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建
(云南省泸西县白水塘水库管理所,云南泸西 652400)
利用水库集成化养殖方法来进行钓鱼的方法包括:围栏养鱼、流水养鱼及网箱养鱼等。其中,网箱养鱼是集约化养殖当中最主要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应用于较大的水域范围,只需保证鱼塘的深度大于网上的高度就能够进行养殖。集约化水库养殖方法的迅速发展,对水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其中,养殖数量的增加,造成生物代谢产生的废物排泄及残饵的数量增加,破坏了水库当中生物群的生态环境平衡,对水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1.1 养殖数量超过水库所能承受的范围 在水库当中进行集约化养殖的总产量远远高出了水面标准的养殖承受量和水面合理利用率。一般情况下,在淡水区域当中,以网箱的方式进行水库的集约化养殖利用率应小于1%。但由于养殖管理人员为了获取更大的生产利润和经济效益,增加养殖产量,所以使水库严重超负荷,从而使水库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事故。例如:由于养殖量的过多,造成了水库当中出现缺氧的问题,进而使绝大多数的生物因缺氧而死,这样一来,养殖户既没有获得理想中的经济效益,还大大地增加了养殖场的损失。
1.2 饲料投入过多,造成本浪费 养殖投入饲料过多,造成成本的浪费。由于当前投料的技术并未现代化,因此,在投料设备使用方面具有不合理性,造成了过多投入饲料的现象,不仅造成了饲料成本的浪费,而且也会使一些鱼类因所摄入饲料过多而死亡,从而导致了水库的产量降低,进而降低了生产利润率。另外,还会导致水库湖面的富营养化,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水库内部养分较少,进一步破坏鱼类的生存环境,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1.3 养殖品种搭配不合理 在进行水库集约化养殖的过程中,也需合理地按照品种进行集中化养殖。例如:在水库当中投入的吃食性鱼类鱼苗的数量过多,而水库滤食性鱼类鱼苗的放养较少,就极易造成水库内部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破坏水库的生态环境,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衍。
1.4 水库网箱分布的密度较大 如果水库网箱分布的密度较大,网箱与网箱之间距离较小,则易导致网箱四周的水库环境及水的质量出现恶化的状况。在具有流动水源的水库当中,易使这种恶化蔓延,从而导致整个水库出现水体的集中恶化。
2.1 合理控制网箱的规模,科学布置网箱 科学地改善网箱的分布密度,合理把控网箱与网箱之间的距离,按照标准分布网箱养鱼的水域。相关的条例表明,严禁管理人员在主航道、旅游区及供水架上设置网箱水库,防止网箱对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要合理使用网箱养鱼的水库集约化养殖方法,并严格把控养殖的范围和规模。
2.2 合理选择饲料,并进行合理投喂 在饲养鱼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粉料较少的饲料,并且,保证其在水内能够具有较长的保水时间,从而减少鱼类对营养物的摄入,并减少饲料的浪费。改善进行饲料投喂的设备,防止出现过量投喂的现象。而且根据每个水库当中鱼类养殖种类的不同,对于营养的摄取进行合理的划分,有针对性地改善每一个网箱水库的投喂质量。
2.3 工程措施 可以对用氧化塘的原理加以运用,利用人力的方式直接为水库增加氧气。例如:可以通过三角驱动水体进行垂直混合流转的方法,来增加水库底层的含氧量。这种方法既能够防止水库底部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堆积,又能给养殖生物带来生存所需的氧气,防止在水下的无氧条件下一些有害物质的生成。
2.4 生物防治方法 可以向网箱养殖区域当中投入一些高级的生物,用来吸收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营养物质。利用水生生物直接改善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通过控制水体当中生物的生物链关系,可以实现改善水体污染负荷严重的目的,并能达到改善养殖水库水质的目标。在水库养殖当中,肉食性鱼类作为水体当中的最高消费者,决定了整个水体生态环境的生物链关系,肉食性鱼类的捕食情况直接影响到其他鱼类的捕食结构与其他生物群类的生存状况和繁衍状况[1]。
在前几年,由于水库当中肉食性动物的大量繁殖,所以导致水库中肉食性鱼类成为了水塘的霸主,严重地影响了其他种类的鱼类的繁殖,并导致了一些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致使水体表面更加富营养化,从而破坏了水库的生态环境,影响了生态平衡。因此,对于肉食性鱼类应严格地进行生物操控,随时调整水库的生态平衡,防止出现破坏水库生态系统的现象出现。
水库集约化的养殖方法,虽然大大改善了传统的养殖方法,提高了生产数量,实施机械化、现代化的养殖策略,能够给其养殖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水库集约化养殖的方法在应用于实际养殖过程当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隐患,破坏了水库的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对水库集约化养殖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解决这种养殖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这种养殖方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