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棱丝瓜杂交制种覆膜密植栽培技术

2018-02-10 14:59陆振裕卢发仕卢亚成韦汉文
广西农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技术

陆振裕+卢发仕+卢亚成+韦汉文

摘要:根据多年来从事蔬菜种子杂交育种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棱丝瓜春季覆膜栽培密植制种技术:通过覆膜栽培,保温保水,让基肥有效均衡供给,减少地表病原菌侵染嫩瓜的机会,杜绝杂草滋生;通过适度密植,使年生产种子能力稳步提升,每667m2制种产量在65kg以上,比露地制种增产10%左右。文章详细介绍了有棱丝瓜杂交制种覆膜密植栽培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有棱丝瓜;杂交制种;覆膜栽培;密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7)01-0057-03

有棱丝瓜(简称丝瓜),在华南地区种植比较普遍,是千家万户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蔬菜品种之一,丝瓜为一年生攀援藤本植物,叶色由淡绿至深绿色,叶形似掌状,果实具十棱,是一年中春秋两季主要瓜果类蔬菜,是大众化需求的产品之一,其鲜瓜销量大,种植面积广,为保证品种纯度和优势,种源主要使用杂交种子,而杂交丝瓜种子具有出苗齐,抗性强、产量高的优点,因此杂交种子需求量大。贺州市农科所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与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成立蔬菜杂交种子良种繁育基地,笔者多年来从事蔬菜种子杂交育种工作,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棱丝瓜春季覆膜栽培密植制种技术,通过覆膜栽培,保温保水,让基肥有效均衡供给,减少地表病原菌侵染嫩瓜的机会,杜绝杂草滋生,通过适度密植,使年生产种子能力稳步提升,亩制种产量在65kg以上,比露地制种增产10%左右。

1杂交原理

有棱丝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花序在节间腋芽抽生,可人工摘除去雄,根据其生长特性,可进行种间杂交,获得杂种一代用于大田生产。

2制种田的选择

有棱丝瓜是虫媒花,主要靠昆虫授粉,是异花授粉作物,不同品种间极易杂交,因此制种田要严格隔离条件,制种田1000m范围内不得种植其它不同的丝瓜品种,以防生物学混杂,制种田选择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流畅,2~3年内未种过瓜类或葫芦科作物的地块。

3适时播种

3.1播种时间

根据早、中、迟熟品种的差异,适当调整播期,上半年在3月中旬~4月上旬,下半年在7月中旬始播。

3.2亲本播期的确定

为使父母本花期相遇,保证有量多质优的花粉,相同熟期的父母本应错开播种时间,父本比母本提前7~10天播种,父母本播种比例为1∶5~7,父母本可分行种植,也可分田分区种植。

3.3浸种催芽

种子装入尼龙网袋,常温预浸15min,使种子表皮的病原菌萌动,沥干水或用脱水机脱水后再置于55~60℃水中(温汤浸种),恒温烫种杀菌15min,然后转入常温继续浸4~5h,再用25%密菌酯悬浮剂1500倍+0.04%芸苔素内酯水剂1500倍浸泡2~3h,最后洗净种子表面黏液脱干或凉干水份后,用洁净湿沙布包好置于32℃的恒温厢内催芽,每天取出清洗一次,并脱干水份,待大部分种子露白后播种,若露白时间差异大,可分批播种,春季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秋季多采用直播[1]。

4培育壮苗

4.1营养土的准备

营养土由前作2~3年内未种过瓜类、茄果类、辣椒类等作物的表土层60%,充分腐熟的猪牛粪30%,糠灰、花生壳灰或草木灰5%配成,然后每1000kg营养土加入挪威或芭田复合肥2~3kg,磷肥3~5kg,石灰2kg,多菌灵1kg充分混匀,并用薄膜覆盖10~15d后待用。

4.2育苗场地选择

选择有保护设施的塑料大棚内加盖小拱棚育苗,将准备好的营养料装入50孔穴盘或营养袋紧密排列,营养料装至杯口1.5~2cm为宜,成排摆放,四周用土护边压紧。

4.3播种

每667m2用种量300~350g,经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种,每穴一粒,播后盖一层薄细营养土(以浇水后不露出种子为宜),浇足水插竹片、盖地膜。

4.4苗期管理

种子出芽前注意保温保湿,最后在有保护条件的薄膜棚内育苗,经常检查出苗情况,看育苗的多寡,如果苗数数量少,可搭建小拱棚,小拱棚可加盖遮阳网等保温材料,当60%种子出土时,可及时揭去地膜,增加见光量和降低苗床湿度,苗床见干见湿,从子叶微展到第一片真叶露心,管理重点是控水保温,防止高脚苗和猝倒病,视苗情,可叶面喷施0.2%尿素+0.3%~0.4%磷酸二氢钾+康宽+98%恶霉灵原粉3500倍,针对蚜虫和蓟马喷一次25%吡虫啉+艾绿士防治。第一片真叶露心、第二片真叶展开、移苗前7天分别淋施0.1%~0.2%复合肥共3次,从播种到定植苗期约25~30d,晴好天气适时浇水、通风、炼苗,带肥带药移栽。

5栽培

5.1整地、盖膜、合理密植

絲瓜喜温喜湿,根系发达,主根深达50~60cm,须根多,吸水吸肥能力强,故应深耕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0kg,复合肥40kg,翻耕入泥,按畦宽1.7m包沟开厢,畦高0.3~0.4m,畦面整成龟背形,每畦植双行,每穴单株,株行距0.6×1.00m,每667m2种植1000~1100株,下半年可适当密植,株行距0.45×1.00m,每667m2种植1400~1500株,盖膜前1天厢面烧透水,每667m2喷施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ml,第2天盖上1.5m×0.05mm黑色地膜,上压泥块保温保湿,定植前在厢面中间铺一条微喷管,下半年不提倡盖膜,因为气温高,天气干旱,黑膜吸热后容易灼伤瓜苗,地膜覆盖栽培为一次性施肥,底肥足、肥效长。

