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十二五”时期,江苏省泰州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环境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泰州市存在服务业发展进程缓慢、传统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增长乏力、高端先进产能不足等结构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泰州市推进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与供给侧改革相适应的简政放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创新优化政府服务、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市场、企业、社会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源头把关指要在源头把好项目准入产业门槛[1],从源头上杜绝产能过剩的问题。泰州市主要从机制体制建设、项目审批、招商引资3个层面从源头预防产能过剩问题。完善产能过剩的防范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落后产业、市场饱和产业、传统低效率产业等产能过剩、产业新上项目,避免过剩产能向泰州市转移集聚;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公平公正的行政环境下,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优质项目或优质增量的产业发展,排除落后产能、落后技术的项目或产业,从源头规避产能过剩的难题;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组织实施“招商引资266行动”,突出抓好先进产业重大项目招引、壮大新兴出口主导产业、引导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这一系列招商举措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更能将产能问题排除在外。
严控过程,完善产能过剩防范机制,在项目或产业运行过程中持续跟踪监督管理。泰州市主要从确立原则、深化改革、推进“互联网+”建设3个层面推动防范产能过剩的简政放权工作。一是确立政务工作核心原则。泰州市工商局以“宽进严管”为核心开展简政放权工作,其中“严管”主要指项目或产业启动以后,继续监督管理企业运行状况,从第三方的角度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并提供产能过剩预警机制。二是利用“互联网+”开通工业企业网上平台,提供热点问题咨询服务。该平台可解答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避免出现企业重大决策失误、企业发展路径不科学、产能过剩等问题。
1.3“放、管、服”服务一体化,切实加强事后转型
事后转型升级主要指针对已经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项目或产业,根据不同程度采取不同措施,力求以损失最小化为前提消化过剩产能。泰州市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着力从“放、管、服”三个层次逐步推动去产能工作。“放”指该放的权坚决放掉,加速释放发展活力。针对产能问题严重的行业,采取“放”的方略,果断淘汰、实现市场出清。“管”指该管的事切实管好,让市场和社会健康有序。针对产能问题不严重的行业,采取“管”的方略,辅助管理,加之引导,促使其兼并重组,进而消化过剩产能。“服”指该服务到位,满足企业和群众需求。针对产能过剩问题较轻的行业,采取“服”的方略,提供各种平台加速企业去产能,推动企业主动转型升级。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农业库存多一方面会增加贮存成本,另一方面会扭曲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同时,农业投入回报周期长,且受供求关系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国内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高于进口价格,继续提价有难度,持续提高农业效益难[2],这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去库存的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泰州市积极参与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项目,打造展示泰州市特色农产品的农村电商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功能,在发扬泰州市特色文化的同时,把无效库存转变为有效库存,达到了处理多余库存的目的。
第二产业主要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大市,泰州也受全国经济形势影响,存在库存无法消化的问题,出现生产周期慢、资金回流慢、企业发展受阻等问题。针对制造业企业的库存压力,泰州市经信委开发建设市工业企业网上服务平台,设置有企业供需信息栏,及时为企业提供技术、产品供需信息。该网站的运行有效解决了信息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了本地企业与外界的联动,减缓了库存压力[3]。
第三产业中库存问题较严峻的是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库存过多严重影响着当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为解决房产库存问题,泰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广宣传,达到了去库存的目的。泰州市在加快农民市民化、推动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安家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更有力度的政策,并积极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去库存。除了传统的房产网络平台,泰州市还开发了微信公众平台,如“泰无聊网站”“泰州文明”“泰州发布”等,及时传播泰州市房产的优惠政策,在去房产库存问题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泰州市主要从建设投融资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市级信用保证基金、整合融资平台架构3个层面推进融资平台改革,完善产业链的联动。首先,泰州市发改委建立了投融资网络服务平台,旨在进一步解决投融资信息不对称的矛盾,降低泰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该平台不但是海内外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和泰州市创新型企业沟通交流的载体,而且具有促进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助推产业与金融互动融合发展[4]、完善产业链联动的作用。其次,建立市级信用保证基金,筹备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转贷资金,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赋予融资平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进而有效帮助企业化圈解链。最后,泰州市对城市建设、交通、大健康产业、高成长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和教育等六大领域进行融资平台架构整合,做到资金统一管理、统筹使用。这一举措不但完善了整个产业圈的资金流动管理,而且防范和化解了企业联保、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泰州市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从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建立科技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3个维度发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青年创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可分担社会责任,带动更多人员实现就业,另一方面可增加市场活力,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建立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体系,加快发展以“种子”“首投”为重点的创业投资和科技信贷,重点支持各类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内的初创企业。加快发展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机构,大力推广专利权质押等科技金融产品,鼓励发展众筹、互联网金融等创业金融方式,增强金融对创新创业的融资服务能力。
