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徐骞
本周国内市场持续平稳运行,市场维持节前报价。企业发货较好,主要以前期订单为主,部分企业暂不收款。当前原料价格持续高位,磷矿石供应紧张已经成为常态,西南和华中二铵主产区合成氨价格一直位居高位,原料支撑依然存在。受此影响,国际二铵开工率较低,供应存在缺口,国内部分企业主供国际市场,为国内二铵价格筑底。
当前国际市场二铵价格持续高位,看涨氛围较浓,印度库存处于低位。国内西南地区64%二铵出厂参考价2550-2600元/吨,湖北地区64%二铵主流出厂报2650-2750元/吨。西北地区64%二铵出厂报2780-2800元/吨,60%二铵出厂报2550元/吨。华东地区64%二铵主流出厂报2700-2750元/吨。64%二铵东北到站价3020-3150元/吨。
二铵生产主要原料为硫磺、磷矿石和合成氨。硫磺价格从2017年8月底的 890-910元/吨上涨至1810元/吨,2017年10月份单月累计涨幅200元/吨。若硫磺每吨每上涨100元,二铵成本每吨则增加46元。合成氨方面,2017年11月底进入冬季采暖季,多地天然气供应紧张,导致合成氨产量下降,价格开始上行。贵州地区合成氨目前到厂价格在3900-4000元/吨,和 2017年上半年相比,累计上涨500元/吨。而合成氨每上调100元/吨,二铵成本则会增加22元/吨。磷矿石方面,在环保助力下,产量下降,价格上调幅度在80-100元/吨。截至目前,湖北和四川两地磷矿石供应依然紧张。
2018年,中国部分磷肥产能将会退出。专家预计,2018年国内二铵产能将会在2300万吨,按照65%-70%的平均开工率来计算,2018年国产二铵总量或达1500万吨-1600万吨。
而在2017年12月29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经过近3年不懈努力,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已提前实现,这是一个重要转折。2018年将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他说,当前我国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利用率不高,仍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2017年我国实现了化肥农药零增长,以后还要负增长。下一步关键要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使用总量上下功夫。
放眼国际市场,2018年1月份摩洛哥磷酸盐集团磷复肥项目中的最后100万吨产能将投产,届时国际产能将增加100万吨/年。摩洛哥和中国相比,在二铵成本方面更具优势。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中国二铵平均出口量在600万吨/年,其中印度占主导地位,其次是越南和巴基斯坦。中国每年出口给印度的量在250万吨/年左右。此前有消息显示,印度2018年或将削减化肥原料进口关税,这对于印度独立发展磷肥工业将提供一定助力。
此前多年,中国磷肥厂家与印度进口商之间激烈博弈,趋于“零和”,难以“双赢”。受产能规模所累,国内厂家在谈判中往往难以占据优势,以至于采取限产保价的措施维护利益。但在较低的开工率下,国内生产企业运营状况令人心忧。在环保高压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双重驱动下,磷肥落后产能不断退出仍是当务之急。
2018年上半年,中国磷矿石供应紧张状况难以得到缓解。湖北省在2018年将削减500万吨的磷矿石产能,届时四川和湖北市场供应紧张态势将会更加明显。专家预计2018年上半年磷矿石可能有100-150元/吨的涨幅,折合到二铵成本方面,每吨二铵成本将会增加185-280元。合成氨市场受气源紧张影响,2018年1月-3月价格回落可能不大。因此,2018年上半年而按价格仍具备上行空间。
在国内冬储市场进入尾声后,国际市场价格将左右行业盈亏。出口方面,二铵价格保持上行态势,但也必须时刻关注其它国家产能释放情况,尤其是沙特、摩洛哥。印度的磷酸二铵库存在2017年底下跌很快,当前不足50万吨,对于印度而言,这个数量已经隐隐逼近安全线。在原材料价格高位坚挺,中国、美国有效供应有限的局面下,印度2018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磷酸合约如何签订值得市场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