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欢 马建武 蒋雪琴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
之所以传统农业急切需要转型升级,是因为在当前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而传统单一的农业结构已经难以应对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的冲击,在面对与农业相关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造成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挂钩,农业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的情况下[1],再加上市场需求多元化、居民消费多样化的转变与传统农业所暴露出来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基础薄弱之间的矛盾,使得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农业产业自身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中央的政策支持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8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第12条明确提出要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2]。相关的红利政策的制定、出台,为农村改革及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传统农业因为还保留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指导,容易造成农业污染。并且传统农业区一般位于边远地区,生态环境良好,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整体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因此,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急需向集约型转型升级,加强农旅之间的融合发展。
传统农业存在产品较为单一、功能欠缺、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单一的经济模式导致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低。面对如此困境,应从农业产业模式源头进行改造,注重单一功能向多元化并存模式发展,延长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产业链,从低层次产品向多层次旅游产品转变,通过与传统农业的融合,挖掘乡村文化,开发特色产品,创造旅游新业态,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3]。
息烽县属于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由于海拔高、纬度低、高差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多种农林作物生长。并且境内葡萄、蔬菜、肉鸡、猕猴桃和吊瓜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种植优势较为明显,但是问题也较为明显:设施农业规模小,高效农业占比少。当地设施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低,不少设施农业基地还没有形成产业园区;有的区域出现了“种了一大片,收获一小块”的现象,缺乏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服务的支撑。同时,受到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影响,总体上土层稀薄,耕地斑块较为破碎,严重阻碍了机械化经营,依靠传统耕作的方式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要结合当地的农业与旅游业优势,使农旅一体化成为其重要生产方式。
息烽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并且在自然风光方面与周边省份有一定的差异,同业竞争压力小,旅游自然资源绝大部分分布于农村地区,有利于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再加上息烽县具有温泉地热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旅游业态呈现多元化现象,适合多种旅游路径并存发展。同时,息烽县自古就是交通要塞,靠近省会贵阳市,具有巨大的旅游市场资源和交通优势,目前还建有一座高铁站。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息烽县可以立足本土的旅游资源,打造多种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式。当地旅游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完善。
小南海场地内山青林秀,生态环境优越,林木覆盖率较高,地势较缓,山体土层较厚,适宜植被生长,具备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并且场地内保留有农田,具有发展“农旅一体”的良好基础,其中特色农产品有吊瓜、前奔梨、葡萄等。贵阳市“千园一城”“美丽南山”建设政策为场地设计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依据。在交通方面,川黔铁路、国道及高速从场地内穿过,大大方便了旅客的出行。便利的交通显现出其吸引访客的潜力,也是场地长期良好发展的主要动力。
4.2.1 休闲度假式旅游模式。对于乡村有独特资源优势的需要进行重点开发,并以此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创意性休闲旅游模式,带动产业更新和理念更新,提升场域发展动力和活力,极力从之前的大型观光景区向乡村休闲度假、娱乐、体验、康养方向转变。在小南海景观湿地内,结合水景和地势,分别设为钓鱼台、自然跌水、南山瀑布等景观节点,分别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寿比南山”的意境和寓意,营造湿地水景景观。同时,在湿地露营区结合背山面水的良好景观,设置醉鱼屋、溪谷棚舍等景观节点,针对向往自然野趣的旅游人群,为其提供户外休闲的自然野趣场所。
4.2.2 田园农业式旅游模式。在小南海景观设计中,幸福花海区利用香薰、景观花卉植物形成独特的花海景观,并设置了相约花海、香草体验楼等节点,结合绿色屋顶会所、香薰SPA、婚纱摄影等功能活动设施,为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群提供娱乐休闲活动场地。同时,在桃花林景区中设置了休闲屋、极目观景台等景点,利用原有的山地地形栽植桃花,在开花期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结果期可供游客进行采摘食用。这样可以在多个时期有不同主题的农旅活动吸引人群,丰富活动种类与模式,有效促进农旅融合的快速发展。
4.2.3 民俗风情式旅游模式。瓜果是小南海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在小南海景观设计的入口嘉年华区,对农产品原产品进行各种趣味方式的陈列展示、售卖。同时,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情一条街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丰富多彩的地域风俗。更具有特点的是依山而建的戏台广场,不仅成为游客眺望远处景色的观赏点,而且有助于贵州省地方文化代表戏种的黔剧的继承保护性发展,游客在此可体验独特的民风民俗,并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山水情缘。
4.2.4 科技体验式旅游模式。小南海产业农业园设计中考虑到农事操作、农业教育等问题,为此设计了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不仅可以为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知识培训,更好地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可以为学生及科技人员提供学习交流中心。在温室大棚中一方面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传播科技农业知识,特别是让学生团体了解农业方式及流程;另一方面客观促进了农旅之间的有效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