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锡印
语文在高考科目中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单科分值最高,学生重视程度却最低,就连同一班级的任课教师也认为语文不用学,中国人还能不会说中国话?让人悲哀的是很多的学生却对这些老师的话深信不疑,对语文学习不重视,不投入,更有甚者还逃避语文学习。我不否认,没读过书的人也能说中国话,但要将中国话说得美,能让别人听懂自己说的话,能明确理解别人说的话,这就得需要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来装满行囊,丰满自己的羽翼。
要丰满学生的羽翼,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做两件事:一是扶上马;二是送一程。
扶上马阶段。首先学生要明白,语文课绝不是可有可无,语文老师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古人的箴言绝非危言耸听。轻视语文的最直接后果是今后不会阅读,不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语文老师要清楚课堂是自己教学的阵地,自己的阵地得自己守,不能因别人误尽苍生是语文的误解谬论,而不敢多讲,不敢让学生多练,只是一味地点拨、讨论、对学生的质疑一味地赞赏,这些都不是正确的语文教学,只是从以往的满堂灌硬生生地变成了大撒手,是从一个极端到别一个极端,这两种课堂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不利的。
语文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高才能为师。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得精神的陶冶,能带领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同喜。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绝不能满足于成为一个教书匠,不要仅仅将自己的语文课堂打造成应试工具的加工厂而要力足于成为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一个评论家。能带着自己的学生重温作品的文字美,文字塑造的形象美,要做到这些,无它,多读书,多思考。唯有此才能站稳自己的阵地。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康震、蒙曼、王立群老师的精彩点评,为什么至今耳边回响,腹有读书气自华,这不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榜样吗?
二、语文教学要利用现代科技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举办无不掀起了一股国学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打开了又一扇门,我们语文老师要带领我们的学生参与进去,去感受生活中的语文美,这样的国学热才不会只是一阵风。
三、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1.多积累。语文知识广阔无边,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要教会学生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积累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积累可能依然不见成效,这时我们老师有责任让学生明白,梦想的翅膀总会你展开的前提条件是面对困难、挫折时依然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奋然前行。雪花为什么会压断枝条,那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生的积累为什么还不见成效,那是因为雪花的量还不够多,还没有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明白了这些,学生就会在不断的坚持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已复习了一些知识点,但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对于我们已讲过的一些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扎实,且有遗忘。细想来,并不是当时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的不够好,而是对所学的知识没能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今后再想将这些知识学会,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要让复习常态化。
3.无圈点不读书。学生的读书不能只是泛读,要学会精读,要在精读中体现自己的思考,这就需要老师教会学生在精妙处、质疑处、不足处进行或赞赏、或批评、或商榷的圈点勾画。这恰恰是学生和作者心灵的碰撞,是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再现。
4.语文教学不能统得过死,但也绝不能信马由缰,学生毕竟要参加高考,获得必要分数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定要有一个由放到收的过程。高一、高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以放为主,到了高三有必要适当收一下,规范才能飞得更高。放的最好办法,是在学生完成对文章的思考后,老师下发参考答案以及名家对文章的赏析文章。在这不断的对照参考中,学生会在保留自己正确意见的同时会尽可能地趋近参考答案,这就为赢得高考提供了可能。。
送一程阶段,当老师将必要的技能、思维传授给学生后,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相关练习,将所学技能、思维不断加以强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经过这样两个过程,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就会丰满学生的羽翼,在今后的行进中,学生才会通过老师传授的知识踏平坎坷,执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