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英语翻译技巧研究

2018-02-11 13:27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少数民族词汇

张 威

(牡丹江师范学院 应用英语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和语言。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在少数民族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都很难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英文翻译,经常会导致沟通中的障碍。如何在市场化环境下消除这种障碍,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市场化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英语翻译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通俗来说就是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示相同的意思,向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传播。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世界各国对于语言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少数民族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对于英语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由于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在进行英语翻译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按照汉族文化的翻译形式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翻译,而是要根据少数民族文化中所隐藏的信息进行翻译,使用不同的翻译方式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转变,使少数民族文化英语翻译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为人们传递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让读者更好地接受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1]。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对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充分的考虑,尊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结合英语国家的价值取向,才能够消除两种语言之间的隔阂,引起文化上的共鸣。

民族文化的差异在文学上表现得非常直接,所以在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也能够把少数民族的本民族文化充分展示出来。英语文化体系与少数民族文化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社会环境、宗教信仰、政治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在我国少数民族看来是很平常的信息,但是对英语国家的人们来说就可能是禁忌,所以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英语翻译时,一定要对少数民族文化和英语文化进行充分的研究,在深入了解、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英语翻译,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二、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翻译大多以外译中为主

从我国翻译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我国出现过几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后的西方政治与文学翻译,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现在的翻译高潮。从这几次翻译高潮的特点来看,最主要的共同点就是以外译中为主,很少出现中译外的现象,少数民族文化的外译出现得更少,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自身的文化比较自信,认为自己的文化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把自己的文化向外进行传播是促进社会进步的表现,而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则比较排斥,认为其他国家的文化不值得他们进行研究和学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英语作为世界通用性的语言在世界上的应用非常广泛,虽然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是英语却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并且最受欢迎的语言,语言影响力的差异导致我们不得不对英语文化进行研究,而英语国家对我国的文化研究则比较少[2]。我国基本上每年都会从国外购买几千种作品进行翻译,但是外国购买的我国作品最多每年也只有几百种,购买的少数民族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少数民族文化的英语翻译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中译外作品的影响力较小,很多中译外作品都是外国人主译

把中文翻译成外文的活动自古就有,我国最早被翻译成外文的作品是北魏时期翻译成梵文的《大乘章义》;我国翻译成外文的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翻译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先后创办了《对外大传播》、《上海科技翻译》等翻译研究杂志,我国翻译界还组织了中译外高层论坛,由我国外文局和外文出版社联合出版了英文版《本草纲目》、《中华文化与文明》、《大中华文库》等,但是我国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的数量非常少,很多在西方比较受欢迎的作品也是由西方人翻译或者参与翻译的[3]。由于我国很多的中译外工作者缺乏在国外生活的体验,所以很难感受到英语语言的实际特点,加上中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中文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语言障碍。外国人在进行中译外时,很多都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更是知之甚少,所以让外国人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英语翻译很可能会与原意出现较大的偏差。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需要我们自主、全面地对外传播,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培养高水平的英语翻译人才,更好地向外国传播我国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升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少数民族文化英语翻译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

由于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翻译工作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项充满障碍性的工作。我国在长期的中英互译过程中很少进行系统的中译外理论研究,很多中译外的文章都是规约性的论述,大多集中于评价中外译者的译著,很少对他们的中译外工作进行理论描述性分析。从我国中译外翻译技巧方面来看,很少从中译外人才培养角度着眼,少数民族英语翻译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4]。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强,我国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经典文化被翻译成英文,比如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古典长诗《福乐智慧》 (Wisdom of Royal Glory:A Turko-Islamic Mirror for Princes) 以及藏蒙史诗《格萨尔》等都被成功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广泛传播,取得了比较好的传播效果。然而,由于受到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原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少数民族文化的外译也很少有人进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外译理论的缺失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外译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市场化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英语翻译技巧

(一)功能对等与归化

在市场化环境下对少数民族文化展开翻译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含义,做到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功能对等、语言对等、语义风格以及文体对等。在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翻译时不仅要把少数民族文化的字面含义充分表达出来,还要对英文的表达形式进行合理的选择,这就是英文翻译的规划原则。在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英文翻译能够通过正常的表述形式,把少数民族文化通过英语明确表达出来,满足英语读者的阅读需求,为英语读者重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原文内容,尽量减少不同文化之间对文化理解的差异,为外国人民展现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5]。

