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02-11 08:11:34李翠霞
职业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师资康复运动

李翠霞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南宁 53001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各种代步工具层出不穷,取代了步行。人们的运动量普遍减少,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并且这一现象开始蔓延到学生中去。由于平时锻炼过少,导致学生在活动时会突发一些受伤的情况,与体育专业相关的运动康复课程的开展就可以大大的避免和改善这一现象的发生[1]。虽然运动康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它对于人类的健康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在学习中预防受伤、对抗顽疾以及康复治疗都有较好的作用。

1 我国运动康复课程的发展背景

1.1 当前我国社会对运动康复知识的重视和需求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多,老年人慢慢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对象。调查资料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我国社会接近深度老龄化。老龄化人口还会伴随一些疾病的发生,生活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需要专门的康复人员照顾;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残疾人士需要受到特殊的照顾,这些对康复专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对此,国家也逐渐重视起来,针对康复专业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改革,这对于我国运动康复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前景

在1990年,上海体育学院和首都体育学院曾针对运动康复专业进行了招生,当时也叫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在此期间,由于学校的整改,对于一些小众相似专业进行合并,改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基于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重视, 2004年我国在一些高校开设运动康复专业并进行招生。到目前为止,我国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学校已达40多所,为该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2 我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现状

由于国家对于大学生健康标准的修改,使得许多受伤、身体存在缺陷的学生可以步入大学校园,接受专业体育知识教育,可以进行一定的保健练习和身心健康教育。这样的规定使得身体存在缺陷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身心锻炼。这部分学生也更需要社会和教师的关注。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以保健养生为主的运动康复课程就是专门服务于这一类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进行运动康复,是结合生理学、解剖学和医学相关知识的一门课程。

我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提出创立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是首都体育学院。2004年,由我国教育部批准,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才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少数高校试点开课,直至2014年,我国已有约40所高校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

3 高校开设运动康复专业面临的问题

3.1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运动康复专业需要一批水平和能力兼备,且熟知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体育锻炼实践经验的教师,而符合这一要求的人才屈指可数。师资的短缺,院校专业实验和实习场地的匮乏,教学体系课程不够完善,影响了学生在此专业的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在运动康复专业建立独特的、有效的理论体系,研制相应的教材,同时也要注重课程设置,不要只注重学生在运动康复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运动康复专业有良好的发展。

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外聘医学院临床康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教学任务,以此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师资选拔、考核和晋升制度,设立绩效考核机制。其次,制定合理的师资培训培养计划,对教练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辅导,与国内外一些专业的教员沟通交流,不断完善教员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

3.2 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校在对运动康复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存在很多纰漏,对学生的培养呈发散式,就业方向、渠道看似很多,但指向不明确,学生毕业后不能学以致用,对于自己所在专业的就业方向感到迷茫。而与此专业相关的职业,例如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类似职业又存在工作不稳定、待遇偏低等问题,而且这些职业不能够满足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如果学生想要从事与医学有关的职业,又缺乏强大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支撑,最终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败给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如果从事按摩师、营养师等职业,该专业的毕业生又觉得大材小用,心理落差巨大。[3]

3.3 毕业生就业遇到的问题

各个学校之间运动康复专业定位不明确,不同学校之间颁发的毕业证书不同,一部分授予的是理学学士证书,另一部分授予的是教育学士证书,为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困扰。虽然社会对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剧增,国家也出台了政策给予支持、鼓励,但该专业毕业生还是面临很多就业难题。例如学位问题,很多学生在该专业毕业后被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而在应聘工作时,很多医疗、康复机构更加偏爱于有临床操作实践经历、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医学学位的毕业生,使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窘境。

4 解决运动康复专业面临问题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师在授课中应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方法,增加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丰富理论知识,完善综合素质。

4.1 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学校可以主动与医学院校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来弥补师资力量的匮乏。通过学校层面的合作,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可以与医学专业的学生共用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医学生可以将好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体育学院的学生分享,创造一些分享临床或相关医学实验的机会,丰富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运动康复专业学生也可以咨询医学生,分享相关专业的技术常识、理论知识。教师之间也是如此,每隔一段时间,两个学院的教师可以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学校应该每年安排相关教师外出学习,向专业的康复教师学习,吸取经验,回学校后将经验和新知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4.2 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运动康复专业教师应深入钻研该专业在体育学院教学体系中的特点,明确符合现实情况的人才培养方向,不随波逐流。在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讲求简而精,避免过于繁多和杂乱的课程使本身就在此领域就业时缺乏优势的体院学生更加缺乏竞争力。[4]因此,学校在该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进行专门的研究,取精华,去糟粕,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使学生通过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既具有一定医学基础和康复医学知识,又具有体育健康与康复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学校可以和当地的医院合作,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自己,为赢得就业岗位增加砝码。

4.3 加强学生实训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普遍对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大量需求。所以,学校要对学生负责,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实训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应做好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加大对各项仪器基础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带动相关学科产业的发展。其次,学校应加强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妥善安排学生的实习地点,不要仅局限于学校、健身房等,应与专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康复科、康复中心等相关单位联系,让学生可以在这些单位进行实习。在此基础上学校也可以发展自己的康复中心、学校卫生服务机构,供学生选择锻炼,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理解,增强学生在社会就业的竞争力,促进本专业学生更好地发展。

5 结语

伴随社会的发展,身体健康和运动康复对人们越来越重要。运动康复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高校开设此专业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在开设运动康复专业过程中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寻找发展中的不足,解决出现的问题,让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更有生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运动康复人才。

猜你喜欢
师资康复运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中国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