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民族尊重的时代内涵

2018-02-11 13:27陈昊宇刘世华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时代性思政民族

陈昊宇 刘世华

(1.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24;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11)

现代思政教育的活水源头,存在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只有适应时代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与时俱进,时代性是民族院校思政教育面向现实需求的基本特征和要求。由于民族院校的性质、宗旨和学生主体差异,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时代性课题和破解实际上就是对思政教育中民族尊重的时代内涵的探索。

一、关注民族学生的民族基因是民族尊重的前提

尊重是异质文化交流的基本准则之一,少数民族在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多有差异,对于不同民族和民族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首要前提和重要任务便是落实民族尊重意识。只有落实民族尊重,关注民族学生的民族基因,才能使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在面对众多不同民族学生时能够一碗水端平,也只有落实民族尊重,才能使民族学生的特殊性真正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关照。

第一,承认学生民族差异。由于民族身份不同,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形成了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这是民族院校民族学生的客观现实,民族文化背景、民族身份差异是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对于教育客体对象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必须要承认学生的民族差异,这是对民族学生实施民族尊重的基本条件。

第二,关照民族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民族身份,民族学生和其他学生在教育基础、信仰等方面有一定不同,民族院校思政教育要对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引导的教育活动,要使这种教育活动能够切实取得成效,就必须要关注民族学生的不同特征。落实在教育活动中,便是要根据民族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把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国家观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民族学生差异化的学习基础和差异化的思维方式,还要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照顾到民族学生的文化习俗,避免触及民族学生的文化禁忌。尊重是一种意识,只有落实到行动中,才是真正的尊重。[2]

第三,满足民族学生尊重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是较高层次的需要,这一理论同样对民族院校思政教育有指导意义。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生存和发展成为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民族民众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自觉被弱化,另外国家在教育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掌握着政策、内容、人力灯光各种资源,这使得民族民众相较于原来民族内部的自生循环模式,变得更为被动,由此包括民族学生在内的民族民众也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在民族院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在外在形式方面,体谅民族差异,实践民族尊重,同时也要顾及到民族学生的尊重需要,在教育环境氛围上给予民族学生相应的人文关怀,在教育互动关系建构中将民族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选择能够使民族学生获得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文化内容等,使民族学生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第四,引导民族尊重意识培养。国内有多个少数民族,民族院校中民族学生的民族成分多样化,在民族院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落实民族尊重意识,一方面,要从教育方来关照民族学生的差异,尊重民族学生,另一方面,需要使民族学生形成民族尊重意识,为民族学生的民族交往培养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对于后者来说,其在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落实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是在思政教育中设置民族尊重内容,使思政教育在内容能够体现对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尊重,同时也能在内容上体现对民族历史以及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二是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民族尊重,使民族学生能够在思政教育中切实感受到民族尊重,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推进,促进民族学生民族尊重意识培养。

二、体现时代性是民族尊重的现实需求

时代性是思政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民族院校来说,服务民族民众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院校的基本宗旨,而国际民族问题错综复杂,区域民族形势日渐严峻,民族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外界诱惑多不胜数。在此情况下,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使相关教育能够适应当前的民族形势和民族学生的特征变化。因此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思政教育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内容要求和方法手段要立足当下社会形势,顺应时代潮流,形成思政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内容和新方法,回应当前社会发展带来的思维、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深刻的社会变革,应对民族学生当前多元意识形态形成的各种诉求,使民族学生的思想培养能够应付当前复杂的社会局势。直面时代课题,回答时代课题,探索自身的时代发展,是民族院校思政教育民族尊重时代性的基本内涵。[1]

体现时代性是民族发展的现实需求。时代环境变化改变了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族民众意识多元化发展,学科开展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另外也转变和拓展了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教育课题,在原有的社会环境条件,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课题主要是培养民族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在现有环境条件下,还需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对民族学生的思想影响。时代变迁也使民族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追求物质成为一部分学生的主导价值取向,多方面的引诱也使得民族学生的思想处于迷惘状态。最后时代发展也为民族院校的思想教育创造了新的条件,并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手机等技术条件的飞速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少数民族社会在新时代中各种各样的时代性特点,意味着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不能固步自封,固守原有的思维来发展,而必须要适应民族发展的时代特征,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思维等方面做出改变。

