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层面探析

2018-02-11 08:42:48王日升蒋继春孙铁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消极层面心理学

王日升蒋继春孙铁石

(1.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2.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引起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2000年1月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发表了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标志积极心理学的正式确立。它是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它消解了传统主流心理学过于偏重消极心理问题的片面性,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以往心理学缺乏对人类属性中-人类积极品质研究与探讨,形成了心理学研究的“真空”,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因此,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积极心理学在主观水平上涉及有价值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众品质。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不研究消极心理学以及人的心理问题与疾病,但它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心灵世界中潜在的积极潜能,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开拓性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使人类克服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建构正面和阳光的心理生活,从而最终走向幸福。它是建构在消极心理学内部,但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调动一切积极或有利的因素使人们具有幸福感,它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是对消极心理学的对抗和矫正,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转向,它在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研究目标及研究应用上都不同于以往心理学研究,很快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暴热点。

心理学积极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融入了更多的研究内容,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积极论形成了一种全球化思潮的原因在于,它极大地体现了心理学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消解了消极心理学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积极心理学进行层面的展开,将促使积极心理学研究得到维度上的细化,阐释的升华,内涵的丰富。

一、积极心理学的人文层面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层面源于其范畴分类。其主要研究范畴有三个方面:1.积极经验和努力向上的精神,如快乐,心灵满足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和感受积极向上的思想对人的一生产生正向动力;2.积极的心理品质,一些个人内在因素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受和社会及他人认可,如智慧、合作精神等;3.各种积极环境,人和环境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社会环境、文化氛围、集体环境等,各类环境使人们沉浸在特定的“心理氛围”,从而催生人的积极精神和拼搏动力。

1、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

(1)从个人主观的层面上,心理学研究焦距在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现实满足感(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感(对现在),包括它们的心理生活和生理机制以及获得它们的途径。

(2)在个人品质层面上,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上进的个人能力气质、自我意识、美的感悟力、勇气(对内)、团结合作能力、领导智力情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对外),目前这方面的心理学研究交集在于这些品质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些品质反向对个体获得事业成功和愉快生活体验的影响及作用。

(3)在集体的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公民美德如何对社会、单位及家庭的影响(如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乐于助人、有礼貌、宽容、利他等),以及造就个体形成这些美德的复杂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健康快乐的家庭氛围、关系和谐融洽的社区、培养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等)。

二、积极心理学的时间层面

除了上述探讨的人文层面,积极心理学从时间的维度又分为如下三个层面:

(1)对过去生活的满足感

上个世界90年代以来,积极心理学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些心理学家对幸福的含义做出了崭新的界定,拓展出从发展角度进行主观幸福感研究。从这一角度,幸福的满足感不但是即时的快乐获得,而且实现从心怀梦想到抱负完成这一过程的全身心体验,认可过去的努力是今日幸福的基础,感受过去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甜美的身心体验。这些过去积累的幸福因素是幸福的结构大厦。

(2)对今天生活的满足感

研究发现,快乐与财富的关系并非想的那样紧密。快乐与否,体现在认知、判断、动机和策略上的差异。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并未表明,富人的幸福指数明显高于穷人,依据对美国最富有的人群的调查,富人们并未拥有人们想象中快乐感受,相反他们却存在失去财富的种种忧虑和困惑。财富对快乐幸福低于人们的期待值,因为财富只是人们获取幸福快乐的一个因素,人们获取长期的幸福感需要多种财富以外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追求高幸福指数是绝大多数人的诉求,他们对今日所拥有地位、关系、财富、荣誉的认知至关重要,如果他们认可今日所有的一切是幸福的基石,那么这种当下的满足感促成了对幸福感受的心灵动力。

(3)对以后生活的期待感

拥有自信和乐观精神是促进未来期待情感的核心,快乐和良好的未来预期可以让人更多地看到光明的方面。快乐和良好的未来预期涵括了认知、情感及当下的处世方法。积极向上的人获得良好心态的几率更高,他们更倾向于努力奋斗和不懈追求,同时他们减少疾病侵袭、保持健康体魄的概率提升。虽然没有大量科学实证表明,但是大多数长寿健康的老人实际验证了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确促进了健康,延迟了衰老和退化。积极向上和乐观豁达提升了人们的对社会、文化、友情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因此他们更可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交友机会和婚姻机会。不过过度乐观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当现实不尽人意时,一些人们依旧怀有乐观态度而不去做积极的努力和改变。这种明目乐观起了相反的作用,它使人们安于现状而失去了前行的心灵动力,它是乐观方面的消极因素。因为失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乐观便和悲观无意义上的差别,甚至悲观尚能使人奋力一搏。综合的说,人们能做到乐观但必须积极向上,现实冷酷时,依旧积极改变现状。这种在顺境和逆境时皆能保持乐观,且不失去永恒向上的精神,才是积极心理学最好的诠释。

三、积极心理学的消极层面

积极心理学正在给人们带来极端热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其不现实的盲目乐观主义,似乎积极心理学成为治愈病态心理的万能良方。积极心理学在一些方面忽视了心理的多维性、整体性和复杂性。它对消极心理学的排斥,促使心理学研究视野缩小,不利于消极心理转换成积极心理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研究变量等具体研究,因此它不利于消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之间辩证、动态、平衡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情绪有助于产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智力提升,忽略了特定情境对人情绪的影响。关于仁爱、善良、利他、宽恕和乐观,陈浩彬等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了:积极特质本身存在消极效应。这些心理学家的例证是对积极心理学的有力挑战,也是有机补充。

James K.McNulty等人认为心理特质、心理过程等是一种价值中立的存在,且具有情境的属性。即心理过程并不具备超越特定互动情境的一般性价值,其积极或消极价值属性主要取决于情境、文化以及其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人们在特定情境中,消极心理属性的产生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积极特质和消极特质在情景转换过程中产生、增强、削弱或消失,这两种特质本身并存,一方强烈并不等于另一方的消失,即使强调积极心理,也要凸显消极心理学的存在意义。消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对立使心理学研究处于静态和割裂状态,不利于把心理学纳入有机、连续和动态研究这一平台。

把消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视为两元对立关系不利于心理学的整体发展,反过来应该将心理学构想成与情景密切相关的动态关系。积极心理学的暴政否定了消极心理学的存在,剥夺了心理学的根本基础。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的并存正如地球南北两极的并存,一方存在以另一方为存在前提。当北极消失,地球磁极翻转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地球磁场立即消失,这些太阳粒子风暴将会猛击地球大气层,对地球气候和人类命运产生致命的影响。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之间即吸引又排斥产生了心理过程的流动和变化,两者之间的间隙性、差异性和距离感使心理学研究获得了整体视域。从某种程度来说,消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在相互愉悦和尊重相遇中相互弥补和借鉴。在巨大差异面前,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只有通过相互补偿才能达到贯通。

猜你喜欢
消极层面心理学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科学与社会(2023年4期)2024-01-11 08:08:44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