,牵涉到方方面面,有许多传统的好做法好经验。但我们觉得,在平常的习惯做法中如果来个另类思考,实施别样做法,也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一、课堂学习,严禁“摊开书本”
【案例】上课铃响了,学生都习惯性地打开书本,把书本摊开在课桌上。这时王老师却盯着学生,提高了嗓门喊道:“把书本合上。”学生顿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人动作迟缓了点,老师两眼圆睁,直逼着大家,一字一句地强调:“书—本—合—上。”老师面对大家,抑扬顿挫地说道:“老师上课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在老师讲解例题时,你们要盯着黑板,跟老师一起研究题目,绝对不能把书打开。”上课不能打开书本,那叫上课学习吗?为什么不能打开书本呢?什么时候打开书本呢?学生满腹狐疑,心想这个老师就是有点特别。继而,老师解释道:“师生课堂上一起研究题目,是不能打开书本的,因为一打开书本就会干扰研究题目的思路,也会影响上课集中听讲的注意力。”老师顿了顿,又说道:“上课要合上书本,但课前要打开书本。书上的例题分析,你们在课前要预习起来,有不懂的地方要打个问号。课上完了,看看问号“耳朵”有没有拉直……”老师的话,学生似懂非懂,但他们都默默地记住了。
【思考】课堂上一般是老师引领学生看书理解回答问题,而这位王老师的做法却别具一格。我们认为,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合上书本,静心听讲,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能促使学生猜测、期待、思考乃至浮想联翩。老师的这个做法满足了青少年喜爱求索未知事物的心理需要,使学生上课时始终处在一种“问题情境”之中,思索思索再思索,又时时体验着“忽焉有悟”“豁然开朗”的愉悦心情,这个做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同时,课堂上合上书本,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课前、课后去打开书本,去预习去探究,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因而,老师在黑板前分析讲解,而下面的同学却在或左顾右盼,或拿着书本照着回答,或不听讲解而自顾自时,不妨严禁“摊开书本”。
二、抄袭作业,可以“睁眼闭眼”
【案例】一位校长从城区学校调任乡镇一所薄弱初中。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外地民工子弟,家庭教育不够好。他到任后了解到,这些孩子往往懒得做回家作业,他们早晨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听谁谁的作业做好了,然后借人家的本子来抄抄。早晨教室里,是一番繁忙的奋笔疾书的景象。老师检查作业时,作业是收齐了,但作业不是学生亲自看、算、做的,而是“借鉴”来的。为此,这位校长忧心忡忡。怎么办?学校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出台了早晨作业一律不许抄袭的规定。如果有学生违反这一规定,则要受到批评教育甚至处分。一时间,早晨抄作业的现象似乎得到了遏制。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的作业本很难收齐上交。最烦心的是,学生要么不交作业,要么回你一句“我不会做”。早晨学生之间谈话,由原来的“作业做好了吗?我看看”,变成了“我不会做。随它去”。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我不会做”的行列,成了交白卷的“英雄”。学生的学习风气变了,由原来的在教室里奋笔疾书,变成了在校园里溜达闲逛。为此,这位校长再次陷入了迷茫之中。
【思考】面对抄袭作业的现象,我们要全面分析,理性对待。对学生偶尔抄抄作业,我们不必如临大敌。只要有群体的学习作业,抄袭现象就无法避免。这所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是外地民工,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成绩不够理想。但学生早晨到校后急着要抄袭“借鉴”作业,说明他脑子里还是想完成作业,想给老师一个好的交代。尽管他对知识掌握不透彻,题目不会做,但“借鉴”后上交作业,说明他内心有某种积极向上的心思。这种心思是很脆弱的,正如刚出土的幼苗;对于这种心思,我们要呵护关爱,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它。如果粗暴地对待它,一棍子把它打死,就很有可能把学生进取向上的火苗给扑灭掉了。学生的进取火花没有了,那么学生就不把学习当成一回事了,就我行我素、“肆意妄为”了。学校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看不到学生想完成作业的心思愿望,而强行出台严禁抄袭、违者处分的制度,那么就等于把学生强制推向“我不会做”的马虎随便的行列。这很显然是和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
因而,我们不妨以敞开的心态,辩证看待和化解学生抄袭作业的问题;我们要冷靜分析,谨慎对待,妥善处理,因材施教。不要通过粗暴的方式来禁止抄袭现象,而应该多一些责任心和耐心,应该通过合理引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学习管理能力。我们要保护好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火花,呵护培育,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三、检测考试,允许“公布题目”
【案例】课堂上,数学老师告诉大家:“同学们,明天要考试。我希望大家都取得好成绩。”话音未落,调皮的学生拉长了腔调:“我基础差,考60分就很好了。”“不,要考90分以上。”老师的话语看来一本正经。“除非我偷看,除非老师把试卷提前告诉我们。”那个学生依然有点油腔滑调。老师看了看大家,微笑地说:“这次考试,试卷提前发下来。但有个前提,那就是每人至少要考90分以上。好吗?”听到老师说要把试卷提前发下来,学生异常兴奋,“好”的声音喊得特别响亮。唰,唰,唰,老师真的把试卷发下来了。同学们看着手里的《第三章知识目标试题》,有点懵了。老师又开口了:“这张试卷题目囊括了本章的知识要点。明天考试就考这张。如果上面的题目不会做,你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要弄懂会做。但要有明确的分数目标。”教室里顿时一阵骚动,学生们有的左顾右盼,有的前倾后转,有的索性拿着试卷拥到优秀生旁边。看着这幕情景,老师的嘴角微微上扬了。
【思考】考试,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必要手段。但如何检测,这里面可大有讲究。就检测题目来说,有的老师喜欢出难题怪题,想难倒学生,“一棍子”打趴下,让学生考个60分乃至不及格,以此来杀杀锐气,激励学生从挫折中爬起。其实,检测反馈,是伴随着学习的过程的,只要有学习,就应该随时有检测;检测不是结果,而是手段;检测的目的也是达成知识的掌握。检测的方法、形式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当堂反馈、口头提问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把检测试卷提前告诉学生,就像案例中所说的目标试题。这类试题讲究知识的完整性,囊括单元的知识目标,也包含了书上例题。这张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做、问、记(甚至是背)的同时,全面掌握知识。老师要求满分,至少90分,这样做,既让学生温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在经历了做、问、记等阶段后尝到了学习的成功感。事实上,只要平时的检测考试指向让学生掌握知识,指向激发思考培养兴趣,那么不管是否提前公布题目,都能给教学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对于学习管理中的很多做法,包括另类做法,只要认真剖析,就能悟出其中的“道道”;踏实行事,就能收获丰硕的果实。课堂学习不必非要打开书本;抄袭作业不必非要狠狠惩罚;检测考试不必非要严守题目秘密。只要是激发学生学习、促成学习成效的做法都可以实践尝试,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和学达到“佳木秀而繁阴”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