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航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语文学习应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采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善假于物也”。教师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犹如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要善于引导多沟通、多交流,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加工和处理来形成自己的认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产生学习欲望和主动性,积极地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判断,掌握知识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产生语言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善假于物也”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探究中,产生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习主动性。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安排,选择恰当的教具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够做到“以学定教,”“以学生中心”。教师课堂“善假于物也”会使课堂瞬息万变、千姿百态,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主动地进行对照和比较,在对比中发现语言知识规律和特点,进而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地构建语言知识。教师借助不同的工具会启发、点拨和指导学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分析中,在思考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善假于物也”会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情操、修养身心,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经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深刻认识,受益匪浅。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可以使用的教法就是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情境法;而学生通常选用的学习方法有: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教学法、欣赏法等。教师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会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实物、活动、媒体、练习、课外读物等不同教学辅助工具的帮助,使学生可以产生学习动力,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来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积极探究和分析。教师做到“依学而教”“关注兴趣”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对语言知识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产生灵感和欲望,主动地探究知识,感受语言知识的魅力和博大精深。问题会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启迪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思路。教师要善于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可以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问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究隐藏在问题之中的规律和方法。例如在学习《想北平》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问题:阅读文章第二段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形容这种“爱”的?面对问题,学生会认真阅读文章,仔细琢磨每一句话,理解文章的含义,同时会了解本段主要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表达作者对北平的爱的。作者用了自己对母亲的爱来形容对北平的爱。作者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不放心母亲的健康而落泪。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是在这笑和泪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就会了解作者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北平那不同寻常而又深刻的“说也说不出”的爱。在对于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灵活地应用学习过的知识。问题会向一个小石块一样,在学生的大脑中激起思维的涟漪,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思考。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师要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刺激他们兴趣点的学习辅助物。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善于借助实物来引导学生。实物客观、真实地摆放在学生面前,会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事物的特点,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学生会把对于实物的好奇心转化为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究的动力,进而围绕着新知识进行探究和分析,潜移默化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教师可以带着新鲜的荔枝来到课堂上,用实物作为教具,带领学生共同通过观察的方式来学习课文。虽然学生都见过荔枝,但是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们一同观看还是会有不同的感觉,会调动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观察中学生会了解荔枝的形状、大小、颜色,通过品尝学生会了解它的口感,形成自己最直观、最直接的认识和理解。实物的观察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这样当看到课文中“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对荔枝形象描写的语句时就可以轻松地理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给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爱好,在欲望的驱动下积极地分析知识,产生兴趣。参与活动会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进而在沟通和交流中收获新的认识。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投入到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丰富的活动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应用和掌握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话题的演讲活动。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会感受到马德 路德金内心的激动,会感受到梦想对于人的激励作用。同时学生也会了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梦想,每一个都应该明确自己的梦想,同时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为演讲活动准备材料和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搜集和整理,进行大量的阅读,在探究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进而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荀子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为了实现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来呈现丰富的情境,达到引生入胜的课堂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它声形并茂,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它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关注教师讲授的内容,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对这些新奇事物还是充满期待和渴望的,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 ,可以说对课堂的关注度提高了。而且有了媒体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很短的时间就呈现出大量的教学内容,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到更多的技能。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红楼梦》视频中的片段,用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兴趣。在学习《光阴的故事》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歌曲“光阴的故事”,鼓励学生通过优美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来学习语言知识。当学生听到优美的歌声唱出: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就会被深深地吸引,陶醉其中,对课文中的知识也会充满向往和渴望,产生探究欲望。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上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高效学习。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表达,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善假于物也”,也会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提高提高,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做到“点石成金”,化平淡为神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