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艳红
(临夏县农牧局,甘肃 临夏 731800)
在应用造林相关技术的过程中,种苗测算不准确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合理规范种苗的来源及使用的标准,这就造成了造林工作中出现不匹配和描述不匹配的问题。另外,应用相关造林技术时,不能合理有效记录母树和幼苗的使用标准[1]。
我国有多种造林技术,不同的造林技术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及作用。所以,在应用造林技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造林地区的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情况,选择适宜恰当的造林技术。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客观经济与地理状况和主观思想都是限制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主要因素,选择的造林技术很难适应造林区的具体情况[2]。
在进行造林作业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分析设计图的比例尺,恰当建立用图规定;要正确使用图形标绘方式;要清晰标注出造林作业地点以及技术应用地点,以此保证造林技术资料清晰。但是,现今的造林设计资料趋于形式化,存在细节标注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都会对造林工作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3]。
粗放式的造林管理模式,在我国林业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长期使用,一些陈旧的管理模式依然存在于当今社会的林业单位中。虽然有的工作单位已制订了工作方案,但是这些工作方案都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足、灵活性缺乏、过度程序化,这些都是林业管理普遍存在的缺点。
准备工作是造林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设计及整地两方面。当设计造林方案时,要先调查和研究造林地的气候、地势、林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情况。在调查和研究完成之后,要根据造林技术和树种的实际情况,结合调查研究的结果,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造林技术及种植树种。制订出适宜恰当、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案,不但要使其尽快并长期发挥作用,还要保障造林区的经济与生态效益。造林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整地,主要形式有块状整地、带状整地、全面整地3种形式,目的是为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满足树种生长发育的需要,就要提高土壤的性能,三垦全部或者局部造林区,这就是整地。要将不同的整地方式应用在不同地质地理条件的造林地。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土壤的差别比较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所在地区土壤的各方面特点,选择易发芽且种粒饱满的树种。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气候与温度也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对造林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栽种树苗的过程中,要依照所在造林区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
在绘制技术应用图纸时,还要充分了解混交地块的应用情况以及作业地点的地质情况,熟悉各类林业的标志。封山育林和防火护林是比较常见的林业标志,在设计技术应用图纸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还要收集育林规划及造林年限等数据,顺利完成造林管理工作,选用恰当的措施,完善技术图纸的内容。
为了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有效监督,相关的林业主管部门要从整体上出发。此外,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林业造林的功能及价值,相关的工作单位还要做好苗木管理及后期维护工作。
林业行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林业资源也是我国重点保护的自然资源。近些年来,人们大肆砍伐树木,造成我国的林业资源大量流失。因此,国家积极采用造林技术,保护林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