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溯源·核心理念·当代价值:红色文化的理性挖掘

2018-02-11 08:40刘晓华张文彬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红色

刘晓华张文彬

(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016;大庆师范学院大庆精神研究中心,黑龙江 大庆,1637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财富。其蕴含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是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理论之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组织之源,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斗争的实践之源,对于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构筑坚实的精神堡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溯源: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人文化成。其内涵和外延及其丰富的,是为社会创造的一整套价值观和实践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外显文化,也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模式、价值观念等内隐文化,其最核心的部分是价值观。它不仅能影响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价值观念为他国所效仿、仰慕的价值诉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传家宝。任何精神的产生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它以“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1](P353-354), 所以红色文化产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文化渊源和理论根源的。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红色文化形成的理论之基

文化是人在长期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在其诞生之日,与动物本身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但是文化的诞生,使人对其本质有了一种真正的占有,因此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2](P153-154)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次重大的和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与创新,是在已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追求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时代主题作为其基本价值追求。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3](P147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重新思考中国问题提供了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为解决中国问题找到了思想理论武器,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难曲折的探索而作出的历史抉择,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和立国之本。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的思维、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能在现实世界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解决现今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危机;就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升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让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红色文化的产生,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应用于以农民为主要群体、以反帝反封为根本任务,同时斗争情况极其复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进行的文化创造和文化创新成果。土地革命时期,在各地武装起义和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的进程中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坚持国共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抗战的方针,总结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等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而不是僵化的、教条的和封闭的。随着时代主题的转变,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这也就出现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以弘扬无私奉献、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代表的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雷锋精神;以弘扬改革开放和改革创新为主旋律的载人航天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等。而这些理论成果的出现,为不同时期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是红色文化产生的理论之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产生的文化之源

红色文化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支撑。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不是别人,正是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历史基因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他们在改变历史、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继续创造着属于中国人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识形态。红色文化不但使中华传统文化富有了时代的生命与活力,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文化历史养料和文化支撑。五千年来光辉灿烂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国情,这种承袭而来的思想、艺术、制度、道德、风俗和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情感和心理特征,形成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收并蓄”“见利思义、诚信为本”“勤俭廉政、精忠爱国”“仁者爱人、谦和好礼”“克己奉公、修身慎独”等精神。这些思想和智慧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融入了人们的思想,并形成一种信仰,一种思维定势,成为人们在民族国家危亡时刻的行动准则。

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就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主旋律,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空前的发扬。面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状,中国人民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积极探索,历经了“实业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建民国”等等器物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等途径的尝试和不懈努力,然而并没有解决旧中国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进程中,红色文化的形成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甘沉沦、积极进取、舍生取义、奋发图强的精神气质和民族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子罕》),体现了在革命实践中所凝结的浩然正气,体现了在道德领域判断人行为的价值,尤其注重人在履行道德规范时的精神状态与人格境界。体现着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信条,当个人私利与国家大义相冲突时,要有所取舍,要关心民族前途,思考国家安危之道。同时,红色文化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主张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因此,红色文化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产生的文化之源。

二、核心理念:红色文化内涵实质的深度耕犁

红色文化就其内涵来说,蕴含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与信念,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求实精神,蕴含着密切联系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些核心理念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的牺牲与创造,沁润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本质要求。

(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是红色文化的内涵之核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信仰和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4](P14)。 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和精神之魂。由于秉承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革命一定胜利”的理想信念,广大共产党人在面对艰难险阻的时候能够超脱生死、无所畏惧、大义凛然。

在革命战争时期,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沂蒙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反帝反封的革命进程中,在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进程中的必胜信念。当革命处于高潮时,共产党人头脑冷静,戒骄戒躁,坚定革命的长远目标;当革命遭受挫折,面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质疑,他们临危不惧、坚定信念,在危难中乐观前行,在绝境当中奋起直追,用生命和激情奏响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为主要代表的红色文化体现了在一穷二白条件下,新中国各行各业的代表为了新中国经济的腾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创业情怀。由于没有建设经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边摸索边前行,面对国际敌对势封锁和围剿,蒙受苏联背信弃义的拆台和逼迫力,承受着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对如此恶劣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国家利益至上,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健全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新中国工业的腾飞。

这种必胜的信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这种科学的理论给予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理论武器。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这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依据。崇高的政治信念揭示了红色文化原生性内涵之核。

(二)科学求实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内涵之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根本的工作方法。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实事求是的内涵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既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也是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实事求是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来反映客观世界,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和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保证,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创造并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真理尺度,也就是说必须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来反映,并将获得的认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满足主体的需要。

实事求是本身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实事求是的对象、内容、议题总是与时俱进的,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顶住了来自共产国际和党内教条主义的巨大压力,立足中国国情,经过艰苦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终于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点、苦难的条件下开展的大庆石油会战,不仅为新中国解决了石油基本自给,同时形成了伟大的精神财富。面对生产生活困难,石油人学习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油田生产规律,解决实际生产困难。因此,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红色文化的内涵之魂。

(三)密切联系群众是红色文化的内涵之本

一部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中国革命史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奋斗史、群众路线的发展史,这些构成了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体系。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群众观点运用于革命实践,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提出了党的任务是为了中国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党的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群众路线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和平建设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由革命主题向建设主题转换。在改革创新的新时期,只有群众路线才能最大限度地振奋人心,凝聚力量。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我党改革创新的智慧源泉。在新时代更要继承和运用好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让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从群众路线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引导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

三、传承赓续:红色文化的价值旨归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反映了社会多样的文化传统以及人们多样的生存条件、活动方式和利益要求。价值观的多样性必然引起价值观的冲突。面对西方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面对不同价值观的相互冲突,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知的价值理念。红色文化所体现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精神境界、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理应依托一定的载体为解决、消除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危机以及构建现实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提供一个文化向度。

(一)红色文化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政治资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集体奋斗和创造的产物,是厚植执政基础,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长期奋斗过程中,我党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

用红色文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不忘来时的路,始终铭记红色历史,永葆政治本色;就是要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作风,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广大共产党人抵御风险、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的能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红色文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监管,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历史,树立廉洁、守信的道德观念,自觉讲党性修养,重道德品行,做人民表率。同时,要以老一辈革命家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感人事迹作为鲜活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法制观念,增强法纪意识,清廉做人做事,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政治本色。

(二)红色文化为厚植文化自信提供重要支撑

红色文化的诞生,厚植整个中国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社会主义发展蓬勃生机。在红色文化当中,我们能看到深沉的精神追求和具有鲜明特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5]。同时,红色文化的产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红色文化还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学术研究成果,在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下,将世界其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优秀成果融汇吸收,使之成为自身的基质和滋养。

以红色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就是要深入挖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起抗争的历史,展现中华民族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精神力量;就是要深入探究红色文化形成历程和精神成果对整个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复兴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红色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就是要探究红色文化对当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和时代价值,增强中华民族人民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三)红色文化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红色文化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青少年教育的鲜活教材和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堂、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也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包括历史遗址遗迹、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等等,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加以凝练、提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可以培养他们改革创新精神,爱国敬业情怀,使其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和腐朽思想的侵袭。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孕育而成的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支撑了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文化精神本身所具有的引导力、传承性为我们解决当前社会的价值困境提供了新思考和新思路。尽管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具有的激励价值和精神力量却可以突破时间界限,跨越历史长河,为解决信仰危机、文化失范提供重要的借鉴。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红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色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