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安 魏连香
(1.江西省万安县枧头畜牧兽医站,江西万安 343800;2.江西省万安县夏造畜牧兽医站,江西万安 343800)
作为高致死性疫病的一种,到目前为止,有关人员尚未研制出适用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效药,虽然诊断试剂以及疫苗对此病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但无法从源头处避免此病的出现。无论是高达100%的发病率,还是高达50%的死亡率,都说明了防治此病刻不容缓。防治传染性疾病,关键是明确病毒传播途径,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此病的传染源有两个,分别是怀孕母猪和发病猪,传播载体包括病猪鼻腔、乳分泌物、唾液等,正因如此,所以导致无论是在饮水、污水、饲料,还是猪舍中,都能够见到病毒的身影。需注意的是,此病的传播方式以空气传播和环境传播为主,这就决定了随着猪群规模的扩大,发生传播问题的概率就越高。
2.1.1 进行严格消毒 首先要明确本文所研究的疾病不仅感染力强,而且传播途径也更多,因此,清洁猪舍环境是首要工作。与清洁卫生的猪舍相比,脏乱差的猪舍存在此病病菌的可能性更大,基于此,定期对猪舍进行通风换气是很有必要的。需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对通风方案进行调整,在保证猪舍温度的基础上,完成后续的通风换气工作。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明确以下内容:首先,利用经过高温消毒的工具,完成对猪舍的消毒工作;其次,定期对消毒产品进行更换,避免病毒产生抵体;再次,定期对猪群进行清洁与消毒;最后,猪舍旁不再饲养其他类型的动物,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
2.1.2 定期注射疫苗 对仔猪而言,定期注射疫苗是避免相关疾病盛行的最有效措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起源为依据,完成对疫苗注射方案的制定工作。对发病后的猪群来说,及时隔离病猪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调查结果表明,病猪所感染疾病为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那么,工作人员就应当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制定并落实防治措施,并保证所应用防治措施对病猪无害。
2.1.3 加强营养搭配 加强猪群免疫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均衡搭配,给予饲料质量应有的保障。对于已经表现出此病症状的猪群,工作人员应及时调整喂食方法,通过湿喂保证猪群营养摄入的增加,使猪群免疫力自然得到相应的提高。实践结果表明,将适量的青菜加入在饲料之中,可以使此病的发病率还有死亡率明显下降。对病发现象较为严重的猪群而言,可将抗生素与饲料进行结合,增强猪群抵抗力,使此病可能给猪群带来的伤害逐渐下降[1]。
2.2.1 病猪退热 患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猪群的临床表现通常是较为明显的发热,因此,对病猪进行退热,是防治此病的有效策略之一。要想避免猪群长时间发热,工作人员可有选择性地对解热、镇痛类药物加以应用,较为常见的包括安乃近和阿司匹林,在确定药物服用数量时,仔猪仅服用一片药物即可,50~100 kg的病猪,则需要服用一片或一片半,100~150 kg范围内的病猪,应服用两片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仔猪还是成年猪,每天服用药物的次数均为两次,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当对猪群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保证药物能够取得应有的疗效。投喂开始前,工作人员应碾碎药物,并在猪群饮用水或是饲料中,混入适量药物,并保证具有解热、镇痛功效的药物的使用,被控制在3 d内。正常情况下,在发现猪群发热的3~5 d后,工作人员方可进行投药,切忌过早使用药物和连续服用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对包括猪在内的生命体而言,发热代表机体防御,也就是说,是由于生命体损伤与抗损伤能力间发生相互作用才导致发热的现象出现,该反应对疾病的恢复十分有利,基于此,过早向病猪投喂解热、镇痛的药物,对病猪的恢复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2.2 控制继发性感染 作为病毒性疾病的一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通常与细菌、继发性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同时出现,导致猪群死亡率大幅度提升。要想控制继发性感染,较为常见的策略是对抗菌药物加以应用,例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饲料中混入药物的比例,在用药同时对猪群的情况进行观察,一般来说,工作人员在连续用药两周后,可酌情减少所摄入药物的数量,最后两周则可以将药物减半使用。以猪群表现出的症状为依据,保证用药的合理性,正常情况下,用药时间都应当控制在8~12 d之间。需要注意的是,猪群在发病后往往有食欲下降的情况,基于此,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将药物按照特定比例添加在饮用水之中,避免由于采食量减少,导致药效在猪群中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进而错过了对此病进行治疗的最佳时间。
能够引发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的因素较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相关人员已根据不同病状确定了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对养殖户而言,将预防和治疗相结合,通过合理应用疫苗与抗生素的方式,增强猪群的抗病力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