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平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隐藏大量的核心素养教学知识,只有教师深层发掘这些内容,并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方案,才有助于培育和优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但可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累积语言知识、优化语言应用技能,并构建正确的学习习惯,以此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部编版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很多激励性的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文章作者的中心思想,使学生拥有学习的榜样,展现出文章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也可以培育学生崇高的文化精神,促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影响。教师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将文章中的人物精神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研究中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此培育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品质。
第一、在日常教学中,提出合理的课堂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反思。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到素养教学中,以此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时,在阅读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白求恩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让学生结合问题去阅读,并在阅读后得出答案。学生在阅读全篇文章后,对“白求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后得出结论,“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他参与到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抗战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是我们要学习的。”通过解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人也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学生通过探讨和思考后得出结论“父母、老师、街道环卫工人等”,他们都是在默默的奉献。
第二、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我国是拥有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对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女娲造人》时,在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向学生拓展有关 “盘古开天”“嫦娥奔月”以及“孟姜女哭长城”等神话故事。若是学生还有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大赛”,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故事,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讲给教师和学生听,评选出最有情感和描述最生动的学生,给予奖励。
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与教材有直接关系。文章中蕴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影响,每位学生对课文都会产生不同见解,其理解水平的形成与教师课堂教学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要科学应用课堂时间,依据文章中丰富的情感感化学生。因为学生的年龄段不同,所以学习情况也存在差异,此时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年龄的区别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以此进行有方向的教学,强化学生的阅读水平,促使学生可以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并在潜意识中构建正确的道德理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教学场景,让学生结合这一场景融入到教学中,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天上的街市》时,通过多媒体技术以第一节诗词为例,向学生展现一幅美景图,图片上写道“夜幕降临,我独自徜徉于街头,茫然不知所向。猛然间,我看见了……”此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他们看到什么了?有的学生提出:看到了一排街灯,就像天上的明星一般闪亮。在情境引导下,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释放自己的思绪,深层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
所有的文章都源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展现形式,展现了生活中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变化。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后,再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引到生活中,两者相辅相成,一起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育核心素养。生活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平台。在生活中,学生可以积累字词句,也可以思考不同的问题,但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经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与文章情感相似的内容,更好记忆课文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设计教学方案,在优化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上述几方面入手,提出科学的培育方案,优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样在实现预期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并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