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岩
(吉林建筑大学 科学研究处,长春 130118)
本科院校中科研与教学是相互推动的两方面,二者有机结合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推动力[1].科研与教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和相互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协同构建,将有力推进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一方面,教师的科研活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宽了知识储备面,增强了创新能力,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获得提升,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在科研渗透教学的过程中,科研活动形成的创新成果,蕴含着创新的思想和内容,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领先的技术水平和较大的实用意义,这些成果经过简化、 分解,可以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设计成多个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教学实验,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 体会创新的过程,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大量积累是推动实践教学发展的动力,科教协同是提高本科院校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科研与教学紧密融合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不断增强[1].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发展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2].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科研才能成为促进教学活动蓬勃开展的动力,教学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学及科研活动是相互促进的.科研成果是支撑和提高本科院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科研活动形成的成果潜移默化融入教学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协助教师完成科研工作,获得了本专业最新知识和实践锻炼机会,科研成果进教材可丰富教学内容,树立学生工程理念和研究意识,科教协同丰富了教学实践,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升[3].
科研是提升高校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依托科研项目,紧密结合专业发展,分析科研过程对专业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形成一系列成果,加深了对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增强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自身科研任务的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及操作能力设计一部分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与科研紧密联系,其难度、深度与工作量适合学生在科研任务期限内完成.科研活动使师生的交流延伸到课外,在科研活动中,教师会更准确的发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启发学生的思路,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结合自身科研成果和任务,带领学生形成适合学生的科研实验活动或调查活动,使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延续到课外,这种学习方式更为灵活、生动,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更显著.
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总结的科研成果包含前沿技术知识,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学术专著、学术书籍等.这些成果体现了本专业前沿的技术水平,并通过学生的参与渗透到教学中.同时,这些学术书籍将科研成果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工艺流程,最新的专业原理,装备等展示给其他学生,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未亲身参与科研的学生,通过学术书籍拓宽知识领域,实现向学生传输最新实践教学内容的目标,最终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科研与教学协同思维是本科院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其发展动力.利用科研项目经费,可以新增实验设备,有效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教师从事科研,获得了充分锻炼,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更加深入了解本专业技术前沿动态,科研活动形成的成果提升了专业学术地位,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及专业素质.同时,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还可拓宽了专业视野,调动学习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以科研促教学,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多层次、全方位良好互动.
[1] 唐雁峰,韩太林,詹伟达,崔炜,孙淑艳.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推动力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5(30):205-207.
[2] 弯艳玲,丛茜.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222-224.
[3] 尹先清,梅平,付家新,郑延成.科研与教学结合 促进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2(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