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精准扶贫问题再思考

2018-02-11 09:19:22
江西农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扶智农户精准

方 敏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1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态势

反贫困一直都是各国政府的难题。在我国,贫困农村扶贫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1]。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最近5年,特别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扶贫方针以来。我国贫困人口锐减6 800多万,为贫困农户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是,也应该看到,扶贫工作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到2020年,即在未来不足3年的时间里,按现行标准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扶贫目标,使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每年还有超过1 000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而这部分贫困人口恰恰是最难解决的。在这种态势下,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广大社会组织参与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发展的扶贫生态系统,汇聚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优势和所长,形成精准扶贫的巨大多元合力,构建起政府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对于持续有效地化解扶贫开发中的各种风险,提高扶贫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可持续脱贫奔小康,如期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无疑有着重要意义[2]。

2 高校在精准扶贫中的担当与优势

我国目前有2 914所高等学校,其中普通高校2 631所,成人高校283所,遍布全国各地,是扶贫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脱贫攻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学校应而且必须在脱贫最艰巨、最困难的最后阶段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高校参与扶贫在扶智、扶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3]。扶智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智力贫困和经济贫困存在正相关,因而扶贫需要先扶智,因为它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高校恰好具有强大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可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智力帮扶工作。同时,在扶技方面,高校作为科学技术与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科研技术、科研成果在产业扶贫中大显身手。学校不仅可以为农户开展技术咨询服务,还可以对贫困地区传统特色产业进行改造和扶持,可以利用高校平台,引进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收益最大化。

3 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框架性思路与基本点

3.1 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框架性思路 高校参与精准扶贫应以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针,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红线,紧扣“互利双赢”这一目标,既要促进农村可持续脱贫奔小康,又能促进院校自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的方式、方法,创新机制探索一条高校参与扶贫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新路。

3.2 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的基本点 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笔者以为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点。

3.2.1 必须认识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认识到高校作为一类社会组织是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中的扶贫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3.2.2 高校参与精准扶贫要以“可持续”为出发点和归宿 即一切扶贫方法、措施,一切运作机制必须是可持续的,要保证扶贫行动为贫困农户脱贫带来的效果是可持续的,从而使贫困农户不仅可以脱贫,而且还能致富奔小康。

3.2.3 一切扶贫项目的扶贫方案、运作机制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 遵循市场规律,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才具有可持续性,才能使扶贫卓有成效,实现扶贫预定目标。

3.2.4 一切扶贫方法、措施要以“精准”为着眼点 高校资源有限,投入扶贫的要素要精,扶贫地点的落实、扶贫对象的确定、扶贫方案的选定和扶贫项目的确定要准。只有做到精准才能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只有做到精准才能以有限的资源投入取得最佳的扶贫效果[4]。

3.2.5 高校参与扶贫既要扶志、扶智,也要扶能、扶技,且要把扶能、扶技作为主要内容 通过提升贫困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所从事的生产性技术或营销性方法与技术,才能使其迅速摆脱贫困现状。

3.2.6 所规划的、所设计的扶贫项目、方法、路径等都要从实际出发 以贫困农户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为前提。

3.2.7 扶贫范围除了定点的山村农户外,应尽可能扩大受益地域,使更多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扶贫行动的参与部门、人员不应是小范围、少数人,而应是全校师生员工大众。扶贫工作在校内不应是冷冷清清的,而应是具有热烈氛围的。学校需要整合扶贫资源,建立“扶贫资源”信息库,运用“互联网+”对接扶贫地域乡村农户,建成扶贫快速响应线上平台,以便使有限资源的投入取得最快最佳的效果。

3.2.8 在市场经济中,高校参与精准扶贫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一味地无偿投入 绝大多数项目要以“互利双赢”为前提,既要有利于实现贫困农户脱贫,又要能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通过参与精准扶贫活动提高学校教学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生产技能实践能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4 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主要可行类型

高校参与精准扶贫方式、内容很多。不同的划分方式划分,扶贫有不同的种类。

4.1 按扶贫性质不同有以下几类

4.1.1 扶志类 在适宜场合通过讲述、文字材料、图片或视频等途径宣传农户脱贫感人的典型案例,以激发起扶贫对象的内心的脱贫强烈愿望,使之具有“我要脱贫”的源动力。

4.1.2 扶智类 通过学校在自主招生中增加贫困农村名额,让更多的贫困农村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教学,从而阻断贫困农户的代际传递。

4.1.3 扶能类 通过在农村举办科普活动、现场交流指导以及网络远程教学等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农业种养殖新技术、先进的农作物防灾防害技术、畜禽防疫技术等,提高贫困农民的生产技能和掌握一定的农产品营销能力。

4.2 按扶贫时间不同有以下几类

4.2.1 短期类 为农户提供咨询服务属此类。

4.2.2 中长期类 在贫困农村地区举办农林牧学历性教学、“现代新农民”培训、远程学历教学等较长时间的培训和推广工作属此类。

4.2.3 间歇类 为特定农村、农户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巡逻服务、回访属此类。

4.3 按与扶贫对象接触状况可分为两类

4.3.1 线上扶贫类 为扶贫的特定山区农村专设的线上咨询服务快速响应平台、网络远程学历教学属此类。

4.3.2 线下扶贫类 其他非线上扶贫方式均属此类。

4.4 按在实施扶贫项目中是否存在资金投入状况可分为两类

4.4.1 非介入类 高校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并无资金投入,与扶贫对象没有经济往来属此类。

4.4.2 介入类 如果在扶贫项目中安双方达成的协议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彼此构成利益共同体则属此类。

4.5 按扶贫项目运作方式可分为两类

4.5.1 市场化运作类 高校开展的精准扶贫无论是项目选择还是项目启动,如果是按市场机制运行,注重投入产出,注重经济效益,那么当属此类。

4.5.2 非市场化运作类 不按市场机制运行,不讲究投入产出,只讲究社会效果的统属此类。

猜你喜欢
扶智农户精准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10
扶贫·扶志·扶智
醒狮国学(2019年7期)2019-09-20 05:14:15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