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忠
(重庆市开州区南门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5403)
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与成熟,推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我国逐渐走向信息化技术时代,人们的生活因为信息技术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技术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工作的效率及出行的便利。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及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覆盖面积较广,深受各行各业的青睐,尤其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目前,我国农机技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为农机发展带来了不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农机的信息化技术相对较弱,很多农机上未安装相关的信息化设备,导致农机在工作过程中仍然是由人进行操控,比如,农机上未安装相关的辅助操作系统、系统地位系统等,以致于农机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脱轨,无法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其二,调查分析市场的需求,发现市场对农机产品的需求较小,许多农机产品被拒之门外,不符合市场运行的趋势。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机技术的发展与提高面临着各种困难与挑战。为了发展并提高农机技术,需要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农机技术的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对农机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
国家为了鼓励并支持农机技术的发展,对农机技术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为农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能使农机技术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重新制定农机的发展战略,明确农机的工作目标,不断研发农机的信息化技术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1 信息采集的应用技术 通过使用传感器收集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土壤肥度及光照强度等相关的数据信息,将采集的相关数据信息以数据和图表等简单明了的显示方式呈现出来,传感器通过相关的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实现轻松与手机、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及移动设备轻松获得农作物生长的相关信息。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这些外部设备仪器对农作物进行远程管理,为管理人员减轻了工作量,同时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管理人员也可以在传感器上设置报警条件,如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个范围或者土壤的湿度达到某个范围时,就要提醒管理员进行高度关注。当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触发到报警条件,传感器就会向手机、电脑或者移动设备发出报警信息,以此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控制操作。
2.2 产量分布的信息化技术 产量分布信息化技术主要是以地理位置作为核心点,利用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不断搜索并采集农作物的湿度含量及产量等信息数据,在人们收获农作物时通过GPS接收器记录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比如,农民使用收割机在田间劳作时,收割机上的流量传感器和导航系统及时将农作物的地理位置传输到传感器中,流量传感器定时记录农作物的总产量信息,通过专业的转化技术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在手机、电脑、移动设备上呈现农作物的产量分布图,管理人员在设备上能及时查看农作物的产量分布,从而提高对农作物的管理效率[1]。
2.3 播种精准化技术 播种精准化技术是指农民通过农机进行播种的过程中,充分使用相关的GPS导航技术、信息化技术及探测技术等,对需要播种的土地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如土壤的肥度、不同段土壤的生产能力等),使用精准的播种机根据分析的数据进行播种。如分析的数据显示某段土壤比较肥沃可以多播种,播种机将会在那段土壤中进行多播种;又如分析的数据显示某段土壤需要挖深一点利于农作物生长,则播种机将会在那段土壤中进行深挖播种。通过使用精准化的播种机有利于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最大化,而且可以根据外界条件进行播种,从而减少了种子的浪费。
2.4 灌溉精准化技术 在对规模较大的旱田进行灌溉时,使用大型的喷灌设施能大幅度地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率,借助灌溉喷水机的行驶速度、喷水口的直径大小以及喷水管的倾斜程度可以有效控制喷水量。除此以外,灌溉程序通过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分析可以编写不同的指令,控制喷水机械在某个时间段进行自动化灌溉。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灌溉设备进行连接,及时准确明了地掌握农作物的灌溉。比如,在大型的喷灌设施中安装一个GPS定位系统,就能及时收集灌溉设施对作物的浇灌量、浇灌的路径及浇灌的时间等,并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呈现相应的图表,方便管理人员管理农作物的灌溉。
信息化的发展为农业生产领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了农民的工作量。在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领域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