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芳 杭州协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建筑行业应该迈入发展的新纪元。基于此,对于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设计施工管理在项目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关人员要对技术设备、先进技术、高素质人才等进行全面的控制,还应该加强施工硬件设施的设定,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推动住宅建筑顺利施展。专业人员应该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设计更加合理、科学。
以人为本是当代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毕竟住宅的核心价值就是为了满足居住者的需求,为此,设计者应当参照居住者的生活要求,站在居住者的角度考虑其感官,更好的将空间设计设计的更加人性化,真真正正的做到方便、舒适、快捷、满足。
建筑修建在人类发展社会中是人们努力适应自然并利用自然环境过程而产生的一种行为,可以说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也是融入大自然后的产物。因此建筑的设计需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契合才能得更好的建筑效果。所以,首先就是要对建筑四周的自然环境进行勘查,根据环境特点进行设计。
建筑行业是一个对资源消耗是非常大的行业,建筑的环保性对环境的意义也十分的重大,因此,现在大多数国家都提倡建筑节能设计。在进行住宅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环保原则贯穿始终,在土地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利用、绿化建设等方面,都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在住宅的使用材料上,也尽可能的使用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保证住宅的可持续性。
对于住宅小区来说,主要的功能就是居住。因此,要以居住的功能为核心进行建筑位置布置。建筑位置的布置需要考虑整体小区规划,如何规划各楼位置、楼宇间距以及楼与附属建筑的空间关系。其设计原则要遵循人文主义,以方便人使用、人使用安全以及日后发展留足空间的三项原则。比如,楼宇间距要足够,留足各楼宇隐私距离,还能确保楼宇布置数量最大化,增加建筑收益。楼宇之间的停车场、生活娱乐设施乃至商店区域,需要考虑随着时间发展会发生变化的因素,及时留足空间。
住宅布局包括室内户型、楼体风格、各线路设施设备系统规划以及整体小区风格等因素。就室内户型而言,应该综合考虑所要居住的对象经济实力。在我国,二胎政策出台之前,一室二厅的户型是比较好卖的,但是二胎政策出台之后,三室乃至更大户型的卖点也日趋火热,这是需要注意的。户型设计、朝向设计需要结合地区经济、政策因素。对于楼体风格和小区风格亦是如此。对住宅小区的各系统设施设备来说,需要体现节约能耗、环保低排放的思想,做到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合格,施工中的少污染少排放。此外,也还要注意为日后各系统设施设备留足更新换代的空间,做好全方位的设计规划。
目前人们对于住宅的功能化要求不断提高,这体现了功能的全面化要求上,特别是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的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度高,使得本就有限的土地空间更加的拥挤,住宅本身的使用面积也就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狭小的空间进行全面的功能设计成为设计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住宅建筑的功能习性对于大型住宅来说难度不大,而对于小型住宅来说是一项挑战,在国外针对这种小型住宅的设计具有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能够在不损失功能全面性的条件下巧妙合理的进行设计,不但具有了住宅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还能够单独的设计卫生间、存物室等,同时还能实现环保性。如将洗手盆与坐便器结合,通过将洗漱废水收集直接用于冲厕,既节省了空间,又节约了用水。
智能化的住宅小区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住宅设计方向。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办公室提出一个关于智能化小区的基本概念,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网络通信、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提供高技术的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智能化手段,达到快捷、高效的管理服务,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体验。这仅仅是一个现阶段关于智能化小区的基本概念,随着我国人民住宅状况的发展变化,不断产生和应用地新技术成果,也会有智能化小区的相应的内涵变化。
生态小区是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理想居住环境,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达到生态化目的。生态化小区需要广泛应用基础设施、空间结构和人居住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住宅内部的生态化循环,以此达到环保目的,实现住宅内部的生态环境平衡。比如,生态化小区应符合社会整体发展规划。绿化指标应达到总占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开辟备用水资源系统,建立生活废水搜集系统。各类指标,如节能指标、二氧化碳废物排放指标、垃圾处理指标均应达标。
在建筑当中,设计、技术应用等其他相关的环节都是不容易的,所以必须加强管理,保质保量的施工,进一步完成任务。建筑住宅设计 , 应尽可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合理改善自身传统的设计观念,在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设计的安全、适用、美观、经济等原则进行设计,全面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全面提高建筑设计的节能效果,保证质量,避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的问题,专业人员应该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汪丰.现代建筑住宅设计的趋势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99.
[2]朴华文,张策.论现代建筑小户型住宅设计 [J].门窗 ,2014(03):223.
[3]国静.现代建筑大师住宅设计思想的探讨[J].南方建筑 ,2005(02):70-72.
[4]刘广哲.现代木结构住宅的设计与施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5]孙志国.浅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83-84.