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华梅
(贵州省都匀市匀东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贵州都匀 558000)
随着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辣椒作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之一,品质好的辣椒才会受到欢迎。因此,关注辣椒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种植区域方面。就当前情况来看,随着对辣椒品质要求的提升,需认真分析辣椒的种植环境,合适的种植环境才能提升其经济效益。其次,土地转换期的选择方面。一般来说,辣椒的生产状况是3 a为一个转换时期。在开荒耕种时要结合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有的多年被禁止使用的土地转换时间也需要一年以上。再次,缓冲带设置的必要性。在整个辣椒种植区,设置一定的缓冲带,距离大约8~10 m,设置这个缓冲带能隔离其他类似于乔木的一些高杆农作物,进一步改善辣椒的种植环境。在整个种植区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确保温度和湿度都能适合辣椒生长。
2.1 选择辣椒品种方面 辣椒种植的第1个步骤就是选择辣椒品种,在选择品种时要重点把握种子不能使用转基因或者有转基因成分,也不能使用明令禁止处理使用的种子。要结合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依照辣椒种植要求对辣椒种子进行处理。品种选择必须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那些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合格的种子,这样的种子抗逆性较强,而且易保存,也易运输,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较强。
2.2 种子育苗和培育方面 在对辣椒种子进行消毒以及催芽处理环节之后,还需要进行晾晒,在50~55 ℃的温水中进行浸泡,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在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大约5 min,稀释浓度为0.5%,之后取出来用清水冲洗种子,冲洗之后的种子用湿毛巾或者纱布包好,放在温度在25 ℃左右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处理,要经常检查种子,定期用温水进行淋湿处理,待种子长出胚根之后方可进行辣椒的播种。
2.3 整地及控制密度方面 要实现辣椒高产、稳产,需要在栽培时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具体结合辣椒的品种进行操作。在肥沃的土地上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稀植,相对贫瘠的土地要进行密植。等到温度稳定之后进行辣椒种植,种植的行距大约在50 cm左右,每一个株距控制在30 cm左右。辣椒的颗数控制在一定的数值内,如果太过于稠密,辣椒低的湿度就会增加,极易提升辣椒的死亡率,出现减产。如果种植过稀,产量也无法得到提升。所以,辣椒种植要严格控制株距和行距。
2.4 底肥方面 在辣椒生产过程中,底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辣椒种植之前,要合理进行底肥播撒,在深翻土壤之前就可以把一些粪肥均匀低播撒在土壤上,经过深翻使其与土壤结合在一起,使肥料充分地发酵,确保辣椒生长中有充足的肥料。
不管哪一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可能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所以,要优化辣椒种植中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提升辣椒的产量和质量。首先,要不断提高辣椒自身抗击病虫害的能力,在种植时选择合适的技术,增强防治病虫害的观念,树立“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理念[1]。在具体管理中,要坚持生态学的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功能,进而形成以辣椒栽培管理为主体、病虫害防治相结合的系统。其次,为辣椒生长创造合适的空间,确保苗木的通风性与透光性,使辣椒在生长期间有足够的营养,去除辣椒周围的杂草中隐藏的蚜虫、飞虱等,使辣椒的生态环境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增强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对于辣椒这种经济作物来说,其常出现的病虫害高达20多种,比如,猝倒病、病毒病、立枯病等,虽然喷洒农药存在弊端,还会影响辣椒自身的产量,但是如果其他措施治理病虫害的成效不明显,则需要喷洒化学农药。但是要结合具体的病虫害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尽可能地选择效能高、残留低的药物,注意药物喷洒的量与用药的次数。比如,采用喷钝化剂的方式,即在喷洒辣椒时运用皂角粉或者黄豆粉对水,比例是0.75 kg∶15 kg。要提升辣椒病虫害的防治成效,还要注重病虫害的科学防治规律,把对病虫害的防治控制在最佳时期。此外,还要注重病虫害的抗药性问题,结合农业专家给出的数据来看,辣椒上喷洒农药量在20%~50%时,真正起作用的大概只有1%左右。因此,要重视农药喷洒技术的优化,这是提高辣椒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的重要举措。要注重病虫害防治的多样化,除了生物用药,还可以对病虫害进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就是结合昆虫的自然属性,或者利用其天敌等方式,比如,在对蚜虫进行自然控制时,可以利用它的天敌,像瓢虫、蚜茧虫等对其进行自然消灭,这些手段都是进行苗木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在辣椒种植时,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根据有效的步骤进行管理、种植。在种植时合理选择辣椒品种,注重辣椒的行距和株距,并进行底肥管理,还要注重对整地及密度的控制,针对常见的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提升辣椒的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