在对少数民族文化文本进行英语翻译时,会出现很多具有民族特征的词汇,很多比较特殊的词汇很难直接翻译成英语,无法从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所以很容易出现少数民族文化词汇的空缺。由于很多少数民族词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采用直译的策略很可能导致英语读者不能够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所要表达的准确意思。所以意译的翻译方式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采取意译方式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翻译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翻译,也不需要保留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英语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实现把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向英语读者进行传递的目标[6]。比如“嘎哈啦”是我国东北地区经常使用的词汇,在汉语中我们称之为“羊拐”,也就是羊的膝盖骨,如果在对“嘎哈啦”一词进行翻译时,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或者直接进行音译很难让英语读者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我们在对“嘎哈啦”一词进行翻译时,可以把“嘎哈啦”翻译成“Knucklebones”,这样就能够使英语读者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不会出现误解。我国侗族地区非常著名的“风雨桥”,如果采取直译的方式,就会翻译成“Wind and Rain Bridge”,从字面的意思来看翻译得非常正确,但是读者在看到这种翻译时就会理解成“刮风和下雨的桥”,这与原意会形成很大的区别,很容易导致读者的误解。风雨桥实际上是我国侗族一种比较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使用青石作为桥墩,在桥墩上铺设瓦顶和长廊,在长廊的两侧装设有长凳,在刮风下雨时,人们可以到桥上躲风避雨,供人们休息或者欣赏旁边的美景,所以根据风雨桥的含义,我们把风雨桥翻译成“Roofed Bridge”才能够表达出风雨桥真正的含义。

少数民族的很多特殊词汇都是在历史发展和演变中逐渐形成的,如果按照字与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英文翻译,很难体现出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的真正含义,为了更加完整地表达少数民族文化文本中的含义往往需要在翻译时对文本进行增译或者省译[7]。

(二)形式对等与异化

在进行少数民族文化英语翻译时,还经常用到形式对等原则,以原文的形式和内容为基础,实现源语言文本和翻译语言文本之间的平等,在翻译过程中把少数民族文本原有的词汇、句法等不同的语言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充分体现出翻译的准确性[8]。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有自身比较独特的民族特色,很多人名或者地名在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翻译时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英文词汇,为了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使用音译的方式对少数民族独特的人名、地名或者其他词汇进行翻译。音译指的是以源语言的读音为主要翻译依据的翻译方式,比如在翻译少数民族特有的词汇“尼桑萨满”时,就可以按照音译的方式直接翻译成“The Nisang Shanman”,由于英语中没有和上述词汇相对应的词语,所以采取音译的方式最为直截了当。比如在翻译“很多猎人在打猎时,需要有一个头领对他们进行统一的指挥,这就是最初的牛录”,“牛录”这个词很难按照它的意义进行翻译,所以可以采取音译的方式,把“牛录”翻译为“niulu”,整句话就可以翻译为“The leaders of groups of hunters became the early head of the group,which was called niulu later”。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的是在翻译中不需要完全按照原文的形式或者内容进行翻译,只需要把文中传达的思想精神内涵传达给读者,但是在翻译时也要注意禁止所有乱加原文中没有提到的内容,也不可以对原文的意思进行随意删减,这样才符合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要求[9]。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英语翻译时,采取直译法也能够对少数民族的文本信息进行准确的传递。比如“按歌种可以分为长调、短调、叙事歌等”这句话在进行翻译时,就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翻译为“On the basis oftypes ofsong,it includes the Mongolian longtune,theMongolian shorttune,Wooligeretc.”在此没有对句中的词汇进行逐个翻译,而是采取直译的方式,实现了对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达。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在进行比较特殊的翻译时,即使是采取直译或者意译也很难让读者明白其中的含义,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所代表的含义,可以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翻译时加上适当的注释,让读者更加明白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10]。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少数民族对外进行文化传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所以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英语翻译很有必要。由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很多特殊词汇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汇,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很多都是采取音译的方式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英语翻译,但是这种翻译方式很容易造成少数民族文化原有意义的流失,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不能够准确的传达给读者,对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英语翻译时,可以采取音译或者意译,较好地保持少数民族文化原有的意义,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具体的少数民族文化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翻译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1]肖唐金.积极话语分析视野下的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英语译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2]张小荣等.从少数民族服饰的中译英中探究归化与异化翻译技巧的实际应用[J].英语广场旬刊,2017,(1).

[3]宋引秀,郭粉绒.“文化翻译”观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J].贵州民族研究,2015,(4).

[4]刘汝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的多维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14,(2).

[5]孙洁菡.翻译生态环境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词的翻译[J].贵州民族研究,2014,(10).

[6]邹倩文.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英译策略运用浅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6).

[7]姚嘉盈.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的少数民族特色词汇翻译研究——以广西少数民族特色词汇为例[J].海外英语,2014,(1).

[8]周瑞珍,康旭平.翻译视角下民族文化的传播策略——以少数民族文学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1).

[9]任迎旭.论少数民族文化类文本的翻译——以满族文化节译为例[J].福建质量管理,2016,(19).

[10]徐明玉.翻译路径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扩散效应评估——基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J].贵州民族研究,2015,(4):92-95.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少数民族词汇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