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维
(云南省个旧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云南个旧 661000)
当下,我国工业化远远领先于城镇化,城镇化可以概括为,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迁移,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农民工培训制度是国家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一项要求,根本目的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有计划地增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本文以农民工就业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农民工就业培训制度。
1.1 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 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 171万人,比2015年增加424万人,增长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16 934万人,比上年增加50万人,增长0.3%,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当地农民工11 237万人,比上年增加374万人,增长3.4%,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当地农民工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88.2%,在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 585万人,比上年减少157万人,下降1.1%。
从总量上来看,2016年农民工啊总量较上年有所增加,当地农民工占新增农民工大多数,进城农民工人数减少显著。
1.2 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较快,其余地区增速不明显 从输出地看,东北地区农民工929万人,比2015年增加34万人,增长3.8%,占农民工总量的3.3%;中部地区农民工9 279万人,比2015年增加105万人,增长1.1%,占农民工总量的32.9%;东部地区农民工10 400万人,比2015年增加100万人,增长1%,占农民工总量的36.9%;西部地区农民工7 563万人,比2015年增加185万人,增长2.5%,占农民工总量的26.9%;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农民工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43.6%。说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之前迅猛,需求的劳动力人口大幅增加。
1.3 外出农民工和跨省流动农民工增速降低 2011-2016年,外出就业农民工人数呈减少趋势,增速分别为3.4%、3%、1.7%、1.3%、0.4%和0.3%,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降低了2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中,2016年跨省流动农民工7 666万人,比2015年减少79万人,下降1%,占外出农民工的45.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中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62%,比2015年下降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52.2%,比2015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17.8%,比2015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占22.9%,比2015年下降2.3个百分点。
2.1 明确政府自身职责,增强对培训认识 各地各级政府要对农民工培训的长期性、针对性和总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复杂程度有充分的认识,增强自身在农民工培训中的责任感。地方政府要不断填充中央政府制定的关于农民工培训制度的法律法规,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民工培训制度,从而保障农民工培训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有章可循。各级政府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服务理念,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1]。
2.2 树立企业典范,创新培训观念 企业在农民工培训上必须要有长效性,而一个具有良好人力生态的企业,具有完备的培训体制,可以达到企业与农民工共赢。但是企业也面临着一定风险,所以那些农民工流动性强的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合同,提升农民工工资水平等有效措施来降低农民工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企业对农民工培训投资风险。
2.3 农民工按照就近培训的原则 之前我国采取的农民工培训制度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根据经验,在职培训是对农民工培训的最好方式,并且必须遵循就近培训。培训资源布局的重要依据就是农民工的就业格局。我国城乡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且与农民工就业格局不一致[2]。
2.4 增强农民工才加培训积极性 当下对农民工培训的宣传远远不够,在宣传中不能及时准确地将市场上的职业技能要求和劳动力需求状况传递给农民工,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要按照先培训后就业与先培训后输出的准则和制度,规范好培训市场,增强农民工的自身竞争力,为受培训农民工创造一个较好的就业环境。
2.5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年龄约为27.8岁,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5%,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长,文化程度高。他们大多数生长在城市,不懂农业生产,因此他们一般不会返乡务农。因此加强对新生代农民非农业职业技能教育,真正满足城市职业需求,实现较高的城镇化效应。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既关系到国民素质的发展,又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农民工培训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和生存的问题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验证,并且对于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