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展路径研究

2018-02-11 16:26:47吴利平
乡村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三农战略农民

吴利平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河南 濮阳 457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发展而言,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基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提出的,体现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因此,我国必须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

1 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三农”工作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并不仅是单纯的乡村经济振兴,还包括乡村生态、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的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势必会助推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及党的建设工作的发展,进而有效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三农”工作全面发展。

1.1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繁荣乡村经济

唯有产业兴旺、经济繁荣才能够给乡村带来发展活力。农业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根基,相关人员应认清当前农业发展的障碍所在,变总量扩张为质量提升,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生产力,坚持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助推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耕地保护工作不可放松,要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的发展中不断探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掌握生存命脉。

1.2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打造美丽乡村

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无形财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一定要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不可走“牺牲环境求发展”的错误之路,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其一,治理农村生态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开展农业发展绿色行动,引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对一切超载边际产能进行引导退出。其二,保护与修复农村生态环境。结合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综合考量修复养护措施,其中包含耕地、草原、森林、河湖等环境的休养制度、休耕制度,以及河长(湖长)制度等。同时,农业节水工作要加大开展力度,应用大规模节水工程,对农业水价进行改革,形成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其三,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在治理环境污染工作方面要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通过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激发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1.3 以乡村文明为保障,发展乡村文化

当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及城市文明快速扩张,许多乡村的传统文化被破坏,地方的乡村文化、农耕文明逐渐消失或被城市文明所取代。乡村振兴需要立足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国家发展软实力的高度,对我国乡村农耕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人文竞争进行发掘、继承与创新,通过加大乡村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力度,使乡村文明的原生态得以保存,在教化民众、凝聚人心、孕育风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总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对群众文化生活进行创新创建,逐步引导农村民众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基于乡村文化打造和谐、友爱、幸福的乡村社会。

1.4 以治理有效为基本,构建安定乡村

让亿万农村民众生活得更加美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时刻围绕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展开,其中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缩影,唯有确保乡村安定才能让“三农”工作顺利发展。现如今,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人口老龄化、家庭离散化、村庄空心化得到了很大缓解,但在实际治理中依旧存在工作人员能力不足与机制落后的弊端。比如,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纪律散漫;地方政府组织、动员能力不足,管理权威性不够;村民自治机制无法落实到位,大量治理矛盾积累;农村公共安全投入不足,农民安全意识较弱等。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则需要顺应新时代趋势,对乡村治理工作理念与手段进行创新。其一,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与村务监督为基础、集体经济与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农村组织体系,进而为农村千家万户提供引导、教育、管理与服务,拉近干部与群众关系;其二,治理方式的选择应结合传统与现代,以法治、自治和德治的合力去优化农村治理格局,进而构建和谐安定的乡村社会。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三农”工作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历史任务,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党。所以,党和国家应当对“三农”工作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各方领导核心作用,从不同层面给予支持,确保“三农”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新时代农村工作水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2.1 优化乡村振兴干部配备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干部是最终“三农”工作效果的决定性因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指导“三农”工作开展干部队伍建设的方向及基本要求[2]。这要求各级党委及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要对“三农”工作有深刻认知,并且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将“三农”工作落到实处。要懂农业,不断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懂得市场的农业经济,勤于在农业生产一线奔波;爱农村、爱农民,懂得倾听农民群众的内心诉求,与农民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有必要制定和推行针对性培训工作,对当下“三农”工作队伍及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进行提升。此外,“三农”工作部门及各乡镇领导干部的来源和晋升渠道要合理拓宽,将农村一线实干作为“三农”工作领导干部的主要来源,优先选拔实干成绩优异的干部,逐渐将人才向农村、农业生产一线引流。要进一步完善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招聘乡事业编人员等制度,提高农村地区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2.2 优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根基,唯有提高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度,构建良好环境,完善发展平台,才能让优秀人才能够在“三农”工作中大展身手。在人才引进方面,要以“三农”工作实际情况为参考,将满足农村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专业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聘等不拘一格的人才引进方式,加强对农村社会科技、医疗、教育及文化等方面的支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应大力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鼓励并支持更多大学生前往农村地区创新创业,为农民创收助力。同时,新型农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部署的核心,可通过不断完善与规范职业农民教育制度,鼓励更多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加入新型农民队伍。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实施“下乡兴农”工程,鼓励更多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创业,做活做大“归雁经济”,当地政府部门应积极搭建平台渠道,以利好政策吸引外出人员回归故里,建设家乡。

2.3 优化乡村振兴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唯有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才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从而形成健康、多元的投入格局。其一,加大财政投入。国家应将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第一选择,对投资融资机制进行创新,确保大量资金涌向农业农村,同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完善财政支农长效政策,吸引更多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其二,发挥土地政策作用。对耕地占补平衡措施予以改进,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新增耕地指标调剂制度,鼓励耕地占补平衡有富余的地区向耕地资源匮乏的地区进行指标的有偿转让。其三,加强金融支持。依据“三农”特点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将大量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从而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需求。具体来讲,各大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三农”金融服务与产品,通过逐步完善农村征信体系,为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做准备,在风险有效把控下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

2.4 优化乡村振兴农村公共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重视农村社会基础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要遵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理念确保落实到位。其一,要确保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经费逐步向农村地区引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实现城乡同步发展,让农村民众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确保老年群体生活有保障。其二,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电网、道路、网络、燃气和房屋等方面的建设进度,且要提高建设档次。积极推进“厕所革命”与“殡葬改革”等政策的落实,重点整治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土地滥用等问题,通过目标、责任、力量的明确与整合,因地制宜地开展长期攻坚战,坚决改善农村社会“脏、乱、差”面貌,打造美丽乡村。

3 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加速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助推城乡一体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战略。现如今,我国乡村振兴的时代已拉开帷幕,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已奏响乐曲,各级政府应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加强人才、资金、制度、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同书写我国“三农”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三农战略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46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8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0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2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