体现时代性是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属性,以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政治体制,是思政教育存在的一个基本因素。国家地区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社会任务,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服务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发展,只有服务于中心任务,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得以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现在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国家的中心任务,经济发展是解决当前国家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实现,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贯彻的基本评判标准,这一点在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是当下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心任务。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环境中,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服务民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端正民族学生的经济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经济发展意识,推进民族学生掌握经济发展规律,使民族学生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体现时代性是引导民族学生个人发展的现实需求。促进民族学生的发展是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同时代环境下,对于学生发展的内涵界定有所不同,当下时代环境中,学生的发展是指身心方面的全面发展,是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也是身心的健康发展。教育必须要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由于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必须要以民族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基于民族学生的现实情况来设置教育内容和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当前民族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对民族学生的社会化引导是民族尊重的时代性策略

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是通过教育促进民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民族学生对于民族、宗教、国家等问题形成正确认知,并使其获得应对相关问题的科学方法。而对于民族学生来说,其并非生活在真空社会,现实社会的各种变动都会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思想引导目标达成。在现代社会中,民族学生面对的社会情况更加复杂,现实社会对于民族学生的思想冲击也更加厉害,首先,从国际方面来看,西方反华势力以及民族极端分子加紧应用各种手段拉拢和影响民族学生,特别是网络平台的便利,更使得民族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消极负面的思想意识;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当前国家正进入改革深水区,与之伴生的是各种思想意识的交锋和价值碰撞,民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坚定的价值信仰,很容易在价值冲突中迷失方向;从民族学生来看,相比较以前,部分民族学生的价值天平发生了极大改观,重视个人利益轻视社会利益,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精神利益,等等。[3]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冲击以及民族学生本身思想意识观念的转变,使得民族学生在时代环境中很容易偏离民族院校思政教育指引的方向。因此对于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回应来说,除了民族尊重以外,另一个所要做的便是加强对民族学生的社会引导,这也是思政教育开展的本意所在。一般来说,这种引导可以通过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形成社会引导教育目标。由于之前社会环境所限,在民族院校原有的思政教育目标中,主要是以树立科学价值观、建立科学信仰为主要目标,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由于各方面对民族学生的思想影响较大,还需要在原有教育目标基础上,把民族学生的社会引导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主要是指在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把提升民族学生知识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同时也要把民族学生的社会环境分析和对各种思想观念的辨别对比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教育目标,通过教育目标导向促进教育工作中对于民族学生社会引导的关注。

第二,增加社会引导教育内容。在现实社会环境下,民族学生的思想引导任务更加繁重,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要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内容这一关键要素,增加社会引导的教育内容。具体落实在教育中,第一、要设计时代性课题内容,对当前社会的主要时代主题进行主动分析,使学生对当前社会形势发展有一个基本了解,使其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对相关问题有一个基本判断,端正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第二、对世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个人的发展和国家、世界的发展密切相关,要使民族学生对于个人发展进行正确规划,就必须尽可能地向民族学生分析世界发展趋势,使民族学生面对各种诱惑或价值碰撞时,做出与世界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选择;第三、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分析,随着全球化发展,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被裹挟到全球化发展浪潮中,这就意味着民族学生和全球各地其他民众一样面临着更多的全球化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负有同样的责任,因此必须要在思政教育中对全球化的各种环境、资源、人口等基本问题有基本分析,使民族学生在全球化浪潮中更加清醒地选择自己的道路;第四、要明确国家发展战略导向,明确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引导民族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对自身正确定位。

第三,建立社会引导教育模式。对于民族学生的社会引导实施还可以通过教育模式的转变来进行。这种转变一方面是指当前教育模式的转变,当前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这使得民族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基本是知识方面的进步,而不能使民族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意义认知,因此对于现有的教育模式需要向意义生成来转变,让民族学生自主探索相关问题,使其对相关问题的发展从根本上有所了解,以此来抵御来自各方面的思想冲击;另一方面则是拓展新教育路径,以网络平台为例,网络开阔了民族学生视野,拓展了民族学生的信息渠道,同时也使得民族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思想诱惑或信息误导,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各种渠道对民族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网络成为民族院校思想教育的新渠道或平台。

[1]魏之臣.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2]王翼.微时代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境遇与应对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6,(5).

[3]李守超.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诉求与对策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猜你喜欢
时代性思政民族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诗词的时代性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