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产茶历史悠久,宁波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历来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 自唐中叶起,茶叶逐渐成为浙东人颇为喜好的饮品。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上记载现今宁波的慈溪、余姚、鄞州等地,唐时就产好茶。南宋建都临安的150年间,浙东茶事兴隆,余姚、奉化、慈溪、鄞县,以及后来划入宁波的宁海都产有名茶,有的是上贡朝廷的“贡茶”。近几年来,经日本、韩国、中国等专家认证,宁波已被确定为我国古代“海上茶路”启航地、中国绿茶之源、中国茶文化之乡。现代宁波,茶产业蓬勃发展,茶文化氛围正浓,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茶产地、茶叶出口港和茶文化中心。
望海茶、瀑布仙茗、奉化曲毫、东海龙舌……宁波名茶多,产茶的地方更多,从余姚到奉化,从江北到东钱湖,茶叶成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传统经济作物。据报道,宁波现有茶园面积1.47万hm2,茶叶年产量2 000多t,年产值8亿多元。福泉山茶园、余姚大岚高山云雾茶之乡、宁海茶山千亩有机茶园、奉化南山茶场等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的观光胜地。目前,宁波市内已拥有茶叶流通企业2 700余家,其中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就有300多家。
但与其他产茶区相比,宁波茶业整体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品牌竞争力”建设方面明显处于下风。宁波茶业各品牌以本地为主打市场,对内竞争激烈,出口茶叶“贴牌”多,自主品牌少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宁波茶叶产业的发展。从品牌知名度来说,只有望海茶、印雪白茶、奉化曲毫、瀑布仙茗等宁波八大名茶在市民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另外,宁波的茶园种植地多为丘陵地区,地形复杂,且种植多为散户,实现茶园生产机械化、标准化有一定难度,茶园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短缺、作业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使得产业利润摊薄。这种小规模、分散化的单打独斗生产方式,使宁波茶叶市场虽庞大,但缺乏竞争力。想要提升宁波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加快茶园生产机械化装备替代人工作业,大幅降低人工成本迫在眉睫。
从解放初至1970年代,我国广泛开展了茶园管理机械及技术的研究开发,研制、推广了适合大宗茶生产的茶园机械化作业单机设备。进入1980年代,大宗茶产业发展面临危机,名优茶产业应运而生。名优茶生产以精细采摘和加工为特色,使得面向大宗茶生产的茶叶采摘机不再适应。而随着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规模化国有茶场、集体企业改制,茶产业从规模化集中经营向分散经营转变,股份制、个体承包成为我国茶叶经营主要方式,茶场规模变小。由于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茶园生产管理制约因素少,因而价格偏高、适应大型茶场作业的茶园管理机械逐渐淡出茶园管理领域。在我国广大茶区,茶园管理依赖人工作业的现象维持至今。
自1990年代起,名优茶机械化加工作业的大范围推广,使名优茶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发展至今,名优绿茶加工工艺流程已基本实现加工机械化、连续化生产。近年来,我国茶叶机械研制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茶机制造商开始重视茶园管理机械的研制,单机作业机械开发研究较多,但推广进程较为缓慢。
近两个月内,宁波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数次赴余姚、慈溪等地茶园、茶叶生产企业走访调研,了解目前茶园生产机械化和茶叶加工设备应用情况,实地考察茶树修剪、植保、中耕除草、茶树行间距和种植坡度等实际情况。调研发现,目前宁波市在茶叶加工方面包括杀青、揉捻、成型、干燥、包装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茶叶加工机械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茶叶品质。在茶园生产环节,修剪机械有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在中耕除草、绿色植保、采摘等环节的茶叶机械推广应用水平还不高。茶园和茶叶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劳动力日益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人工体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对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的轻型茶园管理机械有较大需求,类型主要涉及茶园耕作除草(浅耕、中耕除草、深耕)、绿色植保(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茶树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茶叶采摘(单人采摘、双人采摘、名优茶采摘)等。