泰州市主要从鼓励金融创新发展、规范金融市场两方面优化融资环境,进而推进供给侧改革,消除无用杠杆。一方面,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分层有序的融资服务环境,促进金融业发展成为泰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构建功能完备、形式多样的金融组织体系,打造出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规范金融市场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如果不进行监管可能会引发各种风险。例如,多种多样的互联网金融,有的作用积极,有的偏离正确方向,甚至严重违规。因此,需要鼓励和保护真正有价值的新型金融模式,整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促进金融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泰州市从企业登记改革、审批流程简化、审批制度改革三个方面力推工商制度改革,减少企业报批成本,激活创业动力。其一,泰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建设企业名称自主选择系统,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政商环境,激活了创业活力。其二,工商部门取消了企业名称审批、核准环节,使企业获得了便利,有效解决了审批程序复杂,审批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其三,泰州市工商局联合市政务中心实施了以审批并联和首审负责为核心的“三证一体”审批制度改革,短期内解决了网络互通、人员集中、流程归并等难题。
为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泰州市地税局从税务电子化、税务联合化、审批流程简单化3个维度出发实施税费体制改革,大幅度提升办税服务效率,降低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首先,泰州市建设“服务e站自助办税区”和“网上办税厅”,实现了税务电子化,不但改善了纳税人的办税环境,还为纳税人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其次,泰州市正式启动国地税办税服务厅联合办税工程,力争解决纳税人办税不便的问题。推进国税地税办税服务厅联合办税,将大幅度提升办税服务效率,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最后,在审批流程方面,泰州市对所有涉税业务的审批事项进行了逐一梳理,罗列出优惠备案事项,并将部分优惠事项的调查核实事项从事前转化为事后,大幅提升了办税服务质效。
泰州市从创新转贷模式、提升融资效率、创新金融产品3个方面力推融资制度改革,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泰州市切实推进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实行小微企业名单制管理制度,推广“年审制”转贷模式,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分担风险的信用保证基金,进一步充实政府转贷资金,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5]。为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泰州市银监会提倡贷款循环使用,节约利息支出。将个人贷款“随用随借,随借随还”的模式推广到小微企业贷款中。为进一步节约转贷成本,泰州市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工作,专门推出不超过1个月的短期贷款产品,用于企业周转贷款,相对于社会融资60%的年利率,节约转贷成本80%。
当前,泰州市已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推出科技创新券、人才住房券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优惠事项和活动,为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一,泰州市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2018年,泰州市计划发放2.5亿元科技创新券,向不同类型企业发放5万、10万和100万元面额不等的科技创新券,以此进一步激活企业的创新动力。其二,泰州市推出人才住房券制度,向不同类型人才发放不同面额的人才住房券,切实解决来泰人才的生活安家问题,推动更多优质人才流入本市实体经济领域。其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落实众创空间实施方案,力争实现市(区)全覆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和科技创业孵化链,鼓励支持大学生、企业高管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激发创新潜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科技企业转型发展。
资本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整合好资本要素,企业才能周转正常。泰州市对内出台“创业券”、对外重视引进外资,双管齐下助推经济发展。泰州市推出“创业券”,鼓励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泰创业的各类高级人才或团队。其中,“创业联”将鼓励创业的政策细化并落到实处,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业的热情。除此之外,泰州市还着力于引用外资开发新项目。当前,泰州市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坚持“市外即外”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带来的机遇,创新外资招引方式,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组织实施“产业投资倍增计划”,加大项目招引实施力度,推进产业链招商、大项目招商。
机制建设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源泉,只有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才能持续深化改革。泰州市开展工作落实机制、创新区域融合机制、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机制等助力供给侧改革。其一,建设严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重大项目和重要实事加大督查推进力度,加强跟踪问效、监察问责;其二,创新区域融合机制,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资源优化整合,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更好地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三,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解决当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难题,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