5.2搭架、引蔓、整枝

选冷尾暖头天气定植,定植后至抛龙头期,重点做好病虫防治,注意提苗保湿,植后7~10天淋施20%~30%人畜粪水或0.2%复合肥水提苗,苗高30cm左右及时插竹,竹杆插成“人”字形架,每2~3d人工引蔓一次,及时去除距地面0.8m以下侧芽和雄花,0.8m以上留2条分枝,并分开攀援。

6母本田管理

6.1除杂

制种过程中除杂应常抓不懈,确保种子质量。重点在花前、花后及座瓜期,若田间发现瓜形、叶色等与父母本品种特征不符的植株、变异株应及时拨除,在开始授粉前一天,应彻底摘除母本上的雄花和雄蕾以及父本上的雌花,保证母本嫩瓜集中营养,父本促壮雄花;针对母本植株,授粉当天上午还应彻底摘除开始授粉后前一天遗漏及当天要开的雄蕾,去除畸形、瘦弱的雌花。

6.2授粉

授粉是有棱丝瓜杂交制种的关键环节,授粉时间一般在下午16:00后进行,雌花比雄花开放略迟0.5h,授粉瓜节位一般在距地面1m以上,1m以下一般不留瓜,授第一朵雌花后相隔3~4节位授第二朵为宜,一般每条主蔓和侧蔓共授粉3~4朵,确保结瓜2~3个,每朵雄花可授2朵雌花,若雄花足够,可以一对一授粉(即一朵雄花授一朵雌花)。授粉时,取当天开放的雄花反转花瓣,左手扶雌花花柄,右手执雄花,将雄芯轻轻涂在雌花柱头四周,授粉要轻,涂粉均匀,授粉后用铝片电线夹夹住合拢的雌花花瓣,线夹夹于花尾约1/3处,不能夹太近雌花基部,夹太紧容易伤瓜,授粉后用线绳作标记,次日早晨,可集中收夹,以便重复利用,用手轻扯花尾,线夹带花瓣即会脱落,判断授粉是否成功,可观察已扯下线夹的雌花柱头是否变黑,变黑证明授粉已成功,否则,授粉失败,应摘去未授粉和授粉失败的嫩瓜,以防混杂。采用铝片电线夹比套袋授粉简单经济,节约成本,省工省时。

6.3留瓜后管理

单株一般留种瓜2条,其余雌雄花和侧枝应及时摘除,最后一朵雌花授粉后植株上部留10片左右叶子打顶,或用食指和母指捏压主侧苗生长点,以减少养分消耗利于种瓜膨大。瓜蔓上架后,若瓜苗过密,可将瘦弱的侧苗摘除部分,6月份与9月份盛瓜期可将过密老叶、黄叶及过多的雄花摘除,减少养分消耗,增加光照,减少白粉病、疫霉病发生。瓜条膨大期视植株长势,攻肥壮瓜,提高种仁粒重,一般每667m2淋施复合肥10~15kg,开花前后叶面喷施0.2%硼砂+0.3%~0.4%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和完美芦荟多用途清洁剂,结合病虫防治,次数酌情而定。

7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植保方针。

丝瓜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疫病和霜霉病,三种病害主要由气温高,湿度大引起的,栽培上宜起高畦种植,雨天做好防涝排渍工作,确保田间不积水[3],发现中心病株,可用25%粉锈宁1000倍,10%苯醚甲环唑1000倍,30%嘧菌酯1500倍,50%速克灵1000倍防治;针对霜霉病可用58%瑞毒霉锰锌,64%杀毒矾600倍,64%精甲霜·锰锌500倍防治。

主要虫害有瓜实蝇、蚜虫、粉虱、蓟马、瓜绢螟、黄守瓜等。瓜实蝇主要以成虫产卵和幼虫蛀食危害,成虫用产卵管刺入幼瓜内产卵,卵孵化后幼虫即在其内蛀食,受害部位局部变黄,然后腐烂变臭,瓜实蝇危害造成流胶、畸形和大量落瓜落果,“一虫一病”(疫病和瓜实蝇)危害是造成烂瓜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

①性诱剂诱杀。利用性引诱剂(诱蝇酮)来诱杀成虫。

②毒铒诱杀。用香蕉皮、煮熟发酵南瓜、红薯,加入食糖或香精、甜醋拌90%晶体敌百虫浓缩液,三者混合物作诱铒进行诱杀。

③用锐劲特、高效氯氰菊酯,48%乐斯本乳油800倍,于上午10时前,下午5时后喷雾。

蚜虫、粉虱、蓟马,田间可设置黄板、蓝板、灯光诱杀,药剂可选用吡虫林(或啶虫脒)+艾绿士防治;瓜绢螟可选用:敌敌畏、巴特、甲氧虫酰肼、5%抑太保乳油1000倍,48%毒死蜱乳油500~800倍防治。

参考文献:

[1]丁兰,吴田铲,付杰,杨贺军,连才炎.青皮丝瓜杂交一代保护地密植制种技术[J].长江蔬菜,2009,(2)19-20.

[2]文娟,刘邦群.重庆地区丝瓜丰产简易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6,(11):36-37.

[3]趙桂兰.蒜苗—莴苣—苦瓜一年茬高效裁培模式[J].长江蔬菜,2014(7):32-33.

猜你喜欢
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