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梓宸
(武昌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因此我国新型城镇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加强研究,能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建立和谐社会上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城镇化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体制改革卓有成效等。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环境受到了污染,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第一,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迅猛,城镇人口密度不断增大。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足足提高了35.8%,人口也从1.72亿增加到了7.31亿。
第二,城镇设施逐渐完善,城镇功能显著增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设施建设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城镇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促进了现代化发展[1]。
第三,在户籍制度创新和改革上,对农民进入城市户籍实行全面开放的制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民工的利益。同时,不断改革和完善工资保障制度,使农民工也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公共服务。在城乡征用土地方面,进行了高质量的改革,提高了土地赔偿率。
1.2.1 城镇化水平较低。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猛速发展,使得城镇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农村人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土地资源不足,房价不断增长,导致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居住条件依然很差。由于城市人口数量大大增加,使得城市承载力降低,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较低。
1.2.2 城市的总体包容程度不足。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城市人口并未向外流出,导致城市会出现人口膨胀的现象。而我国的城镇管理比较重视户籍制度,对于没有城市户籍的人来说,享受不到很多的城市社会保障服务。所以,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不仅给城市的公共治安、道路交通的管理增加了负担,而且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1.2.3 地方政府负债建设城镇。一些地区的政府响应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但是城镇化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策略,单纯追求城镇化的表象,大量拆房、建房,负债建设城镇,不仅城镇化建设质量不达标,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当地后期的社会基础服务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
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才是大家追求的,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发展均衡化。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建设社会基础设施,做到社会基层保障的均等化。不仅是针对城市人口,对于外来人口,也要一视同仁,至少要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要以居民的高幸福指数为目标,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城镇化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未来城镇的发展为代价,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可持续发展,采取绿色、可循环、高效节能的发展策略。加强城市的社会基本保障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各行各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就业机会,合理规划城市社会管理和道路交通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2]。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除了加大政府投入外,还需要大力推行制度改革,从而确保城镇化的有序建设。因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会涉及户口、地产、行政等方面的变革,通过对这些既有政策的适度改革,可以提升农村人口的平均幸福指数,在发展城镇的同时保障社会基层人民的生存需要。
想要真正实现“中国梦”,建设和谐社会,少不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而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发展,是科学可持续的发展,不是以牺牲人民生活质量、政府举债为代价的发展[3]。所以,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生活需要出发制定策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为发展目标。
[1]石忆邵,朱卫锋.中国城镇化的地域组织模式及其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13-20.
[2]辜胜阻,易善策,李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47-52.
[3]张翼.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