茶园耕作很重要,具有以下作用: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加深土壤耕作层,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保水能力,促使土壤中矿物质转化为有效养分利于茶树根系吸收利用,同时将杂草翻埋以减少病虫害,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然而目前茶园常年不耕或极少耕作,其危害是土壤板结日趋严重,保水能力降低,肥力下降,除草难,易滋生病虫害等。主要原因是山地丘陵土壤板结阻力大,耕作需要较大动力,但是重型机械不易运输上山。茶园耕作可选用的机械:浅耕可选用微耕机,中耕可选用立式旋耕机、卧式旋耕机等机具,深耕可选用针铲式深耕机、开沟施肥机等机具。
绿色植保方法较多,目前应用的方法主要有:利用茶园害虫天敌的生物防治,利用灯光引诱杀虫的物理防治,利用化学药剂和信息素的化学防治等。绿色植保首先要做好茶园内杂草清除、病枝修剪、病叶清理等,然后使用粘虫色板、杀虫灯配合化学药剂杀虫。
茶树修剪主要包括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对茶树的蓬面和侧面进行修剪。主要目的是平整树冠面,使发芽部位相对一致,调节芽数,控制树高,刺激鲜叶萌发,提高鲜叶质量等。对于幼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是为了抑制茶树的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萌发和侧枝生长,扩大采摘面。对于青壮年茶树进行轻修剪可以剪去冠面参差不齐的枝叶,深修剪是为了剪去鸡爪枝、纤细枝。对于衰老茶树进行重修剪,以剪去病虫枯枝和细弱枝。茶树修剪依据不同需求可以选用单人修剪机、双人修剪机、整枝剪等机具。重要的是机采茶园修剪要使用与采茶机相匹配的修剪机,以便形成适合机采的采摘面。
茶叶采摘环节,目前机械化采摘主要应用于大宗茶,但老茶园普遍存在布局不规范、田块不规整、地势高、缺乏机耕道等问题,制约着机械化采摘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最费人力的采摘环节却是机械化水平最低的。茶叶采摘季节性强,春茶采摘时间太短,无法满足长期务工者的需求,熟练的采茶工缺乏。要实现茶叶机械化采摘,首先要建设适宜机械操作的标准化新茶园,改造提升低产老茶园,选育选栽发芽时间集中、枝条整齐、适合机械化采摘的优良茶树品种。目前茶叶机械采摘通常使用单人采摘机或双人采摘机。名优茶还是依赖人工采摘,因为名优茶的生产加工非常注重茶芽的完整性,碎芽叶越少,茶叶品质越高,这在客观上造成了采摘环节对人工的高度依赖。要实现茶叶机采,首先茶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布局、茶树品种等多方面要达到要求,即使如此使用机械只能采摘一芽两叶、一芽三叶,而品质要求最高的单芽单叶还是离不开人工采摘。名优茶的采摘要完全摆脱人工,可能只能依靠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已经有茶叶机械生产企业开展试验,但要广泛应用尚需时日。
山地丘陵茶园的农资和机具运输是茶农的一道难题。针对这个问题,一是设计研发可快速拆装的模块化、轻量化茶园管理机械,统一动力模块,加装作业模块,便于上下山搬运;二是加快推广轨道运输机,目前市场价格普遍较高,茶农除了以承担项目形式购买外,直接购买的资金压力还是比较大,需要生产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售价,同时提高农机购置补贴额度。
(1)新建茶园推行标准化。建立适于机械化作业的标准茶园,重视茶园规划和品种选择。茶树行间距、茶树品种、茶树修剪时间等都必须建立相关标准,并且完善茶园配套设施建设,为茶园机械化作业奠定基础。
(2)加快茶园管理机械推广。把茶园管理机械纳入本地农机购置补贴范畴,加大茶园管理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广大茶农最大限度扶持,引导茶农选择先进适用的茶园管理机械。加大在茶叶机械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企业、科研机构等做好技术及培训服务。
(3)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立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召开茶树机械修剪、耕作、采摘技术推广现场会,采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方法,增强示范效果,加大推广和技术培训指导力度,提高茶叶生产者购机用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